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有些酒糟鼻要配合皮脂腺炎的治疗。这些都不是美容师而是医师才能做到的。
所以专家指出,不要盲目相信进口仪器。我国对正式用于临床的仪器,规定非常严格,需要大范围人群使用有效的实验报告,千万不可不明不白地成为实验品。
当然,首先要做到的是分清自己的情况属于生活美容还是医学美容,不可因为医院远美容院就在家门口而推错了门,陷于不利。
2004年初,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公安部联合进行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专项治理,仅几天时间,四川、安徽、天津、河南、河北、上海、山西等省市就取缔非法医疗美容机构796家。很多事例表明,一些女性消费者就是因为在没有取得执业许可证的美容机构里由没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动手,求美不成反变丑,身心受到极大伤害。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凡是开展医疗美容的机构一定要有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且要悬挂在店内公示。医学美容中心、医学美容门诊部或医学美容诊所等不同医学美容机构,都有基本的标准及执业范围的规定。各医学美容机构只能在卫生部门审批的美容项目内进行美容医疗,不得超出范围经营。但目前市场上有些医学美容机构只有《营业执照》,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些医学美容机构虽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却在审批的美容项目范围之外开展医疗美容。
脏手二
免费的服务。顾客被哄入店后,美容小姐会非常热情,说他们店推出的诸如“免费护理”、“免费赠送”,只需交纳1元钱买一条毛巾即可享受整套服务等等。但在服务过程中,美容小姐把一些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轮番劝说顾客购买,同时许以优惠的承诺。那些美容小姐总能有办法让你掏出兜里所有的钱买她们的化妆品。
象这种低价或免费服务,高价美容品的销售模式,是美容院的看家本领。
王小姐拿着某美容中心发送的免费宣传单去享受免费美容一次,但是在免费美容过程中,却被强制要求购买2个5元的“海藻洗脸卸装可绮洗脸扑”,及没有外包装、没有使用说明书、标价168元的“比格”排毒祛死皮精华。
李小姐在逛街途中意外地获得一张市区某店赠送的“免费美容”卡。随后便前往该店接受服务,在洗脸过程中,店员极力推销该店化妆产品,在她还没决定是否购买时,店员已将化妆品拆封使用。做完美容起身欲走,店员拦住,要求她支付800元化妆品的费用。李小姐问,不是免费服务吗?店员答,你在美容时使用了不属于免费范围的化妆品。李小姐这才知道上了当,望着凶神恶煞的店员,不得不掏出800元“摆平”。事后她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愤然向12315投诉台投诉。在工商部门的调解下,最终她拿到了800元退款。向她表示祝贺!
小文和小巧是大学生,一天逛街时被美容院的促销员拉进店里,称可以免费测试皮肤,而且只要花1元钱购买毛巾即可享受美容服务。可后来美容院的工作人员没经过她们同意就打开了产品包装,并强迫她们购买,还说已经打开了就一定要买,结果她俩只好各花580元购买产品并办了季卡。
其实这一手在旅游中经常碰到,比如爬山累了,导游便会把一车人拉到某个健身中心去免费做足底按摩,那些服务生会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游说。如果他发现你是个老油条,不为所动,氽不出油,他们会扔下你就走,连脚都不会给你擦。还好,一般他们不敢强买强卖。
所以,请记住,天下每一样东西都要付费使用,包括空气。
第二部分美容院里的脏手(2)
脏手三
请君入瓮。张女士在一家美容院交了2400元做美容,经过讨价还价,说好按70元/次收费。做了三次后她感到面部发痒不适,不想继续做了,要求退款,但遭到美容院拒绝。最后美容院表示:不做可以,原先做的三次,每次按300元/次收费。张女士忍着一肚子气来到消委会投诉。经消委会调解,该美容院才同意按原来说好的70元/次收费,多出部分退回。
厦门市的杨女士投诉说,她一次性化了4000元钱,在某一祛斑美容院进行祛斑美容治疗,当时美容院承诺如在约定时间内祛斑不成,治疗费如数退还,双方之间也鉴订了一份合同。杨女士根据美容院的要求及使用方法进行祛斑,但一直都未达到美容院所承诺的彻底根除效果,按照合同约定,杨女士多次向美容院提出退款,但院方以各种不合理的理由推卸责任。经多次交涉未果,她愤而向市消委会提出投诉。
在享受免费服务时,有些消费者拒绝购买产品,美容小姐通常会采取恐吓的办法,比如说毛孔已舒张,若不继续用其产品脸部将会变肿等。更有一些美容院给消费者做面膜时只做一半,使其脸部变为“阴阳脸”,迫使消费者不得不花更多的钱做全套服务才能离开。消费者识破陷阱欲离开时,美容院会以专门为其开启了产品,别人不会再用为由,强迫顾客购买,否则不许离开,其金额通常在1000元左右。
医院干不了,就干美容院,开美容院就象开个屠宰厂,来一个宰一个,宰完了再换个地方,反正中国房地产热,新建小区多,傻人也多。
专家提醒消费者,不管到哪一家美容院,必须先看有没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什么,给客人做的美容项目营业执照上有没有。如果决定要做美容,做什么项目、交多少钱、达到什么效果,最好双方签个协议,同时交款时要注意索取发票,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说不清楚。
脏手四
转手倒卖。在一家美容院办了年卡的杨小姐,卡内还剩5000多元的余额,却不料平常和自己姐妹相称的老板娘一声不吭不见了踪影,自己和其他会员被“卖”到了另一家新开张的美容院。这家美容院的老板口口声声称自己在做善事,说自己花钱买来了大家的“信息”,免费替大家把卡内余额做完,条件是用卡内金额按这家新开张的美容院的标价换成他们的卡。老板痛骂业内的不德之人,还“好心”指点杨小姐去找失踪了的“老板娘”。可谁又知道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协议?要不,原来那家美容院的电话怎么变成了这家新开张美容院的电话呢。
许多会员迫于无奈,讨价还价后成为新开张的这家美容院的“会员”。其他不想任人宰割的会员们,继续追讨。四处碰壁,行政手段对这样的事也很无奈。打官司不但耗时耗力,讨回来的钱还不够付律师费。
几经周折,原来那家美容院的老板终于露面,但退款依然无门,她只答应把其余的会员安排到了另一家美容院,把未完成的服务完成了。精疲力竭的会员此时也只有接受。
这家美容院的老板还算是有点职业道德的,比她恶毒的大有人在。美容院是个门槛较低的行业,进去容易,被踢出来也容易,即便经营者不是故意所为,也会由于经营不善或竞争激烈等导致破产。所以与它订立长期合同本身就蕴含巨大风险,预先交费买卡,以期获取优惠,无异于与虎谋皮。
所以,再次强烈呼吁,不要买卡。
脏手五
新老板不认账。林小姐花500元在一家美容店买了护肤品,说是可以享受20次免费美容,才做了6次,店主就要关门,让她拿着剩下的化妆品再掏加工费请别人代劳。
李小姐办了一张某连锁美容店的卡,现美容店关了,到其他连锁店做美容时,却还要加收10元服务费。
钱小姐做祛斑美容,只做了2次,店家就换了新主人,拒绝为她继续服务。
就这样,消费者承担了经营者的风险。还是老话,不要买卡,除非你有能力保证它一年内不倒闭不转手。
脏手六
偷梁换柱。办美容卡时说好了是用某种产品,到真正护理时用的却不是。美容院配产品时顾客通常无法看见,有些美容师也搞不清老板瓶瓶罐罐里装得到底是什么产品,到底从哪里进的货。想想,连美容师都无法分辨,更何况消费者自己呢?
陈小姐说她在一家护肤中心购买了一套价值1200多元的美容护肤产品。该中心的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