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怔怔地看着我足足一分钟,随后转身离开。
我张了张嘴想喊什么,但终究感觉口干舌燥,没有说出任何话来。
这么长时间,我与她最亲密的接触大概是那次过马路吧。那天,跟她一起在路上走,车很多,有一辆开得飞快,照直冲过来。我吓得赶紧牵住她的手,然后拉她走到马路对面,之后又赶紧她触电似的松开了。
“好尴尬!”我自嘲。
“是啊,好尴尬。”她说。
后来,我们不咸不淡地联系着,直到现在丢失了所有联系方式。
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总是对着天空想,你在他乡还好吗?我想她一定在某个地方在每个夜晚相夫教子,围炉夜话了。多么美丽的人啊,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第二节:说英语进外企,其实没那么难
英语,英语,英语。
开口说英语有多难?
你问我,我只能说比你想象得容易。关键是要敢于开口!譬如你追一个女生,如果你开口吻了她,估计后面的事情就顺其自然了,说英语亦是如此。
那天,经理把我带到老外面前,老外问:“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 LiPing。”我脱口而出。
“Yeah,LiPing。”老外倒是当了真。等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我的身后已经传来一阵爆笑。
进入外企后,发现英语还真是必需的。别的不说,就那所有的英文资料就已经让我头疼不已了。另外一个让我困惑不已的是,明明都是中国人,偏偏都David、Tony地叫着。起初还以为是崇洋媚外,后来和老外接触多了,才明白英文名字确实是需要的,因为要想老外明白一个中国人名字的拼音实在是太难了。
第三章 学历&英语(3)
http://book。sina。。cn 2009年10月19日15:08 新浪读书
记得我们公司一个叫嘉军的小伙子,一直没有英文名,老外苦不堪言,最后只有叫他的拼音缩写JJ,时间久了,大家都叫他JJ。结果是,今天有人摸着他的脑袋说JJ好,明天又一个人摸着他的头也说JJ好。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怒了,脸涨得通红。
还有一点,几乎所有人说话的时候都不停蹦出几个英文单词,一开始我也很不适应,甚至有点鄙视——好好的汉语夹杂着洋文干吗?!后来时间久了,我才深刻体会到,很多比较专业的词汇或者一些大家已经习惯的用语,你一定要把它翻译成中文来说其实非常拗口,也很不方便,尤其是在一个欧美公司更是这样。
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学校里的英语给你的只能是一个基础,真正实用的听说应该在实践中才能领会。所以,如果有机会在一个英文的环境里工作,应该对你的英文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外企有时候英语的应用也不一定就很多,这个后面我会详细介绍。
我刚到公司总是对自己的英语不自信,开会的时候也坐得离老外远远的,生怕他问自己点什么,但有时看到别人和老外谈笑风生,也不由得会投去羡慕的眼神。后来我经过潜心观察,发现他们其实说得都是最普通简短的句子,于是豁然开朗,跑到书店买来《疯狂英语九百句》,疯狂地听与练习。一个月后感觉学有所成,于是在一个下午,趁着别的同事下班,偷偷溜进了一个外国同事的办公室。
“Hello,John。”
“Hello,Tommy。”
“Nice to talk with you。”
“Yeah。”
“Are you from?”
“Germany。”
消除最初的紧张感后,我跟John聊了起来。为了让我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故意放慢了语速。就这样,从德国到英国,从汽车到世界杯,我们聊得不亦乐乎。直到他的司机过来催他,我才意识到该结束了。走出他的办公室,我才发现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我的兴奋之情无以言表,几乎要忍不住大喊:“我也可以与老外交流了!”
从此以后,我不再放弃任何可以用英语交流发言的机会。虽然一开始有点困难,也闹了一些笑话,但是渐渐的,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让英语脱口而出,原来并不是像有些人形容得那么夸张。
我们可能都看过不少名人传记或者名人的小故事,似乎每个人的成名都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要么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要么是什么天才的灵感一现,要么就是苹果砸在脑袋上。
不可否认,个别人确有不同寻常之处,但是如果将此刻意扩大到每个名人身上,就多少有点让人难以相信的感觉。事实上很多人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多多少少都会不由自主地加些粉饰,甚至把一些偶然事件说成必然。更有好事者免不了拍马屁添油加醋一番,这样无形中拔高了那些所谓的名人,同时又在粉丝中建立了高大的形象,被吹捧者满意,吹捧者满足,似乎是皆大欢喜。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这样会给青年一代造成错觉,那就是似乎成功很难,成功多靠天才的偶然发挥。其实不然,伟大的爱因斯坦早就告诉我们了成功的真理,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的理解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其实也仍然来自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也许很多人觉得只有赚大钱、当大官才算成功,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误解。如果你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哪怕是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你为此付诸努力并且因此而开心,我想那就是成功。你说呢?
第三章 学历&英语(4)
http://book。sina。。cn 2009年10月19日15:08 新浪读书
今天你成功了吗?
外企面试对英语的要求似乎比实际使用要求高。其实很多公司对英语应用并不是他们要求的那么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现在人才过剩,企业选择性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企业对于你将来的期望。
外企,尤其是正规的比较大的外企,现在的管理一般都比较本地化。对于一个外企职位不太高或者不是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职位,对口语的要求不用太高,因为大家都会说中文嘛。当然,读写还是需要的,不过还有金山词霸帮忙呢,其实也不用太害怕。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岂不是锻炼不了自己的英语了?错!学英语关
键是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提高,你就一定会提高。还有,不要看轻这种基本的读写,其实它锻炼了你的思维能力,恰恰为你的脱口而出创造了条件。
那究竟入外企需要什么样的英语水平呢?根据我的观察,公共四级就可以了。当然我指的是你有四级的证明。如果没有,哪怕你达到四级的水平,恐怕机会也要减少一半吧。也许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公平,不过天下事没有完全公平的,因为估计没有多少公司愿意花时间求证你在没有四级证明情况下的英语水平,毕竟可供选择的人才多着呢。就像有家著名的公司宣传的那样:也许我们的招聘程序会漏掉一些人才,但是我们能保证我们招到的都是人才。不过没有通过英语四级也没有关系,毕竟真金不怕火炼,悟空不就是这样炼成火眼金睛的吗?!
没有在外企待过的人总是把外企看得过于神圣,加上一些在外企的人不怀好意的宣传,彻底在兄弟们的心上蒙上阴影。
事实上,很多比较大的外企如果有招聘应届生或者没有经验的员工的计划的话,门槛是很低的,也就是一些基本的要求,四级证书或者毕业证,不像一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非名牌不要,不过运气挺重要。
不要以为经验少就入不了外企。事实上每个人最初都是没有经验的,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外企工作呢?其实我觉得,相比国企,外企更愿意培养人才。因为外企更加强调自己的理念,他们只愿意找对的人做对的事。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如果你愿意学习其实成长很快的,还有一个原因,我想就是,没有经验的一般工资的要求不太高也是一个原因。
不要给自己太多枷锁,不要畏首畏尾,实在不行总可以曲线救国吧,先进进日港台公司锻炼下,再找机会进外企也OK啊。不要总希望一步到位,当然如果能一步到位就更好了。
不要总是等待天上掉馅饼,就算天上真的掉馅饼了,那你也还要手伸得快才行啊。总是在哀叹没有经验、英语不好,那你有没有去努力、有没有去尝试?你不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也不要被现在那些所谓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报道迷惑。现在的媒体什么都喜欢往大学生身上靠,这很恶俗,也很不正常。如果你是一个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你真的找不到工作,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