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安子传奇-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阶詈茫∮⑽氖恰癆lways Do Your Best”。每一次都做到最好,这一天就做到最好;每一天都做到最好,这一生就做到最好。走近安子,我们常有一种历史感,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26年来外来临工在深圳奋争的历史——她们驾起阳光辉耀的青春之帆,在春天的故事里划出一道道波光浪影;从她的身上,我们也见证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成长的历史。

客都蓝色童年(1)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童年》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妹妹叫芦花我妹妹很美丽——海子推开童年之门,故乡的山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去重拾旧时光阴的故事,犹如采撷桃花朵朵,柳枝段段,荷叶片片,野菊满园。——安子与其他族群最大的不同,就是客家女拥有一颗纯净如水晶的心一群曾经隐居在南方山地的中原汉族,一个对世界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东方民族,一部古老智慧和苦难历史的真实言说,一幅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中国移民画卷。我往何处去?这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永远的叩问。客家人的目光,总是越过重重山岳、茫茫大海、投向更遥远的地方,就是这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永远置生命于不断跋涉之征途的抗争精神,使客家民系永远处于既无比艰辛、又充满了无穷生命力的征程之中,才有了凡是有太阳照到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辉煌。“特立卓行”铸就了客家魂。梅州是安子的家乡,北望南岭,延伸绵展真福地;俯瞰梅江,汇支集流蔚人文。溯历史数千年,列列祖先,艰苦跋涉,开基创业,绵世泽;看梅州方寸地,济济人才,开拓进取,光前裕后,扬家声。祖先给梅州人民留下了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历传“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美誉,充分体现祖先们的美德。更值得自豪的是,后人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品德,四海为家,勇于开拓进取,遍及海内外。仅深圳一隅,乡亲就有数十万之众,功绩卓著者不下千家。他们怀着“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的心愿,为深圳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条梅江横穿而过,网络东西丘陵,缝合南北山峦,开辟了一条造物者的画廊,其间草木竞荣,山川形胜。一代代梅江儿孙们装点着她的煌煌容光、彬彬风仪。全国著名的“金柚之乡”梅县便处于梅江的中下游。梅县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操客家方言的汉族,占总人口的99。93%以上。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北岸的汉民、炎黄裔胄的后裔。一千多年前,由于异族蹂躏,战火绵绵,以及饥荒不断,客家的先民,最后望一望故土,然后携儿带女,在希望和惆怅中,辗转万里、经历无数次离乱,一路被驱逐、剿杀,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南迁到荒芜而充满瘴气的岭南安营扎寨、集结定居。后来的一千多年里,又源源不断地重复着这种几近悲壮的开拓,于是,汉民系中就有了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客家人。久而久之他们反客为主,民系始定。土著人称南来的汉人为“客家人”,南来的汉人亦以此自称。乐得一个“客”字冠族群名,客家人似乎是有意向人们表明其天性中的不安分。在这个族群里,男性的坚韧卓绝自不必说,女性的秉性气质也别具一格。据说,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在万万千千的众生相里,一个熟悉南方文化的人,是很容易辨出当中的客家女的:她们健康、开朗、泼辣,打扮显得干练、明净,说话没那么多的娇嗔、婉约,较他人要爽快、直率……她们有着浓度超过血液千百倍的善良基因,不忍心“独善其身”,转而用柔弱的身躯去肩负起命运的重担。前几年有一部反映中国女性传统美德的电视片——《嫂娘》,描写嫂娘在难以想象的艰辛中独自拉扯夫家五个弟妹,片子专门选在岭南的一座围龙屋里拍摄。正因为如此,在礼制化的中国女性中显得十分突出。太平天国开科取士,第一位女状元是客家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第一位女将军是客家人。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第一位汉族女子也是客家人。这些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星空中闪耀着夺目光彩的客家女,无一不表现出强烈的、高度的自我意识。关于客家女,几乎成了一个神话,而这个神话到今天仍在继续。她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1967年7月5日,家住梅县扶大乡铁炉桥村村民李满云挺着9个月的身孕去5里外的地方参加万人大会,返回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在这天半夜,腹内的胎儿发动了。丈夫安广华看到妻子就要临盆,又是欣喜,又是焦急,马上去请接生婆。接生婆离家还有一段路程,来回需一个多小时。等到接生婆进门时,婴儿早已哇哇坠地,体重不到5斤。人们当然不曾意识到,这个没有足月的婴儿,将会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这一年,婴儿的父亲安广华、母亲李满云均刚满20岁。这个婴儿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安子。安子最初名叫安丽娇。安丽娇这名是安子的阿太(太姥姥,曾祖母)给取的。取这名字是祈盼着自己的小重孙女将来美丽而娇柔,嫁个好人家。这是一个特殊组合的家庭。安子的父亲安广华16岁时失去母亲后,父亲又过早离开人世。安广华一下子成了孤儿。安子的母亲李满云出生后刚满一岁,因家里穷,就被卖给人家,长到11岁,又被卖到安家,也就是卖到收养安广华的奶奶家。李满云成了安家的童养媳。做了安家的童养媳。长大以后,他们顺理成章成了一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但他们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爱之屋,更为安子孕育出良好的成长氛围。坐月子的李满云没有好的营养补充,自然也就没了孩子吃的奶水。
可他们也没钱给孩子买牛奶这样的高级奶制品。没办法,阿太(收养安广华,李满云的奶奶)只能用麦米糊喂嗷嗷待乳的安子。就这样,又瘦又小的安子竟然挺过风险期,硬生生地活了下来。产假本来有45天,李满云却等不及了,安子刚满月就下地给集体去栽蕃薯苗,为的是去挣那一个工两毛钱的工分。夫妻俩含辛茹苦地在生产队劳动,不仅未能在分红时得到一分钱的报酬,反而年年都成超支户。客家人善于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传统在安子的父母身上得到了体现。无论怎样艰难,他们总能挣扎着活下去,并且力争活得好一点。安广华想到了搞副业。当时自行车在梅县农村还是一个稀罕物,安广华突发奇想,借了一点钱买回一辆旧自行车,跑起蹬车生意。安家离县城仅5公里,安广华用单车带人往返于村子与县城之间,每趟收取2—3毛的乘车费。蹬单车不用上大集体的工,但每月需向集体交3元管理费。显然,蹬单车要比吃大锅饭累多了,且压力也增大了许多,没有良好的体力和耐力是难吃得消的。好在收入要比拿工分强一些。在那个年代,挣钱的门路很窄,多一分钱也就多了一分的活路。为了这个家,虽然苦,虽然累,安广华认了。大人要干活,便把安子丢在家。安广华做了一个小木框,里面放上稻草和破布,一个简易的摇篮便成了。简易摇篮成了安子的活动天地。阿太担当起了照料安子的责任。生活刚刚开始有起色,安广华夫妇又连续给安子生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安家人一下子陷入新的困境。多了两张嘴,安广华的生活压力更大了。一个人走遍天涯寻觅他所需要的东西,回家后才发现原来就在家里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开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使农民走向了富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当时著名的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此后,中国政府继续不断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使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摘掉贫困落后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安子的母亲像大多数客家女一样,贤慧能干。她不忍心把生活的重担全压在男人身上。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母亲干完自家的农活,就到离家不远的扶大农场去打工。那时的工价相当低,干一天活顶多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