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书,不只是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丰富自己,增长知识,提高品味,自我沉淀。有一句西方谚语“youarewhatyouread!”。有的人翻译成“什么人读什么书”,我更喜欢将它翻译成“你读什么书,就会成什么人”。从一个人对书籍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思想以及生活态度。
第19节:20几岁开始为自己的形象加分(5)
每天抽出点时间坐下来,品品香茶、读读好书,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你的文化品味。“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反之,读一本坏书就是跟一个思想下流的人打交道,长期受他的影响,那就会“近墨者黑”,所以,一定要警惕自己休闲的品味。选择书的时候,一定要读好书,读水准较高的书,而不要在一些低级下流书刊中寻找刺激,荒费时间,这对提高你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位是毫无帮助的。
3。 不要为了将来而过廉价的生活
有一个男孩,出生于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因此,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在学校里,他永远只穿那么一身灰色的外套和黑得发白的牛仔裤,而且不爱说话。寝室的人参加联谊活动,也从来不叫上他。因为怕他丢了整个寝室的形象。
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工作,他工作很卖力,报酬也十分丰厚。尽管手头上已经宽裕了,但他仍不懂得打扮自己,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在学校时穿的那套“古董”衣服,仍然套在身上。
他对自己的吃、穿、住、用,没有任何的要求,他永远是吃最差的,用最差的,穿最差的。同事们对他的印象,不是“看起来笨笨的样子”、“好像有点脏兮兮的”,就是“头发上总是油乎乎的”。同事们都不愿意接近他,有的同事甚至觉得他很怪异。
我曾经在某个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告诉人们,不要为了将来而在现在过廉价的生活。那篇文章说:有些人认为节省能使他们的生活更保险,于是现在的生活过得潦草而廉价。其实这是对生活没有信心的表现,没有自信的人是可悲的。
与那些挥霍无度的年轻人相反,有的年轻人则是毫无原则地节约。似乎每一项消费都会破坏他们心中的安全感。他们省吃俭用,不该花费的不花费,该花费的也不花费。这种人留给人的印象就是吝啬、迂腐,当然没有品味可言。
年轻,虽然是奋斗拼搏的好时期,但绝不是说年轻就不能享受生活。当然,过有品味的生活也绝不是挥霍腐败的生活。
4。 没钱可以,但不能没品味
可能你会认为培养高雅的品味、优雅精致的生活、文化艺术的修养,打高尔夫球、听音乐会、弹钢琴、穿品牌服装要有金钱的支持。所以,你认为只有先赚到了钱才能提高品味,有钱人才有权谈品味。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的确,有钱人更容易接近高标准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是品味跟金钱却没有绝对的关系。一个人的品味并不是由他的财富决定的,而取决于他所受的教育、他的生活观、他的性格和他所处的环境。就像一个人的穿着,并不在于有多么华丽,而在于搭配的恰当和得体。有的人虽然全身名牌,珠光宝气,但留给人庸俗的感觉;有的人仅仅是简单的牛仔加T恤,却也能穿出自身的气质。
我经常看到有些人喜欢买些廉价、做工粗糙的伪名牌,其实,他们不仅没有占到“名牌”的便宜,更是降低了自己的品味。这些人要么是太虚荣,要么是误解了“品味”二字。精致和优雅的生活,并不是随着品牌和金钱来的,它来源于你骨子里的“精品意识”。
别让细节给你的形象丢分
周六下午,鲁莉要赶到鼓楼大街去相亲。姐姐给她介绍了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
吃过中饭,姐姐早早地就把她推出了门,边把她往的士上塞,边唠叨着那几句话:“那小伙子长得很帅,保证你对他一见钟情!”“他们家的门槛可是被媒婆们踏坏好几个了,你可要好好把握哦!”
鲁莉到目的地的时候,对方已经到了。他在咖啡厅靠玻璃窗的位子坐着。她不禁打量起他来:一条休闲牛仔裤,一件条纹棉质T恤,一件薄而挺刮的黄色外套,面料精细,搭配和谐,想必他应该是个有品位的人。
姐姐果然说得没错——外形还算能入得她的法眼!她顿时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双方相互介绍姓名。小伙子叫李亮。
第20节:20几岁开始为自己的形象加分(6)
服务员上来,问两人喝点什么。鲁莉点了一杯摩卡咖啡,然后把菜单递给对面的李亮。李亮微微一笑,对服务员说,我也要一杯同样的。
李亮态度大方,两人聊天气,聊他们熟悉的人,气氛还算不错。
一会儿,咖啡上来了,李亮很绅士地做了个“请”的姿势让鲁莉喝咖啡。接着,他自作主张地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到鲁莉杯里。
“啊!”方糖掉到咖啡杯中的一瞬,几滴咖啡溅到了鲁莉的衣服上。李亮的表情也顿时僵硬了,连连说对不起。
鲁莉想,可能是他太紧张了——见过吃饭时给人夹菜的,但没见过喝咖啡时给人夹糖的。她觉得他有些滑稽,忍不住又想笑。
鲁莉擦了几下衣服,显然是擦不掉了。稍后,恢复了平静。这下,都不知道说什么了,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鲁莉想打破这种紧张的气氛。突然她想到最近看了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希望两人能找出一点共同话题来。于是,她问李亮是否看过这本书。没想到李亮却说,我从来不看小说,太浪费时间了。
鲁莉本想纠正他对小说的“偏见”,却发现李亮拿起杯中的小勺,一勺一勺地往嘴里送咖啡。“天啊!有这么喝咖啡的吗?”鲁莉大吃一惊,起身说家中有事,就匆匆离开了。在路上,她想,姐姐真的没骗她,李亮家中的门槛可能真被媒婆踏坏了——一个说不成功,再找一个。
从外貌和服饰上看,李亮给鲁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鲁莉第一感觉,李亮是个有品味,有素质的人,愿意与他相处,可是偏偏在喝咖啡的时候,用糖夹子直接夹糖,用小勺喝咖啡等细节无声地揭露了他的本来面貌,毁掉了他在鲁莉心中的形象。
不要小看了细节的力量,很多小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形象和素质。每一个小细节都展示给你身边人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当一个人从你身边经过时,他的白色衬衣上有一滴油渍,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做事不细致,不拘小节的人;当你见到公共场所有人捡起一片垃圾扔到垃圾桶中时,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善良的人;当你看到在图书馆看完书,把椅子放回原位的人,你马上会判断他是个做事谨慎,守规矩,有责任心的人,等等。
好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人脉”,增强个人的竞争力,而经常无意间破坏我们形象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言行举止中的一些不恰当的小细节。很多时候,一个细节失败了,你整个的形象也就被人否定了,就像上面故事中的李亮一样,让你不小心就失去爱情,失去工作,甚至失去整个人生。
于细微处见精神,有些事虽然看似不经意,但都是平时修养的结果。只有当我们把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做好,养成习惯,才能在举手投足之间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乃至成就大业。
以前,我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先生要雇一名勤杂工到他的办公室做事,他挑中了一个男孩。“我想知道,”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喜欢那个男孩?他既没带一封介绍信,也没任何人的推荐。”“你错了。”这位先生说,“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上的土;进门后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有教养。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其他所有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迈过,而这个男孩却俯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指甲修得干干净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
不要以为没有人注意你。与你交往的人往往都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即使你不说话,不做事,他也把你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你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从小处入手。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花时间在形象的细节问题上,那么希望你不会有为自己感到遗憾的那一天。
第2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