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静止”,可以有两种理解,即“神”和“思”。
双方的一足之隔
步子
步子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必须以一种平和的、随意的方式迈步。
因此,“过”和“不足”都是不可取的。走得太快,是吃惊慌乱的表现;走得太慢,是胆怯害怕的表现。
对一般人来说,如果有人在你眼前挥舞一样东西,都会情不自禁地眨眼。这是正常反应。这时的“眨眼”并不表示“乱”。同样,如果一样东西在你的眼前不断挥舞,借以吓唬你,如果你根本就不眨眼睛,那可能意味着你事实上是“乱”了。
故意地抑制自然的眨眼表明你的心神比眨眼更受扰乱。
不受动摇,不受干扰的心才是平常心。如果有东西在眼前晃动,你眨眼,这才是不被干扰的状态。关键的一点是不要丢掉平常心。努力克制保持不动,实际已经是动了。移动才是不被动摇的原则。
以平常心、平常的方式行事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你的外表和心神都不会乱。
第一原则——遭遇敌手时的心态,
手无兵器时面对攻来的长矛时的反应
“第一原则”是兵法中的隐语。一般在兵法中,它指的是尽可能不受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
面临强大的压力,如何作出恰当的反应是最关键的事。按照这第一原则,你内心应清醒意识到险恶的形势,全神贯注,避免自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受到敌人的打击。
比如敌人的兵器几乎就要及身,或者,已经进入到你的安全范围之内,在这样面对面的格斗中,集中自己全部的注意力,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原则。
面临种种险恶之境,注意力也会完全集中。例如,被攻击时,你背靠墙壁无处躲闪。这应当被理解为最紧要、最危险的情况。
当你手中无刀时,如果你把眼睛固定在一点上,让你的心停留在一个地方,不能保持警觉性,你就不能维持一腕的安全余地。
在心中保持这一切叫做第一原则,它是秘而不宣的。
双方使用同样尺寸的兵器时,应当像双方都无刀时那样去凝神注意。
兵器距离身体两边都是一足之隔。有这样的间隔,你可以退让、躲闪;而进入这一空间,就非常危险了。
“至要一击”——第一刀
此处的“至要一击”,代表一种最完美的方式。这里的“第一刀”也不能按其字面意思理解为实际的刀,而是“观敌之机”的隐语。“第一刀”的意思就是观察敌人的意图,了解敌人下一步要做什么。这是“第一刀”的关键所在。
观察敌手的心态和动静,这是第一刀;随着敌人出刀的动作而击,这是第二刀。
这一基本原则可以有多种运用途径。察情、水月附其影、静止之剑、疾病之扰是其中四种,再加上手足之用,一共五种。这些就是“五观一看”。
“察情”就是“看”。另外四种则留在心里,所以称作“观”。用眼睛感知称作“看”,用心感知称作“观”;它代表内心的观察与思考。
我们称它们“五观”,而不是“四观一看”,原因是“五观”在这里是一个包容性的术语,而其中,“察情”被称为“一看”。
察情、水月附其影、静止之剑、疾病之扰、身体与手足,就是这五项。其中,四项是由心感知的,而另一项“察情”,是用眼睛看的,称为“一看”。
何为水中月、静止之剑、
疾病之扰、身体与手足?
水中月是指决斗中的架势选择;静止之剑是指自身位置之选择;身体与手足指观敌之行及自己之反应;疾病之状,目的是为了察情。所以,最基本的事情是去察知对手在将发未发之际的微小动态及心神意向。其他四项则是一般原则。
疾病之扰是为了看明对手之能力、意图。没有去除病扰,你就难免会走神而至失察。一旦失察,你就输了。
疾病指的是心。心之疾病,就是心有所停住。在别人挥剑进击的地方,应当避免让自己的心停住于一地。其中的关键是断念而非弃心。
出 手
如果敌人用刀尖指着你,在他出刀的同时攻击他。如果想攻击敌人,要先引诱他。一旦敌人攻击你,就等于是你在进攻他。
安全之间
在安全之间距站好位置;然后,凝神以待。
当你想要取位之时,如果对手已经取好了架势,就取与其相同的架势。
即使是对手或者是你逼进了五寸,只要间隔没有变化,你和对手的距离就不会改变。
如果对手很多,也事先站好了位置,你最好的办法是暂时由他们站在那些位置上。过度纠缠于位置之争,并不高明。你应当保持身体的灵活机动。
走位
理想的步法、身形,应该以不错过静止之剑的位置为宜。这一点必须铭记在心。即使在战斗开始前也不能有片刻遗忘。
明辨“看清静止之剑”的三种层次
观之以心,被视为是“看清静止之剑”中最基本的。观之以心,眼才能感知。所以,和观之以心相比,眼观是第二位的。而后才是观之以体、以手、以足。
观之以体、以手、以足,是说你的身体、手足不能忽略对手的静止之剑。观之以心是为了观之以眼,观之以眼是让你的手足都对准对手静止之剑的位置。
“心似水中月,形如镜上影”
这段话表示的兵法如下——
水映月影,镜照人形。事物在人心里的投影,就和月亮在水里的投影一样,是瞬间的反映。
静止之剑的位置就仿佛水面,而你的心可比为月亮。静止之剑的位置应能映出心之影。心动,形动;形随心动。
静止之剑也可以比作镜子,这时,这些比喻的意思是,身体依静止之剑的位置而移动,就像镜子一般。遵循这条原则,你的手足就不会漏过静止之剑的位置。
月映于水是在瞬间完成的动作。尽管两者相距如许,在乌云消失的一刹那,月亮同时就在水面留下投影。这投影不是缓缓从天空降落,而是在短短的刹那就完成了,甚至短到你连眼睛还来不及眨。事物在人心中的反映,也像月映于水一样,是瞬间完成的动作。
佛教有一节经文,说的就是心和月映于水、物照于镜一样,都是瞬间之事——速如水月镜像。月映于水,看起来似乎月亮就在水中,其实并不是。那不过是遥远天空上投映下来的影子。形映于镜也是如此,无论什么,只要放在镜子前,都能立即照出它的影像,这也是瞬间之事。
事物在人心中反映也是一样。眼睛一眨间,心已经走得老远,甚至远到中国。就像你以为自己不过是在假寐,梦却带你回到了遥远的家乡。心的这种反映,在佛家眼里,和水中月、镜中影是一样的。
在兵法中,水月镜像这类的说法也是适用的。你应该时刻让自己的心移到适合的位置,就像月亮在水中投下倒影。心动,形动;一日与对手遭遇,身体就应该移到适合的位置,就像镜之映射。如果心不能事先做好准备,身体是不会动的。
就位置来说,是“水中之月”;以人而言,是“静止之剑”。两种情况下,身体、手足的移动,意义是一样的。
仓促之攻
最坏的事,莫过于仓促发动攻击。除非交手前你在精神上已经做好了适当准备,完全看清了形势,才可以主动攻击。记住,不要仓促行事,这很关键。
收心
“收心”说的是,当你刺出一剑之后,如果你想着自己已经击中目标,你的心就因为惦记着这个念头而停滞不动;若你不能把心思从刚才那一剑上收回来,就会变得心不在焉,就会被对手的回击所击中。这样,你虽然主动发起进攻,也会因受到对手的有力回击而失败。
当你刺出一剑之后,不要把你的心神驻留在你击出的地方;出招以后,一定要及时收心,注意观察敌人的举动。一旦敌人中招,他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当一个人中招时,他就会变得愤怒起来。一旦被激怒,敌人就会更加凶猛;这时候,如果你有丝毫疏忽,就会被敌人击中。
不妨把被击中的敌人看成一头发怒的野熊。当你意识到自己击中敌人的时候,就犯了忌讳,让心思逗留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上面了,你的注意力会因此而涣散。你应当非常清楚,如果敌人被击中,他内心反击的力量就会激发出来。同时,他一定会倍加警惕,绝不愿意在同一位置被击中两次,所以,如果你再像刚才那样进攻,肯定会失算。如果你没能击中敌人,他就会奋起反击,使你中招。
收心的意思是把心思及时收回,不让它逗留在你击中的地方。最重要的问题是,把心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