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板这边 员工那边-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企业的文化,不是机关的文化,也不是学校的文化。有些企业文化搞得像机关文化,但企业和政治组织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企业,即使做一些社会公益性事情,也是站在企业角度做的。企业的文化,也不是企业老板的文化。老板是个自然人,而企业是一个组织。文化是团队的共识,不是老板一个人就能代表的。大量的企业认为企业的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过于突出个人,也会失去文化的弹性空间,成为金字塔式的管制武化的变异。     
    第三,文化是本企业的文化。一说到企业文化,人们很容易想到CIS、口号等等。口号是原则性的东西,而原则性的东西没有区别。比如,〃顾客至上〃,〃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些口号有区别吗?没有!什么有区别呢?细节!让人们记得本企业的文化,靠的是细节,是有特点的行动和事件,有新鲜感的行动和事件。细致的做法和有特点的行动或事件构成了这个企业的文化。     
    孙虹钢:     
    好的文化是员工身处其中,自觉去做,而不觉得是文化了。它已经成为了融化在员工血液之中的东西,真的成为习惯了。     
    袁岳:     
    有些企业的标语和口号上墙、上桌、上房顶、上横幅。但我们发现,这些上墙、上桌的企业并没有什么文化。另外一些氛围好、员工素质好的企业,墙上也没有太多标语和横幅。在把文化变成简单形式的时候,它们通常不一定是文化。    
    


第五部分第27节:鼠标加水泥

    孙虹钢:     
    有一家水泥公司,一进门,就看到大厅里供着一尊弥勒佛,走廊和各个办公室都挂着横幅,内容基本都是老板的各种题词、语录,比如,〃鼠标加水泥〃,〃以水泥为支柱,以文化为依托〃,那都是老板的格言。这家公司每天早晨八点上班之前要提前五分钟念一遍宣言,类似〃我志愿加入公司〃等等。这是文化吗?有点儿让人受不了。     
    袁岳:     
    这就是我所说的〃武化〃。对于低层次的加工企业,武化特点的文化可能或多或少还是有效的。在联想公司发展的早期,在柳传志时期,规定迟到要罚站五分钟。杨元庆时代的管理更柔和一些。不同层次的公司,适用的文化不一样。在一个朋友的公司里,墙上挂了这样的书法:〃做大事,怀童心〃,你会感觉这句话讲得有文化。如果你讲一些最高指示之类的话,一听就让人觉得没有文化。人凭着本心、良心和直觉来判断有没有文化。对于文化,很重要的因素是感召力,要让人心向往之、跟随之、愿意为它做些事情。能打动人的文化一定是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     
    孙虹钢:     
    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有文化,可以看普通员工是不是愿意向别人介绍公司。企业文化可以外化。     
    袁岳:     
    外人感到员工充满激情,这也是企业文化外化的表现。盖洛普公司创立的〃盖洛普路径〃就强调了员工敬业是拥有客户忠诚的关键,而客户忠诚是公司实际利润稳定增长的关键。     
    博弈点38     
    出勤状况不好,老板进公司看见没人,     
    第一感觉就是办公室租亏了     
    袁岳:     
    当员工时,自己没有准时出勤都是有理由的。当老板后,员工没有准时出勤都是有问题的。老板觉得最好的员工是来得早、走得晚的。从员工来说,最好允许他来得晚、走得早。进入管理层的资深员工认为:我的工作是高级的、创意的、重要的,即使我不在公司,我也在想着工作,那些没创意的操作型员工才应该考勤,公司对我们应该网开一面,最好采取灵活的考勤制度。但普通员工就会说:〃如果资深的员工做不到考勤,为什么要求普通员工这样做?〃    
    


第五部分第28节:权力的转移

    作为管理机制,考勤有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员工虽然准时考勤了,但不出活。有的员工虽然没有准时出勤,但准时出活了。考勤是一种职业状态的需要,客户觉得九点钟该上班了,打电话三次没人接,他就会觉得:〃这是什么公司!真不专业。〃如果有的员工来晚了,十点钟才来,其他员工就会心想:〃我真傻,别人十点才来,我明天是不是可以11点来啊?〃这样再发展下去就没有人来上班了。从总体上说,考勤是要求一种特定的工作状态,像一种默契和约定。在特定的时间,你应该在,如果这种默契被打破了,那么公司与你的交往就无法进行下去。如果客户投诉说找不到某员工,就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考勤不是一项好制度,但它是维护最低限度职业状态的技术手段。考勤考好了,工作不一定做好。但如果连考勤都无法保证,在职场上肯定会有问题。     
    新经济对职业着装、是不是准时上班要求得不是那么严格了。在《PowerShift》(《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一书中讲到SOHO族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但实际上,网易等新经济公司的员工仍然是每天整整齐齐地上班的。虽然在网上能解决很多问题,还是在一起现场交流效率最高。考勤不是好制度,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它是必要的约束。     
    孙虹钢:     
    大学刚毕业时,我在国家工商局的《中国工商报》上班,这是事业单位,规定是八点半上班。但几年中,我八点半准时上班的不超过十次。后来,我做了一个小公司,突然发现特别需要员工准时上班。现在,我在编杂志、报纸,编辑部不要求坐班,但如果我发现编辑们按时在那里坐着,心里就暗暗高兴。考勤实际上是〃考懒〃,看看谁偷懒了。我对编辑们提了两个要求:第一,星期一你可以和人逛街,没人管你;第二,不要跟我讲你有什么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的工作是弹性工作制,那就意味着是7/24。人与人可能不一样,我试过上午睡到自然醒,十点或十一点到单位,下午四点就回家,好像一下子就特别懒散了,我觉得这样做会把人废掉的。不通过考勤这种手段,怎么衡量员工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呢?事实上,特别在意工作的人,会全身心地投入,不用公司说,自己都会来得很早。    
    


第五部分第29节:想象力空间

    袁岳: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最喜欢准时出勤,又特别出活的。其次喜欢准时出勤,还可以出活的。第三喜欢的是不准时出勤,可以出活的。最不喜欢的是不准时出勤,也不出活的。员工喜欢出活,但喜欢不一定准时出勤。员工觉得:〃我的活大致交待了,没少出勤,也对得起你。如果我没出勤,没出活,但有理由,比如生病了,也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但老板不喜欢这种情况。从这个问题的喜好顺序来说,老板与员工有反差。老板要维护秩序,他需要一种存在〃presence〃,看着大家忙忙碌碌,觉得很好。当员工出现在老板的视线中之后,老板有安全感。哪怕稍微少干一点儿活,也没关系。如果一进去公司看见没人,老板第一感觉就是办公室租亏了。如果稀稀拉拉来两个,又来两个,老板马上想:〃人家看我们公司像什么?客户来了脸面往哪儿放?〃在老板眼里,公司是一个专业组织。而员工看到的是自己,觉得:〃我对得起你呀!你看他天天加班,干的活还不如我多呢!〃     
    孙虹钢:     
    老板总是想要控制员工。如果员工总在眼前,老板就觉得放心。如果总是不在,老板就会想:〃是不是跳槽啦?还说不定干私活呢!〃     
    袁岳:     
    看不见人的时候,想象力空间挺大的。     
    孙虹钢:     
    在员工活干得不怎样时,出勤状况好容易得到老板心里的原谅。员工的态度就是在说:〃你看我天天来,没功劳还有苦劳啊!〃金山公司的HR向我介绍他们提升员工出勤状况的经验,他们要求软件工程师也要考勤。老板提出:不准时出勤就罚款。但人力资源总监觉得不好,就采取了心理加压的方法。每天早晨,人力资源总监和部门经理在电梯口向每个晚到的人微笑着说:〃你好,早上好!〃员工一开始感到紧张,赶忙说:〃啊?我迟到了吧?〃领导们呢?就皮笑肉不笑地回答:〃我不知道啊!〃他们这种苦肉计会给员工制造出一种内疚感。三天之后,确实没有人再迟到了。但这样真的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吗?恐怕大家心理仍然很不舒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