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婚姻处方
“母子式夫妻”、“父女式夫妻”在我们的生活并不少见。这些夫妻看似融洽,谁也离不开谁(一方全心全意地付出,另一方贪婪地接受、享受),而实际上,两颗心会离得越来越远(付出方越来越不敢将自己内心的枯竭展示给对方,而接受方也越来越不懂如何给予对方关爱)。婚姻是两个成年男女间的爱的契约,权利和义务、爱和被爱都是互相的,要礼尚往来,讲求平衡。
1。对于习惯于付出的一方,你需要——
(1)给予要适度。我们倡导夫妻之间应该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奉献,不要老是盯着是否有回报、是否值得。这其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必须有足够的爱给予,你并不觉得给予会让你枯竭。当一个人感觉到给予让他(她)难受时,那就应该把握给予的“度”了。把握“度”的原则并不是要求对方做出一对一的回报,而是审视自己在某件事上的付出是否心甘情愿,如果发现自己是违心的,那就停止付出行为。这就好比当天平失衡时,应该停止继续往超重的一方加砝码。
(2)索取要适时。“等他忙过这阵子,他一定会陪我的。”“她以后一定会良心发现,觉得应该感谢我!”不要积攒爱的债权,积攒得越多,你越贫穷。当你觉得需要时,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对方索取爱。夫妻之间通过付出爱和索取爱来保持爱的活力,维系两人唇齿相依的关系。你可以明确告诉对方:你爱他(她),但也希望被他(她)爱。适时的索取可以随时调整爱的天平的失衡。
2。对于习惯于接受的一方,你需要学会给予
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操纵着夫妻关系。当你感觉你们的关系有些紧张和疏远时,审视一下你们之间爱的天平是否失衡了。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爱也需要有来有往、有收有支。在父母面前,你可以永远只当接受者,他们的爱向下,纵情流向你;但是对于夫妻来说,你们是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一方不可能总是付出,另一方不可能总是接受。
爱的给予并不一定要为对方做什么惊天之事,一句关切的话,一个爱怜的眼神,一个热忱的拥抱,一件小小的礼物,都是爱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接受是快乐的;其实,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丈夫为什么冷漠无情(1)
诊疗档案
姓名:魏 雅 年龄:32岁 职业:会计
姓名:龚海帆 年龄:35岁 职业:公务员
自述:妻子总是批判和否定丈夫,丈夫以冷漠和固执抗议,两人陷入恶性循环。
诊断: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各自对爱和关怀的渴望格外强烈,但是他们却吝啬给予对方。他们应学会给予对方更多的肯定、赞赏和鼓励。
夫妻俩并排上楼梯。妻子的脚没踩稳,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楼梯前前后后都可以走,你干嘛偏要和我挤在一起?”妻子气急败坏地朝丈夫嚷道。丈夫二话没说,一连跨了三四步阶梯,将妻子甩在了后面。妻子仍然在喋喋不休地说着什么,丈夫不再理她。
我问丈夫:“你为什么不去扶她一把?”妻子马上说道:“他对我就是这样冷漠无情!这就是我要来咨询的原因。”丈夫不置可否,将目光投向窗外。不知他是默认妻子的控诉,还是对此不屑一顾?
他们到底是一对怎样的“冤家”呢?
魏雅的控诉:他对我是不近人情的冷漠
结婚前和结婚初,海帆对我很宽容也很体贴,我说什么他都没有异议,只要我觉得好就行。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对我慢慢冷漠,而且有时还像个小肚鸡肠的女人一样和我针锋相对,甚至对我报复打击。
我煞费苦心地做了一桌子菜,海帆轻描淡写地尝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冷冷地说:“我吃快餐面算了。”我新买了一件红色羊毛衫,海帆看见了,毫不客气地说:“这件毛衫将脸衬成了猪肝色,趁早扔掉吧。”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他、对我们的婚姻产生了绝望感,如果不是因为顾及到孩子太小,我说不定冲动之下就和他离婚了。
上个星期六,为了给女儿买一辆合适的学步车,我在街上逛了半天,傍晚回到家时,我又饿又乏,正要坐下来吃饭,海帆将女儿丁丁的小碗递给我说:“丁丁已经饿了,你先喂她吧!”丁丁只认我喂,别人喂,她一律不张口。我只好忍着饿,耐心地喂她吃。可丁丁却根本不懂我的心思,边吃边玩。我忍不住瞅空端起自己的饭碗,狠扒几口。海帆看见了,一把夺过我的碗,说:“你要专心致志地给女儿喂饭,怎么能一心两用!”我说:“我饿极了。”“难道就不能忍一会儿吗?你这当妈的怎么只想着自己?”“我一边喂她,一边自己吃,互不影响,有什么不可以?”“坚决不可以!”海帆的语气越来越硬。待女儿终于吃完了,轮到我自己吃饭时,早已饥肠寡肚的我却没了食欲,只感觉心像掉进了冰窟窿,刺骨的冷。
我不知道我在海帆心中到底是什么位置?他为什么会对我如此冷漠无情呢?
龚海帆的委屈:她从没说我半个“好”字
我非常清楚地记得5年前,魏雅第一次到我的单身宿舍时的情景。那时,我们认识才一个星期,她一进我的宿舍,便叫起来:“天啦,这哪是人住的地方!”说着,她就手脚麻利地开始整理我的“狗窝”,而且一边整理,一边数落我:“鞋子不要放在床底下!”“书怎么能堆在床上呢?”“裤子一定要挂起来!”听着她的“数落”,我站在一边,傻呵呵地笑。我长了20多岁,还没有哪个人对我如此细致入微地关心。魏雅的言行充分表明她对我是上心的,这让我感觉很温暖。
结婚后,我才发现,被一个人“细致入微地关心”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当然,问题并不是出在“关心”这种情感上,而是关心的方式让人接受不了。
早上,我穿戴整齐正准备出门,魏雅却拽住我,对我评头论足半天:“蓝衬衫配红领带,俗到极点了;你看你的裤子,皱皱巴巴得像腌菜;头发,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弄得太服贴,整个一‘陈奂生进城’的形象;还有这袜子,袜子的颜色不能太刺眼……”我生气地朝她嚷:“你别说那么多‘不’,你直接告诉我该怎么穿或者你帮我打理好就是了。”“那可是你自己的事!我没义务面面俱到地服侍你!”魏雅倒摆谱了。
一大早,我的心情就被她弄得坏极了。中午,我在机关食堂吃饭,魏雅又特意打电话嘱咐我:“你的胆固醇太高了,不要再吃肉!”“甜食不要吃,饮料不要喝,小心糖尿病!”……
在我的印象中,魏雅从没说我半个“好”字,总是否定、否定、再否定,批判、批判,再批判。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我自省自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她也许不会想到,一个被批驳得一无是处的人已失去改正的信心,他只会找机会反抗。
丈夫为什么冷漠无情(2)
关于喂孩子的事,我觉得她有点小题大做。她可以用她的观点批判我,我为什么就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呢?如果仅仅因为这件事,她就心冷如冰,想到离婚,那也太脆弱了吧!按她这样说,我被她批判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我的心不早就冻死过多少回了?
(这对“冤家”夫妻,一个具有很强大的攻击性,总是批判和否定对方;另一个看似一种边缘化状态,对一切无所谓,其实内心里在暗暗较劲,用冷漠无情和毫无理由的固执来抗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我请他们各自谈一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魏雅自述:小时候,我是一只受人奚落的“丑小鸭”。我长得不好看,显得憨憨笨笨的,而且成绩又不好,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和讥讽,而给我打击最大的就是来自于父母的否定。记得我13岁的时候,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剧《公关小姐》,我说:“我长大了也想当一名公关小姐。”我爸笑得前俯后仰,说:“你也不看看你自己长什么样!”邻居大哥考上清华大学了,我偷偷地在日记本上发誓:“我也要考清华大学!”妈妈看见了我的日记,将这页撕掉,说:“不切实际的梦不要做!你能考上一个普通大学,这就是我们的福气了!”慢慢地,我不敢再多说话,我整天竖着两只耳朵,听爸爸妈妈怎样评论我,听亲戚、邻居怎么说我,听同学、朋友是不是在说我什么坏话。
龚海帆自述:我妈45岁时才生下我,当时,我大嫂已过门了。第二年,大嫂生了侄儿;第三年,大嫂又生了侄女。虽然我只比侄儿、侄女大一两岁,但在家里的地位却完全不一样:她们是孙子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