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遭受打击时,能顽强抗争;在屡遭挫折时,仍能自立于世,穷
而求通;在受到各种压力时,也能独善其身。凡此种种,说明
在时变世乱之时,孜孜不已,不受干扰,不被惑乱,方能“握
权”“、制人”,处于主动地位,否则不善自守,为人所 制,就会失
去一切。
善于知人之心是重要的基本功。道德的一个重要含义是
对 别人 的 理解“。见形 为 容”“、闻 声和 音 ”讲的 是 要注 意 情境、
语境,善于察色知人,听言知人。一般情况下,总是可以从一
个人的形容、情貌、姿态等外部表现中,去知道其心理内涵,可
以从其语言外表中去知道其内在心思。要学会理解人,还要
学会尊重人。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隐蔽得很
深,可以 暂 作回 避,这 是 对其 隐 情、隐 私 的尊 重。与 人 言谈,也
要 避 免“ 散 ”“、伤 ”“、丑 ”“、害 ”,如 果 言 谈 漫 无 边 际,不 了 解 人
家 心 思,言不 适 度,出 口伤 人;或 语 言粗 俗,吐 辞 不 雅;以 及 言
谈有害对方的感情、对方的利益、对方的自尊心,都是对对方
第 43 页
的不尊重,不会有共同语言,即使你道德声誉很高,人家也难
于接受。
要争取人心,先要自己立德,在各种情况下,处理好自己
与 他人 的关 系。例 如,要“解 仇斗 郄 ”,抑 强 扶弱。强者 取 胜,往
往会因其功高,势盛,士气益亢,但只进不退,不能适可而止,
会陷入盲目性,要抑制他。而弱者则会因其卑负而伤感,就要
扶持他,使他奋起拼搏。一些人或许会因为对自己有些误解、
错觉,或者有些其他的原因,要离开自己。对这些人话不要说
绝,事 不要 做绝,要 留有 余地。相 反,行 为好的 要称 扬他,志尚
高的要激励他,使他即使人离开了也还会保持对自己的一定
的期望和感情,使他心怀诚意,坦然离开,思念难断。一些人行
事、讲话往往会有错漏,要注意观察,认真识别,有时要有意挑
明其弱点,用社会禁律、人心忌讳使他们产生恐惧惊畏,处于
心理弱势。而后再有意识地掩饰其言事疏漏,掩盖其行为错
失,进而安抚其受惊的心灵,使之心理平静,这样他们必然很
感激。挑明弱点是方法手段,涵饰人过是德之所在,甚至要有
意给予张扬,使之产生好感,这样他们就会托心于我,并为我
所用。如果一些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也不宜断然堵截,而是
要想办法为他们创造精神生活的新领域,转移其兴奋点,如以
乐动之,以乐正之,用健康的娱乐生活去代替旧习、恶习,唤起
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凡此种种都是树德取人的好方法。
仁义为人的基本品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只有
谨守仁义,才能真正从深层去探取人心、求得主客双方相合。
只有自己以仁义相向,对方才会真心相随。而这只有贤能之士
才能做到。而小人之间则以邪道相处,这种邪道关系,用之于
第 44 页
家则家败,用之于国则国倾,祸害非浅。圣贤之士守义贵道,
守家以义,守国以道,巧妙运用,可使家国转危为安、救亡使
存。
儒 学 是 培 养“ 圣 人 ”“、贤 人 ”和“ 英 雄 ”的 学 问 。孟 子 云:
“ 大 人 者,言 不 必 信,行 不 必 果 ,惟 义 的 所 在。”也 就 是 说 有 道
的人,他的言行可以不拘泥死板的形式,一切皆以义理为准
绳。符合义理的事就做,不符合义理的事,哪怕是王命也可以
不 为。因此,儒者 提倡 人活 着要 有气 节,要能 做到“:居天 下之
广居,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之;不得 志,
独行 其道。贫贱 不能移,富 贵不能 淫,威武 不能屈。”也就 是说
遵守道义,富贵不能动摇他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
威武不能挫折他的志气。孟子把这样的人称为“大丈夫”。
道者认 为人世间 只有“道”是永恒 的、万事 万物都是“道 ”
所化生的形式而已。他们认为世间的人,大都忙忙碌碌,为名
为利 ,却都没能捕 捉住事物 的根本 ,为 追求那永恒 不变的
“道”,就需得摆脱事物的诸种外部形式的羁绊。
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诋毁苏秦,以致苏秦劝说齐王归还燕
十城有功而返时,燕昭王不以相国之礼相待,于是苏秦就对燕
昭王打了一个这样的比喻:从前,一位妇女的丈夫在外做官,
三年没有回家,他的妻子与人私通。与妻子私通的那个人忧
虑其夫回家后不知怎么办,其妻说“:不要忧虑,我已经准备好
了毒酒等待他了。”不久她的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让他的妾
倒毒酒给丈夫,妾想说酒里有毒,但害怕主人赶走女主人;想
不说,却又害怕女主人毒死了主人。于是他假装摔倒,既救了
主人,又保全了女主人,但是却被不知情的主人捆绑起来鞭
第 45 页
打。苏秦说自己就像这个小妾,虽然对大王忠心耿耿,却免不
了被大王所遗弃。苏秦在这里十分准确地描述了一个纵横家
在这个社会中“小妾”的处境。
在我们的理想王国中,我们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和社会
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求世界或社会是我们所要的那个样子,
于是苏秦所说的“小妾”一般,上有上司要侍奉,下有同僚不敢
马虎,只有这样在委屈中求生存,才能获得一个立锥之地,要
想像“英雄”般活着,首先得从学会做“小妾”开始。
做国君的大都希望有一个忠实贤能的大臣辅佐自己。可
是 ,有时一个太 贤能的大臣可能因其太贤能 而惹来杀身之
祸。齐相田单,在一次过淄水时,看见一老者渡水后,受不住
寒冷,不能行走,坐在沙滩上。田单在大伙分不出衣服给老者
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皮衣脱下来给老者穿。田单万万没有想
到,他的这种爱民行为,却令齐襄王很不高兴,齐襄王怀疑他
在笼络人心,想篡夺国家大权,便想对他下手。所幸的是齐襄
王的自言自语被一个匠人听见,当襄王问这个匠人怎么办时,
匠人回答说:“大王不如因此把他作为自己的优点。”于是襄
王给了田单牛和酒,嘉奖他的行为。如果田单不是因为这个
匠人,恐怕得到的不是牛和酒,而是杀头之祸。
像田单这般幸运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多,更多的人则成了
倒霉蛋。魏国的将军乐羊烹杀亲子给中山国君吃,反而被疏
远的事例即是一显例。
常言伴君如伴虎,能够做到既得君王的常识,又不至于受
到君王的嫉妒和猜忌,这需要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小心。
纵横术士除了要小心翼翼地侍奉国君外,还得处心积虑
第 46 页
地去防范那些嫉贤妒能的同僚。秦相甘茂奉秦武王之命攻打
韩国的重镇宜阳,甘茂在争取魏国参战后,却不急于马上进攻
宜阳,而是用计把秦武王叫到息壤来,给秦王讲了这样一个故
事:从前曾子在费地,费地有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
有 人告 诉 曾 子的 母 亲,说“:曾参 杀 了 人。”曾 子 的 母亲 说“:我
的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样织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
“曾参杀了人。”曾 子的母亲依然照 样织布。又过了一会儿,一
个人 跑来说“:曾参杀 人了。”曾子的 母亲便 惊恐万状,扔 掉梭
子,翻过墙垣逃跑了。甘茂说,曾子是有名的贤人,他的母亲
又是如此信任他,可当三个人都说他杀人时,他母亲尚会扔掉
梭子逃跑,而我贤能不如曾子,大王相信我不如曾子的母亲之
于曾子,猜疑我的人又不止三个,恐怕大王到时候不会信任
我。于是,秦武王与甘茂在息壤订立了盟约。甘茂攻打宜阳,
五月末,果有小人在武王面前毁谤甘茂,甘茂提醒武王他们之
间的息壤之盟。促使武王动员了全部兵力,再攻宜阳,终于取
得了成功。可见,在甘茂看来,能够打败自己的不是韩国,而
谤言与大王的偏听偏信。甘茂聪明地用三人都说是同僚曾子
杀人,而最了解自己儿子的母亲尚且相信他人之言的典故,使
武王与自己有约在先,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可魏国的
大臣庞葱却没有这样幸运,在他要陪魏太子去邯郸做人质时,
恐人生出非议,就以“三人成虎”的比喻劝说魏王不要轻信他
人对自己的诽谤。可是后来太子不再做人质时;魏王却再也
没有召见过庞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