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滑头"处世-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禁地拿出一叠钞票为婢女压惊。婢女在生死存亡关头,通过
一恭维妙语,不仅免了杀身之罪,还得了对方的奖赏。
可见,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这说明,当一个人身处险境之时要见景生情,切不可心
慌意乱,乱了阵脚。
第 191 页
揣着明白装糊涂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句名言叫“难得糊涂”。他说“聪明
难,糊涂难,由聪明转为糊涂更难”,指的是官场上做事的艰
难,曲折与苦衷。
假装糊涂是要你不糊涂装糊涂。在平常处世交往中有些
事情收缩性大,变通性强,问题的真相也不甚了了,这时你就
应该用装糊涂的办法缓解矛盾,摆脱被动局面。
假装糊涂的情况大体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闪烁其辞,也叫
闪避法;一个就是所问非答。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言辞交
往时,经常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回答或不便回答的问题。对
此,又不好不予理睬,拒而不答。这时,只有想方设法地闪避
一下,才是上策。一般说来,当你对别人的问题采取闪避回旋
的策略后,别人就不会不知趣地穷追不舍(真要有那种人,那
就得采用另外的策略了。)
闪避是言语交际中从礼貌的角度出发的,它的要求是:对
别人所问,应当回答,但答要答得巧妙,迂回地达到躲闪、回避
别人问话的目的。既要让别人不致难堪下不了台,又要维护
自己不能答、不便答的原则。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
马拉多纳在与英格兰球迪戈
第 192 页
队相遇时,踢进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球”。据说墨
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用手拍入”的镜头。
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
机敏地回答说:“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有一半是马拉多纳
的。”马拉多纳的回答颇具心计,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
系如此”,那么对裁判的有效裁决无疑是“恩将仇报”。但如果
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而这妙不可言的“一
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颇有“明人不做
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亦具有了
君子风度。
假装糊涂的妙处在于真则假之,假则真之,正话反说,反
话正说,先是迷惑对方,然后能体面地从困窘中“拔”出来。
有一次,一位导演有急事去女澡堂寻找一位女演员。在
澡堂外喊了几声没有反应,就推门进去到更衣室,只想女演员
在浴室,哪知她已回到更衣室,蒙着头巾在擦头,当然丰满的
胸部以下,完全裸露。
女演员“啊”了一声,急忙转身隐藏。同时,导演赶紧把门
关上,也叫了一声。
“ 啊,对 不 起,大 江 三 郎 先 生!”
导演顿时喊出了男明星的名字!室内的女演员一定在惊
恐之余,抚摸着那丰满的胸部而长嘘一口气。
这位导演故意以干脆疏忽到底的作法,不使女演员感到
羞怯,而了结此事,真是高明。
莎士比亚在其著作《第十二夜》中,让主人公说出了这样
一句话:“因为他很聪明,才能装出糊涂人来。彻底成为糊涂
第 193 页
人,要有足够的智慧。”特殊场景中的假装糊涂其实是一种机
智的应变。
另外,交往中,往往由于对方提出的问题比较敏感,或者
涉及某种“隐私”不好回答,然而,面对客人又不能不答,这时
也需用假装糊涂来给以回答。不过这种假装糊涂与前面的假
装糊涂有所不同,前面的假装糊涂是故意让对方知道自己在
为对方掩盖错误以便讨得对方的信任或增加友谊的一种主动
行为。而这种假装糊涂是在对方首先提出问题,自己本不想
答但又不得不答的情况下,或“移花接木”或“引入歧途”从而
使对方既不尴尬,自己又能反客为主的应变技巧。两者虽归
于一类,但却有质的不同。如: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
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
人。”乾 隆问“:此 话 何意 ?”刘 墉答 曰“:人 再多,其实 只 有男 女
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天京城里有几人出
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
世。”乾 隆 问“ 此 话 怎 讲 ?”刘 墉 妙 答 曰“:今 年 出 生 的 人 再 多,
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
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
确实,刘墉的回答极妙。因为皇上发问,不回答不行;答吧,心
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趣对皇上。
这就是做所问非所答。
其实,这样的
年代初期,例子在外交场合常常碰到。如
我 们 曾 准 确 地 击
高 空 侦 察
落 过 一 架 入 侵 我 国 的 美 制
机,在一次引人关注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有一位外国记者就此
第 194 页
询问陈毅外长:“请问外长先生,你们是用何种武器击落如此
先进高空侦察机的 ?”显然,这是军事秘密,不能公开回答,但
如不回答又会使提问者尴尬,陈毅就势举了举自己手中的拐
杖,说“:就是用这玩艺儿捅下来的。”说着还做了个往上捅的
动作。自然,此举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确实,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什么样的怪问都可能碰到,
而对付这些怪问的最佳方案,就是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做出迅
速灵巧的变通,切不可被原问困死陷于被动,自然,这种灵活
的变通也将会使你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但也有一些问题属
于故意刁难。因此,而对故意刁难者,就要靠现场即兴发挥
了。但即兴发挥不是胡说八道,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广博知识。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不少遇到,当
然也不少运用,只不过在品味和技巧方面,有高低优劣之分罢
了。如 玩笑中 有人 说“:我 是你 老子。”意思 是我 是你爸 爸。而
回答者则说“:你是我老‘子’呀。”他把“子”字的语音加重了。
意思是你是我的小儿子。因为在北方,小儿子、小姑娘有被称
为“老姑娘、老儿子”的习惯,就像第一个儿子称为大儿子一样
是一种习惯。所以不同语音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截然相反的
概 念。另 外,还 有一 种 用打 岔 的 形式 的,如:一 个 说“:你好 像
个 猪 。”另 一 个 回 答“:什 么 ,我 像 你 叔 ?”
其实不管闪烁其辞也好,所问非答也好,还是打岔串音也
好,其目的都一样,就是避重就轻。但这几种方法的共性就一
个,那就是假装糊涂。因为只有假装糊涂才能闪烁其辞,只有
假装糊涂才能所问非所答,同样也只有假装糊涂才能打岔,才
能显现出你所需的艺术效果。
第 195 页
不断变换你的行事作风
不断改变你的方式方法,这会迷惑人们,尤其是迷惑你的
敌手,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果你总是按
你的第一个念头行事,久之别人就会预知你的行动方式,从而
加以挫败。捕杀按直线飞行的鸟儿容易,捕杀变换其飞行路
线的鸟儿却很难。也不要总是按你的第二种想法行事,凡事
重做两次,别人就会识破机关。不怀好意的人时时都想算计
你,你务必多几个心眼儿,才能棋高一着。棋艺高绝者绝不走
正中敌手下怀的棋子,更不会让敌手牵着自己的鼻子下棋。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北海太
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黄巾军的围攻则越来越紧,孔融只
好让太史慈带兵突围,去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
黄巾军把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怎样才可冲出去呢?太史
慈想了一个计策。太史慈骑马持弓出了城,后边还有几个人
拿着箭靶跟着。外面围城的黄巾军十分惊骇,马上严阵以待,
准备厮杀。而太史慈则到城下的堑壕内,支好箭靶,往来驰
射。射了一会儿,便回城去了。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
围城的人大都不以为然,只有少数人还站着观看。这样十来
天过去了,围城的人也都习以为常,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也不
第 196 页
动。
又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突然跃马扬鞭,冲出
重围。等黄巾军想追赶时,已来不及了。不几天,太史慈搬来
救兵,解了围城之困。
做一些表面看来毫无意义甚至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