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继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还不到两个
第 150 页
月,他的同事成为他的上司,我的朋友因讲过重话,只好辞职
他就。
这都是把话说得太满而对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话说
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就溢出
来了;也像把气球灌饱了气,再也灌不进一丝丝的空气,再灌
就要爆炸了。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不过
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预
料的,话不要说得太满,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有
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
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
出现而下不了台,可从容转身。所以很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
者的询问或议员的质询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
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
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
子把自己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当然,一
个有担当的政府官员是不应该如此的,但做人做事有时实在
也不得不如此啊!
以下的状况是你在说话时该注意的。
做事 方面:
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
“我尽量,我试看看”的字眼。
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
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
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子说事实
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
你!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第 151 页
做人方面:
与人交恶,不要出口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
类的话,除非有“杀父夺妻”之仇。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
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
)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
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论定”的话最好不要说,人一辈子
很长,变化很多。也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
个人能力高强”,总之,应多用“是……不过……如果”之类的
话语。
当然,状况并不是只我说的这几个。固然把话说满有时
也有实际上的需要,但我认为,除非必要,还是保留一点空间
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会把自己陷入困境。总之,学学政府
官员,多用中性的、不确定的词然就对了!
更重要的是行为,因人而异,不是事事都须谨慎,但于人
生,却须时时处处,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
初入道经商的人,将本求利,能得大利,求其中利,留有余
地,把握住这个分寸,就是谨慎。
农村学生考大学跳“农”门,进入重点大学分数线了,无绝
对把握录取,报名的志愿表上填个二类大学,以求稳操胜券,
这也是谨慎。虽不能达到心满意足的最佳效果,但可免除失
败危险。
其实,谨慎,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心力用尽的事,
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情况。因为于人本身,强中自有强中手,
人不能自命老子天下第一;而于事态发展,也时有不测风云。
之所以说做人不是事事当谨慎,是说谨慎到一定情况当
换一种形式,或叫果敢,或叫灵活。刘邦在鸿门宴上,被张良
第 152 页
叫了出来,实际已离虎口。如果想要逃走,又谨慎地履行礼
节,去向项羽、亚父告别,无异于送肉上砧板。这时,刘邦既已
出门,该撒腿就跑,而讲礼数去辞行就是愚蠢。所以樊哙说:
“大行不拘小谨,大礼不辞小让”,也是为人处世的至理名
言。
中国人讲含蓄,表达一种意思,或者作为一种处世态度,
点到为止,不那么直接,不那么直通通的叫人受不了。过分直
接,不讲究方式方法,就是做了好事又吃亏。
但是,含蓄也容易过头,使人虚伪,使阴谋家得逞,使好人
上当。
曹植、曹丕争做太子。曹植才华横溢,人们敬服,曹操也
对他另眼相看,内心暗暗打算把王位传给曹植。当曹植封侯
了的时候,曹丕在军中还不过只混到郎官儿,比起曹植,太不
起眼了。但曹丕深知含蓄的妙用。
曹操带兵出征,曹丕、曹植都到路边送行。曹植称颂父王
功德,出口成章,引人注目,曹操也大为高兴。曹丕反其道而
行之,不能出口成章,就装得含蓄,假惺惺地哭拜在地上,曹
操及他左右的人,都很感动,并且认为曹植只是华丽的辞藻,
只有曹丕才忠诚厚道,是真实的情感。曹植继续我行我素,不
肯用心计和装模作样。曹丕则正中下怀,进一步玩弄权术,掩
饰真情。于
丕
是王宫中的
终人及曹操身边人都为他说话,曹
于被立为太子。曹植的日子,从此便一天天难过了。
曹丕是利用含蓄而得手的最明显的例子,当然也可说是
阴谋诡计,并不值得提倡。而作为曹植这一边,则要引为教
训:含蓄一点,是一种说法,夹紧尾巴做人,是另一种说法。
含蓄些,夹紧尾巴做人,现代人也应当如此。
第 153 页
“大愚”之中藏大智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
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
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
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
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这中间,老将们思想
上不是没有波动的。
年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
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
长同行。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
思想上有个疙瘩,心想“: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等上
了火车,吃晚饭时,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
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
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
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
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
始的时候,你才几岁 ?”这通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
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
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
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第 154 页
应该说,“时间证明论”是对的。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
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
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
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心里很舍不得和
铁木辛哥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
要求,调这个晚辈来共事。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装憨相,过了铁元帅关,体现了后生
的谦卑及对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懂得装假者绝
非傻子,显得木呆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
候,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就必须掩藏你的聪明。下面再介绍
几例装傻术的妙用,望能举一反三。
睁一眼,闭一眼。
在交际活动中,单凭言语难以说服对方,采用交际情境表
义,有时给对方多一些思考、体验,常可产生言语不能达到的
效应。法国有位农学家,在德国吃过土豆,很想在法国推广种
植这种作物,但他越是热心的宣传,别人越不相信。医生认为
土豆有害于人的健康,有的农学家断言种植土豆会使土地变
得贫瘠,宗教界称土豆为“鬼苹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这
位一心推广土豆种植的农学家,终于想出一个新点子。在国
王的许可下,他在一块出了名的低产田里栽培了土豆,由一支
身穿仪仗队服装的国王卫兵看守,并声称不允许任何人接近
它,挖掘它。但这些士兵只在白天看守,晚上全部撤走。人们
受到禁果的引诱,晚上都来挖土豆,并把它栽到自己的菜园
里。这样,没过多久土豆便在法国推广开了。这个推广土豆种
植的主意获得成功,就得益于情境的巧用。直言土豆好,人们
第 155 页
不信;由皇家种植,国王卫兵看守,暗示的情境意义即是贵重
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