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坐了我的位子职场交际中稳操胜券-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有些事上你可以依靠研究者,但不能过分依赖。比如,研究者会告诉你接下来两年带薪休假的安排,一年一度的会议将在哪里召开,你所在的领域新出版了哪些引人注目的专著,以及你所在的行业中哪些是真正起作用的人等等。研究者慷慨地和你分享这些信息,既是一种善意的工作交往,同时也表明他为自己消息灵通、见多识广感到自豪。
我有一些工作伙伴就是这样的研究者。不需要我提出要求,他们总会通过邮件给我发一些我感兴趣的信息。他们对周围的世界保持着灵敏的嗅觉,这也使我感到和这个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更加了解行情,而非与世隔绝。当然我也会在别人面前充当研究者的角色,编辑文章、发送广告摘要以及其他对别人有帮助的信息。既然那么多人对我如此慷慨,那么我所做的权当一种回报。
莱斯利·班克斯(LeslieBanks),是总部设在芝加哥的迪尔伯恩商务出版公司(DearbornTradePublishing)的市场总监,贝齐·兰普(BetsyLampe)是佛罗里达彩虹图书公司(RainbowBooks)总裁,他们俩都慷慨地向我提供他们认为对我的事业有帮助的信息。我曾经问贝齐,为什么她愿意帮助我,她解释道:
这个行业,就像其他许许多多行业一样,非常需要彼此之间资源共享,这是极其自然的。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是家庭关系的延伸。我相信礼尚往来,付出总会有回报。


***************
*第二部分
***************

多数人认为工作只是出于经济需要,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本能地和他们的同事、老板、雇员、供应商在情感上保持距离的原因吧。这或许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每当我问别人是如何与亲密的朋友相识的,他们总会回答“工作的时候”。


从同事到好友(1)



拥有友谊,就像知道了门牌号一样,随时可以找到它。
—邦妮(Bonnie),52岁,单身,某政府机构工作人员
多数人认为工作只是出于经济需要,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本能地和他们的同事、老板、雇员、供应商在情感上保持距离的原因吧。这或许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每当我问别人是如何与亲密的朋友相识的,他们总会回答“工作的时候”。可见,当他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彼此并不十分亲近,直到其中一个离开,亲密的友谊才得以建立。工作提供了一个发现未来亲密朋友的机会。
比如,36岁的萨莉(Sally)是一个销售助理,她现在最好的朋友曾经是她的主管。“但当时我们并没有成为朋友,直到我成功晋升,不再为她工作之后,我们才建立了友谊。此后又过了许多年我们的关系才变得更亲密。”
萨莉的描述典型地反映了友谊的发展脉络:因为工作中的交往而结为工作伙伴,又因为工作关系的解除而成为朋友,最后成为超越工作关系的密友。
但有的时候,伙伴关系并不会进一步发展。这儿有个很好的例子,两个曾经一道工作的男人在街上偶遇,其中一个和他的妻子正准备去一家饭馆,另一个则和他的一群新同事在一起。后者把他的老伙伴介绍给新同事,“这是我以前的朋友。”他这样说。当时的气氛十分尴尬,在场的人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哑然失笑。随即那个人又改口说:“我的意思是,这是我的朋友,我们从前一块儿工作过。”但事实上,他先前不经意间所说的话才真实地反映了两人的关系:他们只是普通的工作伙伴,并不是经受过考验的朋友。显然他们没有把从前的伙伴关系延续到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中,
避免在工作中建立友谊,尤其是亲密的友谊,可能是基于生存和竞争的考虑,谁都不想丢掉饭碗,谁都要养家口。不过仍然有些人尝试在工作状态下,在不损害自己工作的前提下,将伙伴关系发展为友谊。在这方面,某些特殊行业却因为有自己的“行规”,省去了不少麻烦。比如军队,明文规定军官和普通士兵之间不能过分亲密,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上下级之间建立友谊的可能。而对于没有这种规定的军队以外的行业,每个老板和雇员都不得不考虑发展友谊是否会冲击各自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一章着重探讨两类情形:一是当双方仍然共事的时候就由伙伴发展成了朋友;一是双方在结束工作关系之后才发展为朋友。
究竟在工作中找到亲密朋友的情况有多普遍呢?我把这个问题拿到我所在的邮件组讨论,33%的人回答了他们通过何种方式找到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以下是他们的回答,按降序排列:
 工作15
 学校12
 其他6
电影制作人戴安娜·索科洛(DianeSokolow)说,电影行业的特点就是一伙人聚到一起,满怀热情地工作上几个月,接着又各自散去投入新的工作。有些人可以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有些人则不能:
干我们这一行的,很少会连续20年和某个人共事,所以每次合作彼此之间都会显得很亲密,甚至让人误以为那就是真正的友谊。偶然的相识和相知常常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美好的印迹。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这样:你和朋友在一起时感到舒适愉快,同样他们也因为有你的陪伴而感到舒适愉快。这种情况当然有,但有时候却只是一厢情愿。在我的一生中有许多通过工作结交的真正的朋友,也有不是通过工作结交的朋友。
有的伙伴关系可以持续一个月、一年,甚至十年。你们可能从来不会在工作之余一起去看电影或是出席一些社交场合,但这种关系确实能给你的事业带来种种益处。
不过很可能有一天你和你的同事都希望进一步发展为朋友,其中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你们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对对方会更忠诚(人们总是期待朋友能互相保守秘密)。工作中的友谊确实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反而会使工作关系变得复杂化。
朋友的涵义
从工作伙伴发展到更亲密的朋友关系,通常需要三个条件:
● 双方有从伙伴发展为亲密朋友的共同愿望。
● 把以工作为基础的联系拓展到工作之外。
● 伴随着诸如时间的压力、结构性的变化,以及信任度、判断
● 力等问题的出现,必须用更高的标准去检验新建立的友谊。
正如我在我此前的两本书《友情换位》和《若遇友情伤人时》中所说明的,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三种截然不同的朋友:普通朋友、密友和至交。朋友是和你没有婚姻或血缘关系的人。友谊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社会关系,它不受法律的约束,而以信任、诚实、忠诚,以及共同的志趣为基本特征。从狭义上说,友谊不包括爱情和性关系,否则它就不再是单纯的友谊了。不过现在有一个趋势,特别是在青年男女中间,许多人试图在友谊中添加性的成分。
普通朋友当然是朋友,不是熟人也不是工作伙伴,只是双方的关系没有那么亲密。普通朋友间会互通信息,不过那只是少数情况。至于密友和至交,有人认为是一样的,而我认为,虽然密友和至交都是你生命中非常亲密的伙伴,但你可能会很容易拥有几位密友,却很难拥有两个以上的至交。至交熟悉你的全部活动和社会关系,了解你的希望、梦想和忧虑。即便你有幸得到两位至交,一位是现在和你朝夕相处的朋友,一位是已分别多年的从前的朋友,你还是会认为最初的那一个才是最好的。正如我在上述两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个典型的私人友谊网络平均由1~2个至交、4~6个密友、10~20个普通朋友构成。



从同事到好友(2)



以下是国际法专家琼(Joan)对这三种朋友的总结:
普通朋友是你可能不会真正信任,但却会一起参加社交活动的人;密友是你可以托付办事的人;至交是你任何时候都愿意与之交谈,他也最了解你内心的隐秘。
我曾应邀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星期天早晨》(SundayMorningShow)栏目录制过一期有关友谊的节目。主持人拉斯·米切尔(RussMitchell)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他问我人们对“友谊”的合理期待是什么。的确,当两个人结为夫妻时,他们必须明确地交换各自的承诺,而旁人也期待他们今后履行做父母的职责。那么,朋友之间也应当有一种类似的“期待”,不妨称之为“友谊誓约”。后来经过一些思考之后,我写出了下面的文字:
友谊誓约
我决定承担友谊的责任,我承诺做到诚实可靠。我将努力解决我们之间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