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⑥,故曰小侯⑦,《礼》云:“庶方小侯⑧。”则其义也。

【译文】

《后汉书·明帝纪》说:”为四姓小侯立学。”按:汉桓帝行冠礼,又
赐给四姓及梁、邓小侯丝帛,由此知道他们都是外戚。汉明帝的时候,外戚
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这四姓。把他们称为小侯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年
纪尚小就获得封爵,所以还须立学。有人以为他们属侍祠侯猥朝侯,这些个
侯不是封爵,所以还须立学。有人以为他们属侍祠猥朝侯,这些个侯不是封
于王子之列的诸候,所以叫做小侯,《礼记》说:“庶方小侯。”就是它的
涵义。

【注释】

①此应为《后汉书·明帝纪》。赵曦明曰:“‘汉’上当有‘后’字。”
是。
②小侯:旧明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弟之封侯者为小侯。李贤注引袁宏《后

纪》曰:“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立学。号四姓小候,置
‘五经’师。以非列侯,故曰小侯。”立学;设置学校。

③元服:指冠。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
④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前述四姓及梁、邓,均为外戚。
⑤侍祠:侍祠侯。应劭《汉官典职》有四姓侍祠侯。猥朝:猥朝侯;亦
即猥诸侯。汉代,王子封为侯者称诸侯:群臣异姓以功封者称彻候。在长安
者。皆奉朝请。其有赐特进者,位在三公下,称朝侯。位次九卿以下者,但
侍祠而无朝位,称侍词候。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国或以肺腑宿亲,若
公主子孙,或奉先侯坟墓在京师者,随时会见,称猥诸侯。
⑥列侯:诸侯。指王子封为侯者。
⑦此说本袁宏,见注②。
⑧《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
称曰孤。”
【评语】

中国封建社会有其严格的等级秩序,各种职官名目繁多,古人有时也不
甚了解,今人更是所知甚少,遇到此类问题,务必谨填,切忌张冠李戴,随
意称谓。

一六一、音同形异不可擅借

《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①。”多假借为鳣鲔之鳣②;俗之学士,
因谓之为鳣鱼。案:

魏武《四时食制》:“鳣鱼大如五斗奁③,长一丈。”郭璞注《尔雅》:
“鳣长二三丈。”安有鹳省能胜一者,况三乎?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

鳝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地黑文,故都讲云④:“蛇鳝,
卿大夫服之象也⑤。”《续汉书》及《搜神记》亦说此事⑥,皆作“鳝”字。

孙卿云:“鱼鳖䲡鳣⑦。”及《韩非》、《说苑》皆曰:“鳣似蛇,蚕
似蠋⑧。”并作“鳣”字。假“鳣”为“鳝”,其来久矣。

【译文】

《后汉书》说:“鹳省衔三条鳝鱼。”这个鳝字大多假借为鳣、鲔的“鳣”
字。那些世俗的学者,因此而称呼它为鳣鱼。按:魏武《四时食制》说:”
鳣鱼大如五斗奁,长度为一丈。”郭璞在《尔雅》注文中说:“鳣鱼长度为
二三丈。”哪里会有鹳雀能够衔得起一条鳝鱼的,何况足三条呢?而且鳣鱼
是纯灰色,身上没有花纹。鳣鱼长的不过三尺。大的精细不超过三指,黄的
底色黑的花纹,所以都讲说:“蛇鳝是卿大夫衣服的征象。”《续汉书》及
《搜神记》也说到此事,都写作“鳝”字。荀卿说:”鱼鳖鳅。”以及《韩
非子》、《说苑》都说:“鳣像蛇,蚕像蠋。”都写作“鳣”字。假“鳣”
作“鳝”、由来已久了。

【注释】

①鳝:黄鳝。
②鳣(zhān 粘):鱼名。鲔(wěi 伟):即鲟鱼。
③奁(lián 帘):古代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作圆形、长方形或多边形。
④都讲:门弟子中成绩优良者。
⑤象:征像。

⑥《续汉书》:晋秘书监司马彪撰。《搜神记》:志怪之书。晋干宝撰。
⑦孙卿:即荀卿。
⑧蠋(zhú烛):鳞翅目昆虫的幼虫。青色,似蚕,大如手指。
【评语】

汉字属象形文字而非拼音文字,子形夏杂而字义丰富,音同而形异者比
皆是,而各自又有其特定含义,不可随意混用。如若不然,轻者辞不达意,
重者面目全非。

一六二、笔下之误误穴为六

《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①,
不入冀府寺。’”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②。
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宁当论其
六七耶?

【译文】

《后汉书》说:“酷吏樊晔任天水郡太守,凉州城百姓为他编了歌说:
“‘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的版本“穴”字都误写作“六”
字。学者们沿袭这个错误,有了迷误而未认识到。虎豹穴居,这是明明白白
的事:所以班超说:“不探虎穴,安得虎子?”难道他说的是六只虎七只虎
吗?

【注释】

①乳虎:正在哺乳的母虎,性情特别凶猛。寺:官府办公之地。冀为天
水太守治所,故称冀府寺。此二句言樊晔之凶暴胜过乳虎。
②寤:通“悟”。觉悟,了解。
【评语】

写字务必工整,否则易产生歧义,古人不慎误“穴”为六,一字之差,
语意全非,且陈陈相因,执迷不悟,如此教训,岂不记取?

一六三、占卜之术岂为屏障

《后汉书·杨由传》云:“风吹削肺①。”此是削札牍之柿耳。古者,
书误则削之,故《左传》云“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谓札为削②,王褒《童
约》曰:“书削代犊③。”苏竟书云:“昔以摩研编削之才④。”皆其证也。
《诗》云:“伐木浒浒⑤。”毛《传》云:“浒浒,柿貌也。”史家假借为
肝肺字,俗本因是悉作脯腊之脯⑥,或为反哺之哺⑦。学士因解云:“削哺,
是屏障之名。”既无证据,亦为妄矣!此是风角占侯耳⑧。《风角书》曰⑨:”
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⑩。”若是屏障,何由可转也?

【译文】

《后汉书·杨由传》说:“风吹削肺。”这个“肺”就是削札牍的“柿”。
古时候。字写错了就把它刮削掉,所以《左传》说“削而投之”就是这个意
思。也有把”札”叫作“削”的,王褒《童约》说:“书削代牍。”苏竟的
信中说:“昔以摩研编削之才。”都是“札”作“削”的证据。《诗经》说:
“伐木浒浒。毛《传》解释说“浒浒,柿貌也。”史官们用假借之法把”柿”
字变成了肝肺的”肺””字,世上流行的版行本又据此全都写成了脯腊的“脯”


字,或者写作反哺的“哺”字。学者都们因此解释《后汉书》中的“削哺”
一词说:“削哺,是屏障之名。”这种解释即无证据,也只能算是乱说了。
《风角书》上说:“庶人风者,拂地扬尘转削。这里说利用风角之术来占吉
凶。”如果”削”是指屏障,怎么可能转动呢?

【注释】

①削肺:削札牍时削下的碎片。
②札:古代书写用的小而薄的本片。
③牍:古代写字用的木板。
④摩研:切磋研究。编削:指编纂书籍。削即札。削即札。古代书籍木
自或竹简制成。
⑤浒浒(xǔ许):伐木声。今本《诗经》作“许许”
⑥脯(fǔ)腊:干肉。
⑦反哺:鸟雏长成,衔食喂养其母。
⑧风角:古代占侯之术。
⑨《风角书》:讲风角占侯之书。
⑩以上二句大意是说:普通人的风,能够吹佛地面,扬起尘土,使地上
的木屑随风旋转。削:碎木屑。
【评语】

注释书籍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关系到祖国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因此,必
须言之有据,切忌主观臆测,视”木屑”为“屏障”之类的错误,岂不贻误
他人?

一六四、以讹传讹谓颗为果

《三辅决录》云:“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①。”“果”当
作魏颗之“颗”②。北土通呼物一由,改为一颗③,蒜颗是俗间常语耳。故
陈思王《鹞雀赋》曰④:“头如果蒜,目似擘椒⑤。”又《道经》云:“合

口诵经声璅璅⑥,眼中泪出珠子⑦,其字异,其音与意颇同,江南但呼为

蒜符,不知谓为颗。学士相承,读为裹结之裹,言盐与蒜共一苞裹⑧,内筒
中耳⑨。《正史削繁》音义又音蒜颗为苦戈反,皆失也。

【译文】

《三辅决录》说:“前队大夫范仲公,盐豉蒜果共一筒。”“果”字应
当读作魏颗的“颗”,北方地区普遍把“一块”东西,改称为“一颗”,蒜
颗就是世间的常用语。所以陈思王曹植的《鹞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