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王朝36大悬案-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命呜呼。转眼之间,由魏进忠一手操持长大的朱由校即位,成了皇帝,史称熹宗。

一般认为,要想在宫中飞黄腾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识文断字;二是富于心机;三是有强烈的野心。就魏进忠来说,心机和野心不是没有,遗憾的是,他一字不识。而识文断字则是进入宫廷权力机构司礼监的必备条件。但是,魏进忠还是很快就飞黄腾达起来,究其原因也有三:

一是,小皇帝朱由校绝对的信任。

据载,魏进忠“形质丰伟,言辞佞利”,能挽强弓,射奇中,有胆气,家无余资而敢一掷千金,又善于弹棋、蹴鞠,曾嬉游于青楼翠袖之间,这些早年的经历,成了他后来侍奉皇帝的优越条件。对于朱由校这个没有认真接受过教育的小顽童来说,魏进忠的英俊、胆识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必然会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不只是亲密的玩伴,而且是一个足够让这个未来的小皇帝仰视的高大的偶像和忠诚的教父。

熹宗继位时年仅十六岁,可以说是举目无亲,步履维艰。宫内,养母李选侍把他夺去抢来,在“移宫”之后,简直与他视同仇敌。宫外,大臣们满口“之乎者也”,咄咄逼人,他们所言之事,所指之人,对于文化不高、涉世不深,而且有些“弱智”的小皇帝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他很难同他们交流,更不必说处理朝政了。每到这个时候,他游移的目光最后总是落在他忠诚的教父身上,魏进忠恭谨谦卑,三言两语,总是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

明代有二十四监,司礼监冠于二十四监之首,领东厂、内书堂、礼仪房、中书房等。司礼监有掌印太监一,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有秉笔随堂太监八九人,掌章奏文书,照内阁票拟批朱。一般入司礼监者须能读书识字,尽管魏进忠目不识丁,但朱由校还是叫他做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并且赐名“忠贤”。小皇帝对他绝对信任而又绝对依赖,是魏忠贤——现在,我们开始叫他魏忠贤了——得以专权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小皇帝朱由校绝对信任的另一个人是他的奶妈客氏,客氏同魏忠贤同流合污,狼狈为奸,更加重了他的权势。

熹宗即位后,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她的儿子封为锦衣卫指挥,给了两千亩香火田,她成了后宫里的实权派。

明宫中盛行宦官与宫女结成假夫妻的行为,称为“对食”。客氏原先和魏朝“对食”,魏忠贤入主东宫膳食后,同这位漂亮的东宫奶妈朝夕相处,他也看上了客氏。他本来就是个无赖之徒,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金兰之交”、提携之情,横刀夺爱,立马把这个狐媚妖俏的客氏揽入了自己的怀中。

不过,客氏同魏忠贤相好的事,很快就被魏朝知道了。一天夜里,魏朝带着几分酒意,把个忘恩负义的魏忠贤骂了个狗血淋头。魏忠贤越想辩解,魏朝就骂得越凶,把个清静的皇宫之夜闹得个人仰马翻。

小皇帝朱由校也被吵醒了,魏朝、魏忠贤并排跪在小皇帝面前。客氏知道此事跟她有关,也不声不响地跪在一旁。

朱由校虽然没正式结婚,但对男女私情还是能一知半解,他看着这三人跪在一起就觉得有趣。他毫不犹豫地对他的奶娘客氏说:“客巴巴,你别着急,你要谁替你管事,我给你断。”

客氏装出一副羞态,低着头,一声不吭。

“那叫魏朝替你管事,如何?”

客氏仍是低着头,一声不吭。

“那就叫魏忠贤替你管事,怎么样?”

客氏好像是不好意思地转了转身子,又好像是点了点头。

看着这有趣的一幕,情窦初开的小皇帝乐了。结果是皇帝做主,魏忠贤和客氏正式结成“对食”,魏朝出局。

皇帝大婚后,因御史刘兰等人请求,客氏曾被遣出皇宫。但事后不几天,客氏又被召回。皇帝对大臣们说:“朕思客氏朝夕勤侍朕躬,未离左右,自出宫去,午膳至晚通未进用。暮夜至晓忆泣,痛心不止,安歇勿宁,朕头晕恍惚,以后还着时常进内奉侍,宽慰朕怀。”

皇帝出此凄苦之言,实在叫大臣们意外。此后,客氏长居宫中,任谁也不敢反对了。
 魏忠贤和客氏合流,则朝里、朝外,都是他一家的天下了。

第三,这两个人阴狠毒辣,不遗余力地清除政敌,为他们的擅权奠定了牢实的基础。

魏忠贤的阴狠首先表现在对待有恩于他的“金兰好友”魏朝身上。首先他以“惊动圣驾”为由,把魏朝发配到凤阳去守皇家的祖陵;接着,又假传了一道“魏朝谋反,途中伏法”的圣旨。据《酌中志》卷十五记:“魏朝中途截至献县缢杀之。”

太监王安为人正直,在后宫是三朝元老,其地位是不易动摇的。熹宗即位之初,曾秉承父皇遗命,在绢扇上亲书“辅朕为仁明之主”赐给王安。这份殊荣,在大内无人能比。

天启元年(1621)五月,掌印太监卢受去世,这宦官二十四衙门的头把交椅理应由王安入座,熹宗也下了“随奉旨掌司礼监印”的上谕。但王安却书生气十足,照例地推辞一番。在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会挽留。可是“客巴巴”进言了。她说:“王公公是皇上最贴心的内臣,也是我们的恩人,年老人体弱多病,司礼监掌印事儿多,他的推辞看来是真心的,皇上不要叫他为难了。”

我们说过,这熹宗本来就是个“二百五”,哪里分得清真辞假辞?听“客巴巴”这么一说,他恍然大悟,就立即恩准了。

随后,魏忠贤唆使给事中霍维华上疏,攻击王安埋葬宦官冯保的骸骨,是有意彰显神宗的过失。接着,魏忠贤又以王安对“惊动圣驾”的魏朝管教不严为由,把王安降到南海子当差。

南海子是明朝的皇家林苑,是个安置有罪或待罪宦官的地方。更为恶毒的是,魏忠贤把刘朝派来当南海子提督。

刘朝是什么人?是在“移宫案”后期因盗窃舞弊被王安抓获判罪的宦官。正所谓冤家路窄,这里天高皇帝远,刘朝按照魏忠贤的部署,不给王安吃喝,几天之后,等不得王安饿死,就把他“扑杀”了。其余王安门下,均以“不轨”之名,有的绞杀,有的流放,从此,后宫这一块,便成了魏忠贤的一统天下。
 据传,“客巴巴”担心皇帝的妃子产下皇子,母以子贵,导致自己失权和失宠,于是就串通魏忠贤,在后宫大开杀戒。杀了光宗的选侍赵氏;又把身怀有孕的裕妃张氏关进黑巷,张氏仰脸接屋檐流水充饥,竟呛死;不听客、魏摆布的吴贵妃深受皇帝宠爱,魏忠贤将其毒死后向皇上禀为暴死;客氏见皇帝同张皇后感情很好,妒忌,怂恿皇上废张皇后,仅这一条皇上没有照办。后来张皇后怀孕了,客氏竟派宫女给她服了打胎药,使孩子流产。

熹宗一共有过三个皇子,但都在一岁左右夭折,没有留下后代,后世学者推断,这大约都是“客巴巴”的杰作。

史载:“帝性机巧,好亲斧锯髹漆之事,积岁不倦。”魏忠贤每每趁熹宗兴致勃勃埋头干活时,传奏紧急公文。熹宗一边干活,一边心不在焉地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既然皇帝听任大权旁落而无所顾惜,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总督东厂太监的身份把持朝政,就毫无障碍了。

熹宗对魏忠贤的忠诚从不怀疑,对他的褒奖是至高无上的:“尔忠贤之念急公家,勋高磐石……故特举尔大节,载在汗青,以作楷一时,流芳百世。……朕用是耳目四达,政事肇新。皆赖尔任劳任怨于一身,展经展纶于三事,苦心茂绩,轶古冠今。”

屠杀东林党

揭开反魏忠贤序幕的不是久经沙场的朝官,而是一位初入官场的“牛犊”。

天启二年(1622),新科状元文震孟上了一道奏折,指责皇帝没有真正承担起经国大任:“皇上昧爽临朝,寒暑靡辍,于政非不勤矣,而勤政之实未见也。鸿胪引奏,跪拜起立,第如傀儡之登场,了无生意。”这样直言不讳,一针见血,目标直指傀儡皇上和傀儡的幕后操纵者魏忠贤。振聋发聩,令以忠义自许的东林党人汗颜。

魏忠贤见疏大怒,立刻下旨,要对文震孟廷杖八十。然而,朝臣们坚决反对,大力救护,文震孟被免除了廷杖,仅被贬秩调外而已。

有了这番“试水”效应,东林党人跃跃欲试了。
天启四年(1624)六月,杨涟上了有名的《劾魏忠贤疏》,对魏忠贤进行了愤怒的弹劾。他开门见山地指出,魏忠贤“怙势作威,专权乱政,无日无天,大负圣恩,大干祖制”,希望皇上“立赐究问”。

接着,他洋洋洒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