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出项上人头!” “遵旨!”潘美高声回答。 众将退下之后,张永德独自留下来,他有些忧虑,奏道: “陛下,把这么多淮南兵隶在赵匡胤手下,末将担心他兵权太重了。” 柴荣朝他挥挥手,说道: “朕对这些淮南兵所以不敢骤用,就因为他们谁也不服,只有赵匡胤还能镇住他们。如今朝廷正嫌兵少,不趁此机会让他们卖命,难道要白养他们一辈子不成?和州那个朱元,你能调得动他吗?兵权之事,都在朕的掌握之中,你只管替朕管好京城,别操那么多心了。” 柴荣一副胜算在握的神态。突然,像是一口气没喘过来,咯咯咯地猛咳了一阵,呛得脸都发了紫,屏风后面的侍女连忙端着唾壶跑过来,让柴荣把痰吐在壶里。 张永德上前来扶,一眼看见唾壶里竟是一口血痰,惊慌地叫了一声: “陛下,传太医吧?” 柴荣摆摆手,说道: “那些庸医都是在朕这里骗饭吃的,没一点儿用!不要紧,朕从来就不信什么太医,只信天命。” 四月二十日,柴荣来到沧州,韩通在沧州刺史衙中向柴荣禀报了军情。柴荣听罢点点头,问道: “明日可否北行击贼?” 韩通回答得干干脆脆: “万无一失!” 柴荣又问: “中路的赵匡胤到了没有?” “禀陛下,赵匡胤明日即到,已派间卒告知了末将。” “好!明日朝食之后,朕要亲自率兵到乾宁军。你再派人与赵匡胤军联络,让他明天午时之前赶往瓦桥关,如违此令,杀无赦!” 柴荣说的瓦桥关是个什么去处呢?此关在河北的雄县,易水傍县南而过,而县西、县东皆为低洼芦草之地。契丹若要南行,只有从此地过易水一条道路。这一带虽然都是平原,但芦荡甚多,遇到水多的年份,时常淹成漫塘,人马无法行走。瓦桥关东北还有个益津关,横枕在巨马河和易水之间;其南七十里还有一个草桥关,在高阳县东。这三个地方,被当地人合称为三关。大唐一统的时候,这里并不算什么战略要地,直到五代梁、唐,这里仍然是中原领土。后来石敬瑭为谋取皇位,与契丹勾结,灭了后唐。契丹主耶律德光一把抓死了石敬瑭,立他为大晋皇帝,条件是要他把北方数州之地割让给契丹,每年再给契丹进贡丝锦三十万匹。石敬瑭做梦都想做皇帝,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别说是割地,就是给契丹当儿子,也是愿意的。他按照耶律德光的要求,把太行山以西的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八州和太行山以东的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八州像切瓜一样从自己的版图中切给了契丹,这就是后人常说的山后八州、山前八州,合称为燕云十六州。上面说的三关之地,当时分属于瀛州和莫州。十六州一割,中原与契丹的屏障便荡然无存。石敬瑭没活几年就死了,他侄子石重贵勉强维持了三四年,便像条狗一样被契丹人牵进林海雪原,冻饿而死。后汉刘知远建国,算是有些骨气,他不甘心燕云十六州就这么归了契丹,与契丹好生争来辩去。
《赵宋王朝》 第三部分归德军暂藏龙影 沧州城偶见天机(4) 后来郭威建了大周,本想发兵收复燕云旧地,没承想冒出个刘旻,在晋阳自立为帝,号称大汉,并请求契丹人给以保护。这刘旻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宁可卖国,也不愿意服事郭威。这一年耶律德光病死,耶律璟即皇帝位,正愁郭威难以对付,突然间得到刘旻这么个活宝贝,自然喜上眉梢,于是两家联手,倒叫郭威有志难酬,收复十六州的大事,也只能暂时搁了下来。虽然十六州难以尽收,但郭威认为三关之地必须攻下,因为这几个关隘要津掌握在契丹人手里,对河北的威胁实在太大。柴荣这次之所以下这么大决心,也就是想夺回三关之地,把契丹人截在巨马河之北。深通兵法的柴荣明白: 只要三关为大周所有,契丹人就很难轻易南侵了。 再说赵匡胤自接了柴荣的圣旨,不敢怠慢,迅速整好数千兵马。没几天,潘美也带领朱元等淮南降将赶到商丘,两个人虽然各有一肚子的话要跟赵匡胤讲,无奈军情如火,谁还有心思闲谈?这一路风驰电掣,按时抵达了瓦桥关下。 驻守在瓦桥关的契丹大将名叫姚内斌,此时担任着关西巡检使之职。这个官儿虽然不算大,但却十分重要。姚内斌在契丹一向以勇猛著称,国人称之为“姚大虫”,大概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威望,契丹主才让他把守这个边境上最重要的关隘。听说大周的兵马前来夺关,他登上塔台,正看见先锋将赵匡胤策马来到关前,身后旌旗猎猎,看来这一次周人是备足了兵力。 周将开始朝姚内斌高喊要他投降,并射上来一封劝降书,告诉他前几天御驾亲征乾宁军,刺史王洪已经降周;大将韩令坤攻下莫州,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也已投降,瓦桥关完全失去了后援。 姚内斌在塔台上足足站了半个时辰,一言未发。这时潘美已将人马分成两路,摆开了东西齐攻的阵势。 姚内斌不慌不忙地走下塔台,回到自己的帐内。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可选择,于是命人取来纸笔,匆匆写下一行字,然后回到塔台,顺手抓过士卒手里的弓箭,将纸条捆在箭羽上,朝赵匡胤马前射去。 潘美以为姚内斌在射冷箭,策马飞奔到赵匡胤身前,一把将箭杆牢牢攥在手中,然后把箭交给赵匡胤。赵匡胤将拴在箭羽上的纸条展平,只见纸条上写着八个字: 赵氏进城,我即投降。 赵普虽然依旧穿着青衫,但骑马的功夫并不逊色,也早来到赵匡胤身边,将纸上的话默默读了两遍。赵匡胤手捻髭须微微笑道: “这个姚内斌,分明是在试探赵某的胆量!” 潘美皱起眉头,说道: “我看这是想把将军诳进关去当做人质,迫我退兵!赵将军,不用理他,下令攻关吧!不出三天,潘某定能将瓦桥关踏个粉碎!” 赵匡胤没说话,掉转马头,缓缓朝营阵走去。潘美、赵普跟在他的两边。赵匡胤忽然问赵普: “姚内斌真想拿本帅当人质吗?” 赵普摇摇头,说道: “赵将军,恕在下直言。姚内斌是个血性汉子,绝非鼠窃狗偷之辈,他未必是想绑个人质。倘若将军敢入虎穴,在下料他会心悦诚服地拜倒在将军脚下。” “你是让本帅独闯瓦桥关?”赵匡胤勒住了马缰,瞅着赵普。 “在下愿与将军同往,生死以之!”赵普神色自若地答道。 “可姚内斌的意思是让本帅一人入城啊。” “将军差矣。”赵普把手里的纸条重新展开。“姚内斌只说‘赵氏’,难道在下赵普不姓赵?” 第二天,赵匡胤与赵普果然两骑来到关门之前。守门的小将拦住二人,说道: “遵姚将军之命,只准赵匡胤将军一人入关。” “回去禀告你家将军,就说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归德军节度掌书记赵普一同前来拜见!”赵普的声音十分严厉。 小将不敢放行,飞也似地跑到帐中。不大工夫,姚内斌亲自来到关门,双手深揖,把赵匡胤和赵普迎了进来,关门“咣当”一声,在他们身后紧紧闭上了。 姚内斌的军帐中没有多少赘物,看上去非常简洁,一张长几,几上放着笔墨纸砚。长几两侧是几张木凳。让赵匡胤和赵普感到奇怪的是,北墙正中一只硕大的瓦当虎两边,是两扇十分别致的屏风,左屏是一幅荆浩的《山水图》。赵普定睛看时,那画的左上角还有邺城青莲寺住持大愚禅师题的两句诗,诗曰: “不求千涧水,上安两株松。”赵普不由近前两步,赏玩之后,啧啧叹道: “此画真是宝物,想不到姚将军兵戎之间,还有这样的雅兴。” 再看右屏,乃是晋朝人索靖写的《出师颂》。 “姚将军,唤赵某来你帐中,该不会是让我来欣赏书画的吧?”赵匡胤问。 姚内斌没有落座,也不请赵匡胤和赵普坐,直到赵普看完书画回到赵匡胤身边,他才问了一句: “久闻赵将军忠勇无敌,不知此来是否要屠我边城?” “我的部将昨天确是这样说。”赵匡胤没有正面回答。 “如果我投降,赵将军能否保全我一军将士的性命?” “难得姚将军以生灵为念,赵某感佩之至!” 姚内斌突然脱下衣甲,长跪在赵匡胤面前,说道: “一言为定!” 赵匡胤连忙将姚内斌扶起: “姚将军为何如此信得过赵某?” “惭愧!姚某本想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