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宋王朝》 第二部分萼娘子离家流落 张永德居丧受辱(4) 听得潘美奏禀西北人心安定,新复四州的刺史皆能尽心民事,安抚流亡,柴荣感到十分欣慰,又问了一句: “四州刺史中何人为最?” “禀陛下,秦州刺史昝居润是个理民的贤材。臣曾暗访民情,州人都称道他日夜整训士卒,使西蜀名将赵崇韬不敢进犯。又能体恤民情,还听说他断案如神。” “昝居润。”柴荣轻声自语了一句。这个人他很了解,此人既不缺儒雅之风,临事也能当机立断。如今又听潘美说他深受秦州百姓爱戴,不觉心中一动。他望望范质,问道: “这个人丞相认得吗?” 范质是个脾气耿介的老头,不论在谁面前,都是直来直去,不管别人爱听不爱听。郭威因见他没有城府,居官也算清廉,临终时嘱咐柴荣,不要伤害这个老儒。柴荣虽不违命,但从心底嫌他迂阔,所以例行国事与他商议,逢到军机大事,则往往绕开他。范质明知如此,仍保持一派大儒风范,有事找他商议时便直抒胸臆,不找他商议的事也不去多问。此时柴荣又问到脸前,他当然要说。 “老臣有所耳闻。莫非陛下想要他来做开封府尹?” “丞相以为如何?” “恕老臣直言。”范质未假思索。“京师浩穰之地,最难治理。昝居润虽有些口碑,但没有经历过大阵,年岁又轻,臣恐怕他难孚众望。” 柴荣最不愿听这类话,在他看来,不论何人,都应当以才干论,岂能以经历大阵或年纪大小阻障人才?他不软不硬地问范质: “郑仁诲倒是年过五十,他能孚众望吗?” 一句话堵得范质无言对答,还没等他再辩解,柴荣已经定了下来: “中书令,回去让舍人速速拟旨,把昝居润调回京师。”
《赵宋王朝》 第二部分赵匡胤修缮京城 李重进请缨淮南(1) 对于赵匡胤来说,修筑外城难度并不太大。这些天来,他已奉旨向汴京附近各县及左近的郑、滑、曹、许等州郡下达了征调夫役的文书,从洛阳召来的营造匠师也已根据他的外城草图把所有细部绘制完毕,一切进展顺利。但一涉及到城中街路的拓宽,麻烦就大了,远不像当时设想的那么简单。 旧城的街道大都十分狭窄,道路两边的民户数年来不断地增修房屋,往路中间挤占,日久天长,除了御街之外,几乎所有街道都显得杂乱无章,拥挤不堪。要拆除这些挤占出来的房屋,可不是件容易事。按开封府的文告,凡是临近街路的人户,不论贵贱贫富,均应在旧城之外新城之内申领土地建造新居,官府出工,自家出料;如果仅仅是院墙有碍而不愿搬移,则院墙后移,厅屋不动。由于旧屋拆下的砖瓦木料大部分还能利用,官府又给出工,自家稍添些钱,就可以住上新屋,所以那些中户人家认为这是件占便宜的事,都顺顺当当地搬了出去。小户人家虽然困难些,但自知抗不过官府,也就到旧城外胡乱盖几间简陋房舍凑合居住。剩下一些豪门大户麻烦较大,这些人在繁华之处住惯了,岂肯轻易离开?为此,柴荣又传下圣旨: 凡在限期之内拒不拆迁者,官府派人强行拆除;有官职者,降职三等。这样一来,多数大户也不得不软,惟有李重进一家,坚决不肯向内缩建。 “又是李重进!”柴荣十分恼火,他吩咐赵匡胤道:“传朕的旨意,限李重进二十日内将府门缩进,若敢抗命,朕将严惩!” 让柴荣没有想到的是,李重进接到圣旨后,非但没有动手拆迁,还给他上了一道奏章,称他的府第是太祖郭威所赐,连门楣的匾额都是太祖亲笔题写,若在大门动土,有违先皇遗爱之意。柴荣无奈,此事只好暂时撂下来。 就在此时,昝居润从秦州回到京城,接掌了开封府尹的大印。 他没有急于坐衙,先与府僚们聊了两天,了解了京城近况,又来到郑仁诲家中。 “郑大人,晚生昝居润前来探望前辈!”昝居润进到郑仁诲卧室,恭恭敬敬地向他问了安好,又把自己从秦州带回的一些名贵药材送给郑仁诲。 郑仁诲卧床已有一个多月,面色十分难看。他知道昝居润是来接替自己职务的。虽然他们之间并无深交,但一个新贵人能不失礼节登门看望下台的前任,已使他大为感动了。寒暄几句之后,昝居润态度谦恭地请郑仁诲指教。 不知为什么,郑仁诲眼里涌出两行老泪,他拍了拍昝居润的手,说道: “贤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夫自知病入膏肓,有几句真心话想奉劝你。” “郑大人说哪里话,只管好生将养,慢慢会好起来的。大人有何教诲,居润洗耳恭听。” “开封府尹真不是个好干的差事。这些豪门大族,哪家是好惹的?”郑仁诲叹了口气,将自己上任以来的诸多不快一一讲给昝居润听。说到李重进与张永德结怨的事及李重进的无理取闹,气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又说近来李重进拒绝将自家院墙向后拆移,惹得柴荣都动了怒。 “皇上既然动怒,为何不以圣命裁处?” “贤契,那李重进可是先皇帝的亲戚呀,他动不动就把先皇帝抬出来,今皇上也不得不让他三分。我们这些人夹在中间,还能有什么办法?” 昝居润微微一笑,说道: “既是皇帝动了怒,事情应该不会太难办。” 这天一大早,李重进府上的老卒打开府门,一抬头,见门楼两侧挂着两个硕大的白灯笼,上面用浓墨写着“奠”字。老卒又向门外一望,见府门两边的墙上每隔两步就挂着一个白灯笼。街路上还围着一些人在那里指指点点,互相询问李家死了什么人。还有的说: “开封府尹郑大人刚死,怕是李重进大人也归天了?” 老卒慌忙禀报了李重进,待到李重进走出门外,街上看热闹的人又围了许多。他不由得怒目圆睁,大吼道: “何人做此勾当?”说着,把剑从鞘中“嗖”地拔出来,吓得街上人四下散开。 家丁们急忙将一个个白灯笼摘下来扔在院子里,怯生生地问是否将灯笼烧掉,李重进道: “且留做证据!” 他怀疑此事是张永德所为,越想越气,终于按捺不住,吩咐家丁备马,直奔朝堂而去。 大内的滋德殿还在整修之中,此殿是为皇后符氏扩建的。符皇后本是个崇尚节俭的人,依她的本意,完全用不着再兴土木。越是如此,柴荣对她越是敬重,执意想让她享几天福。不料近些日子符皇后突然病倒,这使得柴荣十分焦虑。柴荣不是个好内的皇帝,他常对臣僚说,要想做个有为之君,就不能后妃成群,所以他的后宫除了符皇后之外,只有一个美人,这在历代君王中也极为少见。他曾听宰相范质说过,有史以来,惟隋文帝杨坚终生只有独孤氏一个皇后。柴荣之所以对符后爱敬有加,也因为符后确是个难得的贤德淑女。她是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的大女儿,早年曾嫁给河中节度使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后来李守贞反叛朝廷,郭威受命攻打河东。眼看着城池不保,李崇训先将弟弟妹妹一个个刺死,再寻符氏,却不见她的踪影,李崇训仓皇之中自刎而亡。此时郭威大军已攻到节度府衙,只见符后端坐在堂前,厉声喝斥道: “郭元帅与我父符彦卿情同手足,你们不得无礼!”士卒们闻得此言,都停住了脚步。符氏又道:“李守贞背叛朝廷固然当诛,河中父老却没有丝毫罪过,你们切不可滥杀无辜!”就因为符氏这几句话,河中的百姓免遭大军屠戮。战事平定之后,郭威把符氏送还符彦卿。为此,符氏深感郭威不杀之德,拜郭威为养父。后来郭威称帝,他认为符氏有临危不乱的胆略,且又生得标致,便将她许配给了继子柴荣。柴荣征战无时,家中全靠符氏照料。每每柴荣盛怒之时,符氏又以好言劝慰,久而久之,柴荣对她更加敬重,即位后,便立符氏为皇后。那年她二十一岁,刚刚产下一子,取名宗训。眼看着幼子才两岁多,符氏病得如此厉害,他怎么能不着急呢?然而更使他忧虑的,还不只是皇后的病。前两天,吴越王钱俶所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又送来了密报,说契丹国主扶持北汉刘钧重整旗鼓,又派人走海路到了南唐,与唐主李璟相约,各聚重兵,对大周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约定灭周之后,共分其地。吴越是南唐以东的一个国家,唐朝末年,钱镠在杭州起兵,占据了杭、越数州之地,后来唐朝灭亡,钱氏也就在此地建国,以杭州为都城。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