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帝王刘义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托付给长史王修,委以关中重任。后来王修等僚佐们内讧,互相残杀,引起关中大乱,夏王赫连勃勃率大军乘机打劫,晋军在青泥大败。青泥之败,二兄散失左右,独自逃入荒草之中。中兵参军段宏单马追寻,沿途叫喊;找到二兄后又不慎失马,段参军背负着二兄逃归。二兄可谓死里逃生。

    先帝当初闻知青泥败讯,未知义真存亡,大怒,当即定下日子准备北伐夏王赫连勃勃,侍中谢晦以“士卒疲敝,请待来年”为由劝谏,先帝不听。直到后来得段宏启奏,先帝才取消再次北伐的打算。可见二兄在先帝心中的地位!

    宜都王又想起先帝健在时,兄弟们聚于先帝膝下的情状。听傅亮说到“幽废庐陵王于新安郡,母孙修华及王妃谢氏随行”时,宜都王泪水盈眶;及说到“上月二十四日已派使者杀之于新安”时,宜都王已是泣不成声了。大难不死的二兄竟然会惨死在太平的时候!

    天,这是什么场合!殿下!

    殿下的哭泣声,吓坏了司马王华和长史王昙等人。

    王华悄悄从侧门退出。

    随即,内侍从正门走进,到宜都王前,禀报王妃有恙,请殿下。

    “殿下,台中如何,尚不知就里,哪能在众人面前忘情!二王已薨,殿下为之悲泣,岂不自招横祸!”宜都王出来后,迎上前去的王华一脸愁容。

    宜都王擦去泪水,重又回到厅内。

    待稳定了情绪,宜都王又问长兄营阳王。

    傅亮战战兢兢地如实作答:营阳王如何于宫内华林苑开货铺并亲自叫卖,如何与左右亲信小人拉船叫号取乐,又如何于宫廷内与群小习武喧哗不成体统。所有这些,到了宜都王的耳边,全变成了一片嗡嗡的声响。其后傅亮又说到台中派遣中书舍人邢安泰等人到吴县,营阳王居住在金昌亭,使者至,王不从命,王有勇力,奔跑出昌门,使者追及,举门闩击之倒毙——在吴县的事,傅亮也是两天前才知道的。

    宜都王再一次泣不成声。

    他抬起朦胧的泪眼,眼前浮现着长兄狂奔、众人追打的凄惨场景,然后看看傅亮,哽咽着说:

    “不是说……依照古时废昌邑王、海西公故事……”

    下面的“奈何杀之”尚未说出,王华等人就已上前用别的话语阻止他说下去。

    殿下的呜咽悲号,使垂手而立于边侧的侍者也唏嘘不能仰视。

    一切都在持续着。

    王华等人紧攥汗水;

    傅亮等人汗流沾背。

    但宜都王全然不顾这些:不论是王华的“不能忘情”的劝诫,还是侍中程道惠的异样的目光。宜都王只有十八岁,他想的只是兄弟情。他还不是“陛下”,他想不到“为社稷计”而一日杀死两兄。先帝在天之灵有知,如今又该作何悲状?先帝是那么爱念我们兄弟啊!

    ……既说依故事,又为何杀之?汉时的昌邑王和晋时的海西公被废黜之后不都是寿终的吗!

    后来的问话,傅亮只有跪拜而已,口不能答。

第十章 刘义隆入京承大位

    傅亮等人回到官邸,等待着。

    到了傍晚,宜都王的一份谦逊的答词终于送到了傅亮等朝臣临时居住的官邸:

    “身以不德,谬降大命,不胜惊悸,何以克堪!今当暂归朝廷,展哀先帝陵寝,并与诸贤倾诉

    所怀。望体其心,勿为辞费。”

    就在傅亮带着白日里的无奈与惶恐将脱衣入睡的时候,侍中程道惠扣门求见。

    “宜都王如此,公所亲见。王既不受命,不如待至都以后……”程道惠骨碌着双眼,望着傅亮,在烛光里,像一只伏在幽暗角落里捕食的兽,透着几分凶狠。

    “至都以后如何?”

    “如二王!”程道惠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

    侍中的职责,在于掌管奏事,直侍皇帝左右,顾问应答,献可替否。皇上法驾一出,当值的侍中就带着玉玺陪乘;殿内门下诸事也都由侍中掌管,在当时是要职——有时候,侍中的职责,就是宰相的职责。而此时,作为朝廷四侍中之一的程道惠如何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已先入京的宜都王之弟刘义恭,自幼聪颖,长相又俊,虽在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五,但先帝对他的宠爱过其他任何一个皇子。也因此,义恭自小时起,饮食起居就不离帝侧。先帝为人俭朴,对诸皇子的饮食严加控制,但义恭因得异常宠爱,每索要水果及其它食物,一日之中其数难计。他怎会有如此海量?原来他得了食物,就全都分给了近侍。庐陵王义真等人从不敢求,求,也不能得。

    程道惠既担任侍中日久,知道帝爱义恭,就格外奉承义恭;而义恭从帝处所得稀罕之物也往往多赐予程道惠等人。徐羡之等人既废二王,就应立新帝。立谁?程道惠极力主张迎立刚刚代庐陵王义真镇守历阳、十二岁的南豫州刺史刘义恭。他为此忙得不亦乐乎:今夕乘车求见傅令,明朝登门拜见录公。他频频以这样的理由来说服徐、傅:义恭虽排行第五,但在七兄弟中却是最得先帝厚爱的一个。先帝健在时就留意义恭,只是事突然,百事仓促,不然……若立义恭,先帝在天之灵有知,定当……但是任凭程道惠怎么说,徐、傅等都未采纳这个建议,——这也就是江陵传闻迎立义恭的由来。今日宜都王言行既如此,而傅亮惊惶至于汗流沾背,此时他以为傅亮会接受——起码会重新考虑这个建议。

    半晌,傅亮出重浊的声音:

    “此事有一不可再。若一而再,再而三,天下将如何处置我等!废昏立明,自古而然。若出于私心,不只对社稷有害,且对自身也无益。我等逆流而上三千里以迎宜都,正是为了以德立君;况且北有强虏,天下艰难,宜立长君。宜都有美誉,故立之;若立幼主,天下岂不认为我等欲贪得大权?逆流三千里,正可告示天下我等心之诚,心之忠。事势如此,不得再有变更。他日若有非常之事,听天由命吧!”

    下剩的时间,傅亮只是在考虑着如何安排心腹到王华、王昙、到彦之的身边去任职,以便结交这些未来的新贵。每个新帝都会重用他自己的代臣,即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代臣,原是指汉文帝从代郡回京即帝位后所重用的那些带回来的僚佐,后来每当新帝即大位,那些原先跟随新帝在藩镇的僚佐在新朝被重用了,就叫“代臣”。

    在侍中程道惠叩见傅令的同时,江陵府的厅事内,宜都王也正在做着将告别江陵的准备和安排。

    在是否以到彦之领兵前驱以作护驾之师的问题上,僚佐们各陈利害。

    “包括调集来的,现有兵众多少?”宜都王问。

    “即使包括正走在路上、从宜都郡调集来的,也还不足五万人。”司马王华答。

    “不如不急。缓几日,再征调巴东、建平郡。”南蛮校尉到彦之建议。

    “台中若诚心迎殿下,就应穿朝服顺流而下;若台内有诈,设阴谋,江陵现有兵力也不足依仗。况且,人人披坚执锐,反而增朝野疑虑,开嫌隙之端,这样就难副远近厚望。”长史王昙表示不同。

    宜都王颔赞许。

    “听了王长史的话,我意已决:穿朝服,顺流而下。”宜都王边说边向王华走去,“王司马留守江陵,暂镇荆州;”然后他又走近到彦之,“褚雍州新近病亡。到校尉暂赴襄阳,代镇雍州。”说到这里,他又压低了声音,对到彦之说,“这样,纵有不测,荆州、雍州足以声援。”有了荆州和雍州,就有了西部江山。——几日前,镇守襄阳(治所在今湖北襄樊)的雍州刺史褚叔度病故。雍州,北接强虏,南邻荆州。

    接着,宜都王又大声对众人说:

    “朝中诸公受先帝遗命,不应有背2之事;况且先帝的功臣旧将内外充溢,如今兵力又足以相制,顺流而下,又有何疑!”

    七月十六日。

    一只更为浩大的船队自江陵顺流而下。

    傅亮率前来迎驾的朝中文武百官航行在前面,宜都王及其眷属、江陵府随行的文武官员继后。

    龙舟还像来时那样,空着。

    乘坐在平乘船内的宜都王刘义隆穿着宽大的紫色朝服,在他宽大的朝服内,还有一副精制的铠甲。在这艘平乘船的窗外,侍立着中兵参军朱容子;朱容子带着他所精心挑选的几名武艺高强的力士昼夜抱刀侍卫窗前,直到京都建康都衣不解带。

    跟在宜都王后面的另一艘平乘船内,有随行的王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