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女强人 作者:炎曦-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只有单独跟吕雉相处时,才会用那样毒辣,阴狠的目光,缓缓的将她凌迟。
吕雉知道戚桐已经开始行动,戚桐不会让她这个皇后,做的太过安逸。
这个女人隐藏的很深,蛊惑人心的本事,还是有的。
她居然敢公然挑衅,鼓动一些大臣,翻她以前的老账,比如她跟王县令的那件事情。
这让吕雉很生气,但这还不是她最忌讳的。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是导致她下决心,要除去戚桐的主要原因。
当两个女人由情敌,转化为政敌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可怕,更加的不择手段。


第049章 立国初期(上)
更新时间2012…7…23 13:33:19  字数:2051

 刘邦龙椅还没坐稳,便遇见一些棘手的事情。
曾经跟他平起平坐的老臣子,在楚汉战争之前,刘邦曾挪用楚、秦的爵名,对战功卓著的将领赐予爵位。
刘邦成为汉王后,又袭用秦的爵制,开始封功臣为列侯。
当时制度草创,造成一些混乱现象,前后所用爵制不同、封赐食邑出现矛盾,所封列侯,有的仅有爵号,而没有食邑。
直到还定三秦之后,赐曹参食邑于宁秦(今陕西华阴东),赐周勃食邑于怀德(今陕西华阴北),列侯才开始有自己的封邑。
这些列侯多是随同刘邦起事的将领,他们的封侯,完全是根据功劳,是作为奖励军功的措施。
这一套也是沿袭秦制,秦代所实行的军功爵制,就明确规定,勇于公战并获得战功者,就可以获得爵位。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大小与在战场上斩获的首级有关。
按照这套制度,即使是宗室,没有战功也不能封爵。
刘邦为了奖励军功,封了不少部属的爵位,如平阳侯曹参、汝阴侯夏侯婴、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酂侯萧何、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等,都被封赐了爵位。
直到高祖十二年,汉朝廷封侯爵者有四十三人。
而未列入爵位制度中的“王”,在政治生活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代对王和列侯称为“封”,而其他则称为“赐”。
刘姓诸王的庶子在王国内分封,也称为“侯”,即“王子侯”。王的封邑称为“王国”,侯的封邑称为“侯国”。
建国之初,让刘邦和吕雉最头疼的就是分封问题。
仗打完了,曾经那些跟着打天下的人,自然觉得自个应该有些劳动成果。
尤其是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人,就连项羽也曾怕他们三分。
虽说刘邦是他们共推为皇帝的,但心里一直有些忐忑,生怕刘邦不认账。
当初,刘邦可是承诺人家,“与人共分天下”的策略,才换取来的胜利。
这些个都是难缠的人物,都在看着刘邦的做法。
而刘邦天下已经得到,哪儿还想履行什么平分天下,暗骂那几个枭雄,是异想天开。
想想啊,便将韩信徙封为楚王,目的就是把北方军团的指挥大权收拢回自己手中,也让他尽量离权力核心远一些。
而英布和彭越的封地,一在淮南,一在魏国故地,也有些天高皇帝远的意味,而且形成了东南地区互相制约的“三角”。
刘邦用这招卧榻之侧他人酣睡的危险,来相互钳制三人,导致三人都有些不满。
而此时,分封的都是跟着刘邦的老将领,刘邦很显然厚此薄彼,重用一直跟着自个的人。
导致很多有功劳,但没被封赏的将领,特别恼火,便借着喝醉,在宫里挥舞着刀剑乱砍,乱砸,骂骂咧咧的,闹得宫里是鸡犬不宁。
经过这么一闹腾,不满的人越来越多,都跟着闹事,矛盾越累积越多,持续三个来月,都还没法正常进行。
甚至还有人开始商量谋反的事情,吕雉实在坐不住啦,便跟张良商量好计策。
这天啊,刘邦在宫里散步,头疼的厉害,这些事情整的他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踏实。
远远的看见有人在嘀嘀咕咕说话,便问身边的张良说道:“这些人在商量什么?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
张良哈哈大笑说道:“大王您还不知道啊?好些人都在商量谋反!私下里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什么?”刘邦大为震惊,皱眉说道:“如今天下已经平定,为何还要策划谋反?”
张良含笑说道:“您能得天下,全靠这些将领出力。现在您当了皇帝,萧何、曹参这些您的老朋友,全部都得到了封赏!而您怨恨的一些人,也多都被处死。这些人既担心得不到封赏,又害怕过去犯下的错误,让您怀恨在心,将他们都杀掉!这心都是悬着的,只好另谋出路!”
刘邦万分惊慌,急急问道:“先生认为我们该怎么做呢?”
张良便缓缓问道:“大王您不是要处斩雍齿吗?他是有背叛过您的,您心里必然很恨他吧?”
“那当然!朕最恨的就是背叛!他身为朕的兄弟,居然胆敢背叛朕,自然是要杀的!只是让朕为难的是,他其实后来也立下过一些功劳,朕杀了又觉得可惜!”刘邦说起雍齿,就是一肚子的气。
“既然如此,就请陛下您下诏书,立刻封赏雍齿!”张良含笑说道。
“什么?张良,你小子疯啦!还是发烧说胡话?朕怎么可能放过他?”刘邦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
张良不急不躁的说道:“大王,您想想看啊,大家伙都知道您最恨雍齿,您若是连他都封赏,你说大家还会不会造反呢?心里还会不会犹疑呢?”
刘邦想想,似乎也有些道理,目前最重要的,他这个皇帝要坐稳,其它的以后再说。
事情总得有个轻重缓急,便依照张良所言,很快下诏封雍齿为什方侯,食邑两千五百户。
果然众人安心,分封事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
分封诸侯王时,曾有丹书誓辞,谓:“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是刘邦的承诺,意思是说,即使黄河枯了,变成一条带子似的,即使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似的,这些功臣的封国也不会被收回。
当然这都是暂时的,刘邦的誓言永远都是那么靠不住。
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但有些能危及刘邦皇位的人还在,这让刘邦寝食难安,殚精竭虑的开始筹划,怎么名正言顺的,除去这些个潜在的威胁。
立国初期,很多事情百废待举,大汉的财政问题,很严峻地摆在刘邦面前。
由于连年征战,人口锐减百分之七十,秦末时全国约有两千余万人口,到刘邦立国时,原来的万户大邑不过剩下两三千户,城市人口剩下了十分之二三。
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国力衰弱。


第050章 立国初期(下)
更新时间2012…7…24 14:58:48  字数:2040

 就连刘邦的御车,都没有统一毛色的马来拉车,更离谱的是,很多朝廷重臣,居然坐着牛车去上朝,艰苦情况由此而知。
从秦汉以来,以车辆的动力不同,分为马车、牛车、羊车、鹿车(手推车)等多种。
马车是高级官员和贵族的车乘,而牛车因为它笨重、迟缓,是用来作运输载物之用的。牛车车厢宽大,所以又叫“大车”或“方厢车”。
秦时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汉初此风犹存。
从汉灵帝、献帝以来,皇帝跟各级官员,都把牛车当做通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牛车其实蛮舒服的,车上装上棚子,铺席设几,你坐也行,躺也行,非常惬意。
士人率先提倡,很多人便纷纷仿效,乘牛车就由低贱变成了一种时尚。
所以西晋时的御衣车、御书车、御药车等实际上都是牛车。
朝廷的主要交通工具,甚至接待外宾的仪仗、礼宾用车,也全用牛车了。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缺马,牛车更是大行其道。
上至皇帝权臣,下至平头百姓,所乘多是牛车。
但西汉初期,乘牛车还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朝廷重臣乘牛车,更是丢脸呢。
此时有个叫做娄敬的,游说刘邦迁都,说了一大堆的理由。
说服刘邦将国都迁往秦的关中地带,有峻山险河为之屏障,四方关塞稳若磐石,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国”之称。
若是遇见突发情况,百万雄兵很快便可以聚集。
如果在秦的故地建都,掌握关中,就等于是扼住了天下的咽喉,按住了天下的背腹,总之,就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
听得刘邦是热血沸腾,再去咨询张良的意见,而张良沉思片刻,说道:“洛阳虽然也有地利,但它中心腹地不过百里,而且生产力薄弱,四面都是大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凭,的确不是用武之地。相比之下,关中左有淆谷、函谷二关,右有陇中、蜀中,从军事角度或政治角度上看,都比洛阳优越得多,足以居高临下,东制诸侯。”
刘邦便同意迁都关中,咸阳让项羽那一把火,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