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那么肤浅、那么不懂辩证法呢?就不能既与之鱼、又教其渔?小学两千天,初中一千天,高中一千天,就不能今天教其渔、明天与之鱼?学生平均每天得一鱼,每天学一渔技,都有两千条鱼,练习了两千天渔技了。
鱼骨是字词句、四则运算、概念公式。鱼肉是规则、定理、规律、内容。鱼头是能力: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记忆理解、推理想象、思维洞察、逻辑辩证、应用转移。鱼皮是修辞修饰、特色文彩、形式常识
本书中国书客(http://。cnbooker。
。cnbooker。)驻站作品
第20篇 “外”行
X年这个时候,高三开工作会议,头头都来参加了。
轮翻作了重要指示之后,级组长发言,反映学生处于“拉不动”状态:教师拚命使劲,学生总走不动。
有一位头忍不住,说:“教师的劲使得不是地方。猜题!我考研究生时,猜中了题,拿到了高分。谁猜中了题,破格,中级破格升高级,高级破格升特级,特级破格解决爱人的工作问题。最起码,破格升一级工资”。
高考结束后,这事没有人提了。
什么叫做猜中题?
猜中一题还是全卷猜中?
一字不错还是模型相同?
你有这个权破格吗?
本书中国书客(http://。cnbooker。
。cnbooker。)驻站作品
第21篇 “内”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女同事,自尊得不得了,口头经常挂着当年的实绩、现在的实绩,大有真懂教育者,舍我其谁之势。
那前,她最痛的,是每次考完试,乖女都“包尾油”--倒数第一。
无可奈何之际,刚好校长跟某人讲价钱:高级教师不教高三,说不过去!去年不教可以,要作准备,今年高二教重点班,明年跟上高三。
于是教到她的女儿。就向此人讨灵丹妙药。
此人说:请我上馆子,就教你。
果然请他上酒楼,请同班的任课教师作陪。
酒足饭饱之后,他说:就一招,不要问为什么,照做就是了。一问为什么,就不灵了,你这几百元,就白花了。
乖女也在场,他对她说:以后上完每一节,问自己两个问题:这节课我应该学什么,我学会了没有。
再对老妈说:以后不准在女儿面前谈论学校的事,不准辅导她。除了关心女儿的生活起居,不准说任何别的事。包括亲戚朋友姨妈姑爹的事。然后对乖女说:以后妈妈跟你说什么,一不听,二翻脸。因为分了你的心。
上学期期中考,进了八个名次。又请喝酒,问能不能再进几位。
他说:照既定方针不变,继续忍住不说话。
期末考又进了几名,又请喝酒,问:还有可能再前进吗?专业选什么?
他说:照既定方针。专业选偏门。结果选了生物。又推荐一位年青的细细粒的教师做家教。
一模,排名第八,最后广州某高校本科正线录取。高兴得不得了。再也忍不住了,又请喝酒,问为什么。
此人说:“教师水平有高低,都是正线本科毕业的,你的女儿能尊师的话,每天一条鱼,吃了六百条鱼,能不肥么?第一次进八名,是作弊的,我跟同事打招呼,每个人都松一点,才进的。”
以后再说话,学校真懂教学的没几个,此人算一个。
本书中国书客(http://。cnbooker。
。cnbooker。)驻站作品
第22篇 早晨你好
三位PoMa多多咀,
众多太太排成队。
又捉鱼来又摸虾,
康泰祥和看新会。
第23篇 串联
文革初,什么匪夷所思的事都可以发生。大串联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我是一个很被动的、没有主见的人。大批消息灵通的“红五类”纷纷汇集北京接受检阅时,我还傻呼呼地每天回校看大字报,找人辩论:反正你说东,我就说西,都可以在语录中找到根据。
有一天,七位同班同学来找我,说要出去串联,要我做领队。当时我还不知道:人家都商量好了,却要你当头,其实是找替死鬼,万一出了什么事,找个“冤大头”负责的意思。年青时幼稚得很。于是我就当了领队,迈开两脚,出发长征了。
先走路七天到韶关。然后第九天在坪石发生分裂,主导的四人自行拉队走了,盲从的三人只好跟着领队继续前进。
但是在拉队之前还得利用我一下,由我出面,向当地的接待站报失:证明遗失,补开一张当地证明。当然落案的,还是我的学生证。他们拿走了以我的名义在学校开的证明,让我们拿着新开的证明继续前进。
有证明的好处,是到处吃住都不要钱。最后,总账单都归到名下,斗批改时向我追索。
账单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八个人的食宿全算我的,做了一回“大佬”衬。好在最后有几个“义勇军”,看不过眼,帮我潜入军管会把各地寄来的原始单据几乎全部撕毁了。最后我实交了14。65元。
我连这几个义勇军是谁都不知道呢,真是无从谢起。
我们走到萍乡安源井岗山,走到韶山,最后在长沙不能继续走了,因为分裂出去的四人帮中有一个患了急性脑膜炎,住进了军医院。最后,我们陪他们一起坐火车回广州,理由是一起出的城门,就得一起进的城门。火车票也是记账的,InthenameofHMZ。
XX兄,伯母真是凭直觉保护你的。我们这些忠直的人,一生不去算计人,在某些人的眼里,最适合做“顶缸”的。
当然,也不能把人性想得那么坏,不是还有“义勇军”么?当班干团干耀武扬威地把“追款条”给我,并限定五天之内结账时,愁了我三天。
第四天,我突然发觉放在桌上的笔记本中夹着一张纸条:请于今天内,到军管会核实账目,记得一定要索查原件!!!(看完烧毁!!!切记,烧毁!!!)。
这张条子我当即吃到肚子里去了。旁边的“暗恋对象”很奇怪地看着我,“纸有什么好吃的?”
是不是因此以后,注定我跟她有缘无份?吃纸总是很不正常的。
本书中国书客(http://。cnbooker。
。cnbooker。)驻站作品
第24篇 惭愧
说来惭愧,中山纪念堂我只进去过一次,还不记得是看什么的了,好象是《黄河大合唱》,还是《东方红》?搞不清。反正有一次是在友谊剧院看的。
不过,对纪念堂的传说印象最深的,是1966/7/23。听说那是旗派围攻主义兵的第一次大冲突。
主义兵把纪念堂内,能拆的都拆了,讲者绘声绘色。
后来重修时难度很大,原因是纪念堂的结构,叫“薄壳式”建筑,跨度大,堂内没有柱,如果拆错了承力的部份,会当堂坍塌,没有任何迹象预告。
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智慧。在初建广州《中山纪念堂时》,机械和材料都没有现在那么先进,居然敢搞那么大型的“薄壳式建筑”,而且就敢把那么多的重磅大石砖瓦往上面堆。就这一点,已经可以骄傲地说,现在还是世界先进水平。
悉尼歌剧院当然比纪念堂大。可是它的设计方面的力学理念是一目了然的,就是既要尽量加大材料的力学强度,同时尽量减少顶盖的重量。
《中山纪念堂》则无论从那一个角度考察,都好象置这两个设计原则于不屑一顾的地位。
无怪在重修时,请了若干外国专家来研究,都是晒手兼拧头的:“中国蛮子”,乱来!
最后从上海请了著名的中国桥梁专家来(这位专家,与我的老爸是同济预科时的同室老友)。专家提供的唯一意见是:别把上面和侧面的东西弄下来!因为弄下来了你就再也弄不上去了。
老总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们可以做表面工夫,千万不要动深层结构。”
说到专家,就想起苏联专家。当年苏联专家指导设计京广铁路时,考察到坪石的金鸡岭,指着上面的鸡屁股说:“不出五年,这块大石头就要掉下来,铁路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以免遭受到特大的灾难”。(我的老泰山,还是他的同事?当时也在场,亲耳聆听教诲。)于是,铁路修到这里,绕了好大好大的一个弯。
这块大石头到现在还没有掉下来。还是那个老样子:好象很快就要掉下来。
当年太平天国初起事时,数万清兵把起义部队困在山上,水泄不通,粮尽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