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太祖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着就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喜剧。一ri,禁军太将石守信等奉召来到后花园,太祖设宴相待。酒过三巡,太祖故作愁眉不展状,开口说道:“我不是靠你们出力,到不了这个地步,但做皇帝太艰难了,实在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晚上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忙问其故,太祖就说:“这不难知道,谁不想做皇帝呢?”石守信等一听,惊恐万状,纷纷表白道:“陛下何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不然!”太祖断然说道,“你们虽无异心,然而倘若你们部下希求富贵,一旦以黄袍加你之身,你虽然不想做皇帝,能办到吗?”众将一听,都吓得离席叩头,请求太祖指示一条“可生之途”。太祖才表明了自己的真正意思:“人生如白驹过隙,求富贵者,不过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地方,方多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砍儿舞女,ri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同你们结为婚姻之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众将明白了太祖的意思,一齐下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肉骨啊!”第二天都称病职。太祖大喜,安排他们到地方做节度使。赵匡胤几杯美酒,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大将专军权的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成为千古佳话。
(二)强干弱枝:
从唐朝中叶以来,形成了地方藩镇权势过大的局面,他们常常割据一方,乃至进行武装叛乱,给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jing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强本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在“削夺其权”方面,赵匡胤陆续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担任长官,以取代跋扈难制的军人;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开其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馀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这样,既增加了zhong yāng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无法拥有对抗zhong yāng的物质基础。在“收其jing兵”方面,赵匡胤将厢军、乡兵等地军中的jing锐将士,统统抽调到zhong yāng禁军,使禁军人数扩充到几十万,而地方部队只剩下一些老弱兵员,只能充当杂役,缺乏作战能力,根本无法和zhong yāng禁军抗衡,这就摧毁了地方反抗zhong yāng的军事基础。
太祖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方镇雄?、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zhong yāng的威权。在zhong yāng内部,太祖又着手分割宰臣的权力,军权归于枢密院,财权归于三司使,枢密院与相府合称“二府”,三司使号称“计相”,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属于皇帝。此外,太祖还在宰相之下增设副相参知政事,来分散和牵掣宰相权力。通过对相权的分割,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太祖就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du cái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ri后积积弱的种子。
三、外交
(一)雪夜定策:
宋朝建国,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荆南、南唐、南汉、吴越等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du li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在一个大纷飞的夜晚,赵匡胤与宰相赵普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对话。
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回:“我睡不着呵!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于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的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故意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默良久之后,说:“这我就不明白了。”
赵匡胤问:“为什么?”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后援,攻之有害无利,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强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以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然后再专力北方。
和赵普的话,使赵匡胤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二)亲征北汉:
开宝二年九月,宋太祖派李继勋率兵攻北汉,因契丹军来援,无功而返。十月太祖亲征北汉。宋军筑长连城围攻太原,北汉大将杨继业出城犯宋东西砦,败还,辽军分两路援救北汉,一路自石岭关入,为宋军败于阳曲。后来,太原城水灾,城中惊恐,大臣郭无yu谋降宋,被杀,契丹再派兵驰援北汉,太原得以保住。宋军则因屯兵太原城下,久攻不克,损兵折将,又因暑雨,士卒多病,遂班师。北汉尽得未所弃军储,共计粟三万石,茶、绢各数万,总计太祖共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三次攻打北汉,均因辽军来援,顿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还。
二:南朝宋太祖文皇帝帝刘义隆
刘义隆(407…453年)是南朝宋的第3个皇帝,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3子,少帝刘义符弟,初封宜都王,兼领荆州剌史。少帝被杀时,他正驻守江陵,被大臣徐羡之、傅亮等迎入建康即位,改年号为元嘉。
刘义隆即位后,深知必须先稳住形势,立稳脚跟,才能有所作为。他不允许大臣擅权,肆行废立。元嘉三年(426年),他清除了专权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人,得以一展宏图,迎来了历史上著名的‘元嘉之治‘。他励jing图治,躬勤政事,坚持武帝的集权政策,压抑豪强兼并,使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他重视发展秤,积极劝课农难能可贵,清理户籍,减免赋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社会财富有了显著的增加。他奖掖儒学,注重文化兴国,又提倡节俭,执行禁酒政策,这一切使刘宋社会出现了稳定、发展、小康的局面。
刘义隆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在北方,是强大的北魏王朝。他曾两度北伐,均失于审时度势未能做到知己知彼,加之缺乏良将,用人失当,最终导致了失败。由于大量消耗了民力财力,国势渐渐衰落,元嘉之治也在失败中终结了。
元嘉十三年(453年),刘义隆因太子刘劭品行恶劣,与尚书仆shè徐湛之密商准备废黜太子,但消息被泄漏。刘劭召集私养勇士2000多人,发动政变,冲入皇宫,刘义隆被杀身亡。不久,他的第三个刘骏兴兵入京,杀掉了叛乱的哥哥刘劭,做了皇帝。这以后的几代皇帝多是残忍yin乱的君主,刘宋政权很快就走向了灭亡。刘义隆在位30年,科年47岁,葬于长宁陵。他死后的庙号为中宗,谥号为文帝。
第一百六十五章 宋太宗(北宋)
太宗本名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光义,即位后改名炅(jiong)。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极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2年,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君主。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cháo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要想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