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民族的皇帝-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则天病重。正月丙午ri,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突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玄武门,杀张易之、张昌宗。迫使则天皇帝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2月,复国号为唐。中宗复位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皇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将韦皇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封上官婉儿为昭仪。教她专掌制命,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上官婉儿同武三思关系暧昧,韦后又十分信用儿女亲家武三思,并以此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怂勇中宗明升暗降,将张柬之等人册封为王,调出京城。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皇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韦皇后和武三思也怂勇中宗废掉李重俊。李重俊便和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于公元707年发动羽林军共三百多人,杀死武三思父子,又攻入宫中,想攻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因众寡悬殊,两李被杀。韦皇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韦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办。有个时期,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正文拿去让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就是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yin靡的生活。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皇后的怂勇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又有一次,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公元710年5月,一个地方小官燕钦融上书指责韦皇后yin乱,干预朝政。中宗亲自召燕钦融来京诘问,韦皇后就指使徒党喝令卫士当众将燕钦融摔死。中宗看了,露出了很难看的脸sè。韦皇后怕中宗查究她的yin乱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效法武则天。母女俩便密谋害死中宗,韦皇后知道中宗喜欢吃饼,就命令情夫马秦客配制了毒药,她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命令宫女送入神龙殿。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还称赞好吃。不一会儿,忽感腹中绞痛,仆倒在榻上乱滚,太监忙去报告韦皇后,韦后故意磨蹭,拖了许久才赶来,见中宗痛苦的样子,还假装问中宗怎么了。中宗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嘴呜咽地哭泣,没多久便死于长安宫中的卧榻上。

第一百四十八章 唐殇帝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李重茂,曾被封为温王,公元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后,秘不发丧,伪造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三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由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

    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杀韦太后,与太平公主、内苑总监钟绍京等人策划拥立李旦复位,李重茂毫无知觉。甲辰ri,李重茂照例出视早朝,登上宝位就座。等到大臣们到齐,太平公主大声说道:“嗣君(指李重茂)准备让位给叔父(指李旦),各位大臣以为如何”。大臣们事先早已与太平公主通气,齐声赞成,说理应立长君。太平公主走到李重茂面前高声说道:“人心已经都归向相王,这已经不是你这小孩子的座位了,快快下来吧”李重茂木然呆着,不知所措。太平公主上前,一把将他拖下皇座。李旦走上皇座坐下,李重茂只得含泪走到下首站着,被降封为温王,又改封楚王。史称唐殇帝,又称唐少帝

    不久,李重茂兄,谯王李重福拥兵据洛阳,不服相王而自行称帝,封殇帝为皇太弟。未几,李重福兵败身死,殇帝不知所终。(又说,714年重茂任房州刺史,不久死於房州。)

第一百四十九章 唐睿宗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公元662-716年),唐高宗第八子。文明元年、景云元年两次称帝,共在位8年,禅位于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年五十五,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三十里处)。睿宗,又名旭轮。则天顺圣皇后幼子。初封殷王,寻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则天皇后废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ri立睿宗为帝,改年号为“文明”。睿宗立,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公元690年9月,则天皇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姓武。公元705年,中宗复位,封为相王。公元710年5月,中宗被毒杀,同年6月,临淄王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睿宗复位,废黜殇帝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睿宗复位后,按例当立长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讨韦氏之功,因而犹豫不决。李成器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睿宗也是一个无能的帝王,立李隆基为太子后,又使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宰相奏事,他先要问有没有同太平公主商量过,这就助长了太平公主的专横,也引起了太子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个是她的亲信,造成政局不稳,政事昏暗。公元712年7月,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公元716年6月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

    唐睿宗是高宗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四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位。睿宗于龙朔二年(662)六月一ri己未出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十八ri即封殷王。后来他被封的亲王爵位还有豫王、冀王、相王等。睿宗初名旭轮,后去旭字单名轮,永隆二年(681),又一次改封豫王时改名为旦。后来,他的名字在“轮”和“旦”之间又有几次反复。有意思的是,后来的几次改名,凡是改名为轮时,就是他背运的时候;在改名旦时,就是时来运转的时候。史书中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应该不是虚誉。著名的景云铜钟(今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铭文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位于今陕西咸阳)的墓碑都出自睿宗的手笔。

    睿宗一出生就拥有了亲王爵位,尔后又两次做皇帝,这样的经历只有他的同胞皇兄唐中宗皇帝可与之相比。但是,作为李唐皇室的成员,像他那样还做过皇嗣(候补xing质的皇位继承人),又曾经被建议做皇太弟,而且还做过太上皇的,却没有第二位了。不仅如此,在所有的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但是同时又拥有一个也做过皇帝的母亲的就不多了。父母都做过皇帝的,历史上只有睿宗和中宗弟兄俩。睿宗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三个哥哥(均武则天所生)都被立过皇太子,年长的两位都没能够即位;他自己的儿子中也是长子与帝位无缘,最终是三郎继位做了皇帝,即玄宗李隆基。

    在那个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用《旧唐书…睿宗纪》的话说:“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睿宗)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这说明睿宗确有过人之处。历史上被称为“睿宗”的还有后来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汗国时期的拖雷(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幼子,在成吉思汗死后暂代国政),唐睿宗以前以“睿宗”被列于太庙的,还没有第二位。是不是睿宗之“睿”就能称得上是英明通慧、仁圣睿智之人呢?那我们就不妨一起来看唐睿宗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