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闱袄纯春谓:谓缶韧顺觯觾У拦橛缓蟪萍膊蝗耄克兜募苹虼耸О埽醣缫驳靡约坛械畚唬俏荷俚邸6咳刖┽幔俚郾欢糠衔肱┩酰岫坑峙衫芍辛罾钊褰涠舅溃媚晔乃辍K艿芰跣崂醋汾炙昂肱┗惩酢薄
汉朝的汉少帝共有4位:
西汉时期汉惠帝死后吕太后前后立了两位,前少帝刘恭,后被吕后杀害;后少帝刘弘。
东汉也有两位,安帝之后的少帝刘懿在位7个月病死;灵帝之后的少帝刘辩也是在位7个月,后在董卓强迫下被废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汉代可视为“帝”的有30多个,这4位少帝或未跨年度或未及改元,不能列入汉朝二十四帝之中
第一百一十一章 汉文帝(西汉)
名刘恒,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与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他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对当时农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强zhong yāng集权,他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当时各诸侯王掌握着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大权,对国家的统一和zhong yāng政权的巩固形成了严重威胁。汉文帝先后粉碎了刘兴居和刘长的谋反,又接受贾谊提出的分割大的诸侯的建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还妥善处理好汉朝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继续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加强了边防的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都被他及时派兵还击,赶出了塞外。汉文帝在高祖的基础上,进一步废除了肉刑和诽谤妖言罪等一些严邢苛法。他实行平狱缓刑,约法省禁的政策,并带头执行法制判决,作为一个封建国君,这是难能可贵的。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了贾谊、晁错、张释之、周亚夫等人才,开创了文景盛世的繁荣局面。他节俭敦朴,严于律己,在封建帝王中是做得比较好的。在位期间,宫室、苑圃、车骑、服御很少增添。有一次他想修筑一座露台,一算需花费黄金100斤,相当于中等人家l0户的家产,就作罢了。他反对厚葬,其坟修在长安附近灞水的旁边,称做灞陵。修筑时顺着山陵形势挖掘洞穴,不再加高,陪葬品全用陶器,不准用金银等贵重金属。他还主张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让她们改嫁。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病死于长安未央宫,庙号为太宗,谥文帝。其子刘启继位,即景帝。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的统治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文帝刘恒入京,仅带宋昌,张武等六人。汉文帝下决心要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转能力。军权是最大的权,文帝深谙此道,所以在他进入未央宫的当天夜里,就命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有司衙门分别诛杀后少帝及其三个弟弟于他们的府第里。文帝回到前殿,连夜颁布诏令,大赦天下。文帝知道自己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有的宗室认为他是“摘桃派”,仅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等位的,他所面临的是不断壮大和ri益骄横的诸侯王势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务是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来巩固皇权。汉文帝即位之后,首先封赐诛杀诸吕有功之臣。文帝前元年(前179)十月,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汉廷zhong yāng。随刘恒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除了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又立一批新的诸侯王。童年十二月,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后来,又立刘遂之第刘强为河南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封刘参为太原王。同年正月,即刘恒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文帝立长子刘启为太子。这样,自汉高祖以来,预立太子就成为汉家的定制。三月,立窦氏为皇后。由于汉王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势力的恶xing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必然使刘氏宗师内部在皇权和王权的分割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个矛盾从文帝即位后就开始激化了。文帝三年(前177),济北王刘兴居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只过了三年,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封号,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生平简表
在位时间: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
曾用年号:无
谥号:孝文帝
庙号:太宗
安葬地:霸陵
公元前202年,刘恒出生。
公元前195年,刘恒被封为代王。
公元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
公元前157年,刘恒辞世。
第一百一十二章 汉景帝(西汉)
景帝刘启是汉文帝长子,母亲窦姬,惠帝七年(前188)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谥长信宫灯号“孝景皇帝”。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个xing特征。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那么,景帝是怎样发展有利的形势、消除不利的因素,使大汉王朝达到繁荣强盛的境地的呢?以下从对诸王、对匈奴、对政治、对储位四个方面,加以阐释和解说。
对诸王: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景帝前三年(前154),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文帝时,吴太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太子砸死。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悔改,反而更加骄横。
晁错像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ri益骄横,反迹也越发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他给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前三年(前154),以各种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