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民族的皇帝-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最值得一题的是,宪宗皇帝的拨乱反正做的还是不错的,他先是为于谦昭雪,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之后,他又不顾景泰帝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了景泰帝的帝号,对景泰帝的陵寝进行了整修。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成化皇帝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

    但是随着明朝土地兼并的严重,官吏对百姓的压榨,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大规模的内乱正在酝酿之中。成化朝,这种情况不断恶化,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荆襄爆发了刘千斤起义,广西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归于失败,但已经为明朝的政治敲响了jing钟。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因为成化朝最显眼的两位人物都出自这次战斗的俘虏,其一就是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汪直,另一个就是孝宗皇帝的生母纪氏。

    先说大太监汪直他本是广西少数民族,由于起义的失败成年男子被杀,小孩与女人被送往宫中为奴,汪直就这样进宫做了太监,由于他善于钻营,而且又攀附上了当时宫中的实权派万贵妃,因此官运亨通。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设立了著名的特务机构“西厂”,使得明朝的厂卫制度达到顶峰,而汪直就掌握着西厂的实际指挥权。汪直也凭借特务机构不断排除异己,树立亲信,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汪直还多次作为监军随军出战,所到之处官吏都小心侍奉,加紧搜刮百姓,购买大量珍宝取悦汪直,可以说汪直所到之处,就像闹了一场蝗灾。由于汪直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的交相弹颏,宪宗皇帝也因此对他失去了兴趣,在汪直的最后一次监军过程中索xing将他留在了边关,之后又将他贬到了南京,大太监汪直渐渐在历史中消失了。

    汪直走后,朝廷并没有安定下来,宪宗皇帝开始宠信佛道,任用jiān佞,许多社会无赖,骗子打着xx法师、xx真人的旗号得以混进宫中,而朝廷的重要官吏也**到了极点,当时百姓就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将这些朝廷的蛀虫贬得一钱不值,这些大臣不但贪赃枉法,而且为了取悦宪宗经常以房中术进献,明朝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成化皇帝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他竟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宫女,而且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这位宫女就是万贵妃。她的出现造成了明朝第一个外戚乱正的局面,他的亲戚在她的庇护下到处抢占民田,而且许多官吏也通过贿赂她而得到了提升,不过万氏对于朝廷的控制比其他对内宫的控制就可谓小巫见大巫了。

    她紧紧笼络住成化皇帝,使得后宫无人敢触犯她的势力。成化皇帝的正宫皇后吴氏,就是由于与万贵妃发生口角,并动手打了万氏,被打入了冷宫。新皇后王氏也只好曲意逢迎,才得以报住了皇后的位子。由于万贵妃的亲生子的早夭,为避免失宠,他开始控制被皇帝临幸的宫女,一旦发现宫女怀有身孕,不是强迫打胎,就是致死。险些使成化皇帝断了子嗣,好在上文提到的纪氏在太监的帮助下偷偷产下一子才为宪宗保住了一点骨血。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暴亡,宪宗皇帝也因悲伤过度于数月后去世,为太子朱佑樘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谥号纯皇帝,葬于茂陵。

第二百零八章 明孝宗

    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

    1487年,明宪宗逝世。太子朱佑樘即位,改年号弘治,朱佑樘就是明孝宗。明孝宗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状况,驱逐jiān佞,逮捕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罢免外戚及党羽。裁汰传奉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论罪戍斥。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真人封号。处死妖僧继晓。任用贤能,提拔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名臣参与机密事务。提倡直言进谏,多次修省,求直言,并令讲官进讲直言勿讳。注意节俭,减免供用物料,节省各种费用。孝宗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禁止廷臣请托公事,禁宗室、勋戚霸占土地,侵夺民利。重视司法,令天下诸司审录重囚,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定《问刑条例》。十五年,《大明会典》成。孝宗在位18年,执政期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亦较稳定,外患平定,史称弘治中兴。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ri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据说,孝宗因为偶然风寒。太监张瑜,太医院使施钦,院判刘文泰,御医高廷和等人不诊视就开药,致使孝宗误服药物,鼻血不止而死。十月十九ri葬泰陵。

    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jing图治的贤君。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被追回诰敕印仗,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

    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徐潯⒘踅ā⒗疃簟⑿磺ā⑼跛 ⒙砦纳热耍际钦敝页系拇蟪迹诤胫我怀⒒恿私洗笞饔谩P⒆诔U俑蟪贾廖幕睿么蠹夜惨榇蟪嫉恼伦啵闯雠屎螅约涸倥陌浞ⅰK裕蟪祭疃舾咝说厮担骸疤焖骋岳矗30余年间,皇帝召见大臣,都只问上一二句话,而现在却是反复询问,讨论详明,真是前所未有啊!“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学士刘健上奏说,晚朝散归后,天sè已黑,各处送来的文件往往积压内阁,来不及处理,如有四方灾情,各边报jing等事务,就有耽搁的可能。于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ri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从此出现了“平台召见”这一新的朝参方式。

    孝宗对臣下宽厚平和。早朝的时候,孝宗亲御奉天门,大臣们言事,要从左右廊庑人门内面君而奏。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仪,孝宗从不问罪,奏本中有错字也不纠问,经筵讲官失仪,他还宽慰数词,不使其慌恐。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宫内,觉得天气寒冷,就问左右内臣:“现在官员有在外办事回家在路途的吗?”左右回答说:“有。”他又说:“如此凛冽且昏黑,倘廉贫之吏,归途无灯火为导,奈何?”遂传下圣旨,命今后遇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这些事虽不算大,但作为一个封建皇帝能如此曲体臣下,也确属不易了。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sè。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卢思慎,曾对朝鲜的国王说:“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xing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另外,在武功方面,孝宗也有所建树。他击败土鲁番,收复嘉峪关以西的土地,经营哈密。孝宗还修缮长城,抵御蒙古。

    由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清明。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第二百零九章 明武宗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1491年出生,母亲是张皇后,父亲是明孝宗。1505年,孝宗因伤寒加上太医误诊,错服药物,导致病重,最终鼻血不止逝世。明孝宗只有二子三女,其中二子朱厚炜早年夭折。皇长女太康公主也因病去世,所以孝宗只剩下朱厚照这一个儿子,对他十分疼爱,父子二人情感很深。在朱厚照两岁时就被立为太子,朱厚照小时候很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而且为人仁厚善良,当时大臣认为朱厚照应该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个明君,但就是因为周围的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