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铁穆耳统治时期(他从1323年10月4ri继任皇帝,至1328年8月15ri去世),大臣张圭代
表儒生公开抗议尊崇喇嘛。陕西尤其是吐蕃佛僧们常去的地方。一份当时的报导说:“曾
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西部各省,城镇旅社容不下,而住进民房,驱逐房主,趁机jiān
污妇女。不满足yin逸,他们又夺民仅有的很少的钱财。必需采取措施阻止公开的吸血者,
他们比收税人更加残酷”。也孙皇帝不得不对喇嘛进入中国加以控制。
中国文人们认为蒙古王朝应该对他们实施的过度的佛教“教权主义”负责,它无疑是
王朝衰落中起作用的一个因素。然而,佛教对忽必烈家族的异乎寻常的影响,在中国土地
上的突厥…蒙古各代的历史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同样的事情在4世纪末著名的苻坚和在6世
纪初最后一批拓跋人身上都发生过(参看59页和65页)。佛教最初是使这些粗鲁的野蛮人
变得较为温和仁慈,后来使他们变得迟钝,最后使他们失去了自我保护的本能。于是,具
有悠久儒教传统的中国忍受了这些可怕的主人,它看到了这些君主渐渐地失去了危害,它
或者是把他们同化,像拓跋人的情况;或者是把他们赶出境,像对待成吉思汗的后裔一样。如果忽必烈家族信奉了伊斯兰教——就像如果1307年阿难答获得成功所发生的情况那样
——形势会是更加严重。伊斯兰教的胜利对古老的中国文明将是可怕的一击。在中国历史
的长河中,威胁着中国文明的两次大危险可能是1307年的阿难答的争位和由于发动者于14
04年去世而幸免了的帖木儿入侵。
7。忽必烈及其继承人的宗教政策:聂思托里安教
忽必烈对佛教的偏爱丝毫不妨碍他对聂思托里安教表示同情。在基督教的重大庆祝会
上,像他的前辈们一样,他让隶属于他的斡耳朵的聂思托里安教牧师把福音书放在他面前
,他敬香供奉,并虔诚地吻之。“1289年,他甚至建立专门机构,即崇福司,管领全国的
基督教事务”。他的谕旨,像窝阔台和蒙哥的一样,使基督教牧师如同佛教徒、道教道士
和伊斯兰教教士们一样,享受免税权和获得其他种种特权。在此可以回顾一下,蒙古人沿
用叙利亚语,称基督教徒为“迭屑”(tarsa)和arkagun或arka’un(复数arkagud或ark
a’ud,汉译名是也里可温),而教士和僧侣被称为列班…也里可温(rabb…arkagun),主
教被称为马儿…哈昔(marha-sia)。
在蒙古人和蒙古化的各族中,聂思托里安教徒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在克烈部和
汪古都突厥人中。汪古部突厥人占据着长城以北、今山西边境一带原沙陀突厥人之地,他
们使用的命名法揭示了他们是聂思托里安教徒,尽管这些名字的汉译名已掩盖了该名的实
质。聂思托里安教徒常用的名字有:西蒙,阔里吉思(即乔治),保鲁斯(保罗),约南
(约翰),雅各(詹姆斯),腆合,伊索(耶稣),鲁合(路加)。
汪古部人中的大多数居住在今天称为绥远省的地区,即今托克托或归化城境内,该地
区在蒙古统治时期称为东胜。伯希和认为该名来自“科尚城”一名,在马…雅巴拉哈三世
和列班…扫马传记中,就是以科尚城来称呼这一地区。马可…波罗给同一地区的称呼是ta
nduc,根据伯希和的看法,tanduc起源于唐代通用的古名天德(古音为thian-tak)。这
是汪古部王朝的实际所在地,王室家族是一些极倾向聂思托里安教、同时又与成吉思汗家
族有密切联系的突厥王公们。成吉思汗家族显然从未忘记过对这些聂思托里安教王公们的
欠债之情。汪古部首领阿刺忽失的斤曾经在关键时刻,即在被邀加入由乃蛮人形成的反蒙
联盟时,他反其道而行,坚定地站在成吉思汗一边。他以生命表达了他的忠诚;因为当他
在与乃蛮人打完仗之后返回家园时,他的部落中一些赞成与乃蛮人联合的部民暗杀了他和
他的长子布颜昔班。他的妻子携带次子波姚河逃到郓城。当成吉思汗以金朝征服者的身份
进入郓城时,他的至诚愿望是恢复这个忠臣家族对汪古部地区的统治地位。年轻的波姚河
随他出征花刺子模,战后回归,成吉思汗把女儿阿刺该别吉嫁给了他。波姚河死后,阿刺
该别吉作为成吉思汗亲生女,对汪古部进行了强有力的统治。她没有亲生儿女,便把她丈
夫与另一个妾生的三个儿子——孔不花、爱不花和绰里吉不花视为亲生儿子。孔不花和爱
不花先后娶成吉思汗家族的公主们为妻:孔不花娶贵由大汗之女叶儿迷失;爱不花娶忽必
烈之女玉刺克。爱不花之子阔里吉思(即乔治)先与忽必烈之子真金的女儿忽塔德迷失公
主结婚,后又与铁穆耳大汗的女儿阿牙迷失公主结婚。前面已经提到过,他在铁穆耳手下
供职时于1298年被杀的情况。
这个聂思托里安教王室家族如何紧密地与蒙古王朝联姻便一目了然。在蒙古人宗教宽
容的限度内,该家族成功地利用它受到优待的地位去保护基督教。马…雅巴拉哈三世和列
班…扫马的传记表明,在他们动身前往耶路撒冷时,孔不花和爱不花向他们表示祝愿和送
给他们礼物。“乔治”王子确实是在暮年时,由方济各会传教士约翰…孟德科维诺施洗礼
,皈依了天主教。
马…雅巴拉哈三世和列班…扫马传记清楚地表明,元朝中国北方边境的聂思托里安教
并不限于汪古部境,因为在他们前往西方时,他们在唐兀惕境内(即甘肃)受到基督教徒
最激动人心的欢迎,特别是在“唐兀惕城”(即宁夏)。聂思托里安教会确实遍布其境,
宁夏,西宁、甘州、肃州和敦煌都有。马可…波罗提到,仅宁夏就有三座聂思托里安教教
堂。
无疑地,这些聂思托里安教徒自唐朝以来就默默地居住在原中国边境以外的这些地区
,但是,他们并非一直局限在这些地区内。由于成吉思汗后裔的征服,现在中国内地也向
他们敞开了。人们甚至可以说,在唐朝灭亡后已经被逐出境的聂思托里安教,随着蒙古人
又进入了中国。1275年报达〔巴格达〕的聂思托里安教主教在běi jing创建主教区。尾随蒙古
人,聂思托里安教甚至渗入长江下游地区。1278年,忽必烈委托一个名叫马薛里吉思(汉
译名,原名marsargis)的人管理在今江苏省内的镇江。按其名推断,马薛里吉思是一个
聂思托里安教徒,不久,他很快在镇江建起一座教堂(1281年)。在扬州和汉口又建了几
个聂思托里安教教堂。
在叙利亚文的马…雅巴拉哈三世和列班…扫马传记中,有一段著名的记载可以证实蒙
古的聂思托里安教信仰。列班…扫马(死于1294年)和他的朋友、未来的主教马…雅巴拉
哈…麻古思(1245-1317年),两人都是聂思托里安教徒,至少后者是汪古部人。麻古思
的父亲是汪古部科尚城的副主教,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伯希和把科尚城看成是中世纪的
东胜,今绥远和山西边境上的托克托。列班…扫马是汗八里(或běi jing)聂思托里安教教堂
中一位巡察使的儿子。他是第一个信奉修道生活的人,曾在běi jing大主教马…基瓦古斯的主
持下接受了削发仪式,后来他隐退到离城只有一天路程的山中修道院,在此结识了麻古思。在麻古思建议下,两人决定去耶路撒冷朝圣。在托克托附近,他们拜访了汪古部王孔不
花和爱不花(他们也是聂思托里安教徒),并告知他们朝圣的计划,汪古部的这两个王子
最热烈地接待了他们,并尽力劝阻他们说:“我们正在费力地从西方招来主教和教士,你
们为何要去那些地方呢?”但是,见两人主意已定,汪古部王子们为他们提供了马匹、钱
财和过中亚的旅途所需的一切物品。
朝圣者们先经唐兀惕境,即今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