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民族的皇帝-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已征服地区内的统治所发生的变化和蒙古大汗向中国天子的转变。阿里不哥是这一反对

    派中的第一个代表。海都将扮演着同样的角sè,但是,他使这一角sè更具有个xing和大无畏

    的魄力。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拖雷家族似乎抛弃了纯成吉思汗蒙古人的传统,海都无视拖雷家族

    ,决定亲自恢复窝阔台家族的命运,自1251年以来,窝阔台家族就已经失去了权力。换言

    之,海都的目标是要宣布他本人是合法继承人,或者,无论如何,要牺牲忽必烈在蒙古的

    利益和察合台家族在突厥斯坦的利益,使自己在中亚创建一个大汗国。

    海都首先起来反对的是察合台家族。1267年至1269年间,他打败八刺,占领伊犁河流

    域和喀什噶尔,留给八刺的只是河中地区。八刺的继承者们不过是海都任意废立的属臣。

    现在,海都作为中亚的君主采用“汗号”,并攻击忽必烈。

    忽必烈把与海都战争的任务交给他的第四子那木罕(nomokhan或nomoqan),于1275年

    派他率军前往阿力麻里(今固尔扎附近,在伊犁河畔)。那木罕由一些宗王组成的一个杰

    出的参谋组陪同出征,他们中有脱脱木儿和那木罕的堂兄弟、蒙哥之子昔里吉。但是,12

    76年,脱脱木儿因不满忽必烈,劝昔里吉与他合伙进行反叛。他们两人背信弃义地拘捕了

    那木罕,并宣布拥护海都,把那木罕交给海部的盟友、钦察汗忙哥帖木儿。他们还劝说察

    合台次于撒里蛮和另一些成吉思汗宗王们参加反叛。海都于1277年从阿力麻里向哈拉和林

    进军,形势对忽必烈来说十分严峻,他把他最杰出的将领伯颜从中国召回。伯颜在鄂尔浑

    河畔打败了昔里吉,把他赶回到也儿的石河畔;而脱脱木儿逃到达唐努乌村的黠戛斯人境

    内,后来又在帝国先头部队的攻击下被赶出此地。受到这次挫败之后,昔里吉、脱脱水儿

    和撒里蛮之间发生争吵,昔里吉处死了脱脱木儿,昔里吉与撒里蛮之间也互相采取敌对行

    动。在采取了一些无目的的行动之后,撒里蛮捉住了昔里吉,向忽必烈投降,并把他的俘

    虏交给了忽必烈。忽必烈原谅了撒里蛮,但把昔里吉流放到一个岛上。此后不久,1278年

    ,那木罕王子被释放。这个反忽必烈同盟由于成员们素质差而失败。

    但是,海都与忽必烈仍处于交战状态,他起码具有领导者的气魄。海都作为叶密克、

    伊犁河流域、喀什噶尔的主人和察合台诸王的宗主(他已使察合台的领地缩小到河中地区),正如忽必烈是远东的可汗一样,他是中亚的真正可汗。1287年,海都组成了新的反忽

    必烈同盟,参加同盟的有蒙古帝国系各支的首领:成吉思汗弟弟们的后代。宗王中有乃颜

    、势都儿和哈丹。乃颜,或者是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或者是成吉思汗异母

    弟、别里古台的后裔,其领地在满洲地区;他是一位聂思托里安教徒,马可…波罗坚持认

    为在他的旗帜(或称纛)上画有十字。势都儿是成吉思汗大弟哈撒儿的孙子。哈丹是成吉

    思汗二弟哈赤温的后裔。他们在东蒙古和满洲地区都占有封地。如果海都从中亚和西蒙古

    带来的部队与乃颜、势都儿和哈丹在满洲集合的部队会合的话,那么,对忽必烈来说,形

    势将变得十分危险。

    忽必烈迅速行动起来。他命伯颜代替他驻守哈拉和林,阻止海都。他本人亲自率领另

    一支蒙军前往满洲,随之而行的有成吉思汗最信任的伙伴博儿术的孙子,玉昔帖木儿将军。帝国舰队从长江下游的中国港口出发,带着这次战争所需的大批物资在辽河口登陆,这

    一仗将决定蒙古帝国的命运。乃颜的军队在辽河附近扎营,以蒙古的方式,用一排马车保

    护着。忽必烈当时是72岁,坐在由四只象驼着,或拉着前进的一座木塔上指挥作战。拉施

    特记道,这次行动十分艰巨,在一段时期内,胜负难分。结果,无疑是忽必烈获胜了,正

    如中国史所记,是由于忽必烈军队在人数上占优势,也是由于他把中**队与蒙古军队有

    效地联合起来。乃颜被俘,作为成吉思汗的侄孙子,忽必烈赐他不流血的死,即将他在毡

    毯下闷死(1288年)。那些站在乃颜一边的聂思托里安教教徒们有理由担心会遭到报复,

    但是,忽必烈认为基督教对这次反叛不负有责任。忽必烈之孙、未来的皇帝铁穆耳完泽笃

    (temtiroljaitu)由于粉碎了哈丹和镇压了满洲及其毗邻的蒙古地区而完全制止了进一

    步的叛乱。

    海都干涉远东事务的希望成了泡影,但是,他仍是杭爱山以西的西蒙古和突厥斯坦的

    君主。忽必烈的一个孙子甘麻刺(ka-mala)王子担负着守卫杭爱山边境地防止海都入侵

    的任务,结果他被海都军打败,并被围困在sè楞格河附近,在费尽了努力后才逃脱。忽必

    烈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感到有必要亲自前去扭转形势(1289年7月)。但是,海都按游牧方

    式已经远遁。1293年,留在蒙古统率帝**队的伯颜,以哈拉和林为基地,成功地发动了

    一次对叛军的远征。同年,忽必烈之孙、铁穆耳王子取代伯颜统率军队。伯颜成了忽必烈

    的宰相,他在忽必烈去世后不久,于1295年去世。

    忽必烈生前未能看到反海都之战的结束。当这位大皇帝于1294年2月18ri去世时,窝

    阔台家族的首领仍然是杭爱山以西的蒙古和中亚的君主。忽必烈的孙子、继承者铁穆耳完

    泽笃(1295-1307年在位)继续了这场战争。当时海都的主要盟友和属臣是统治着突厥斯

    坦的察合台兀鲁思首领都哇。在1297年至1298年期间,都哇发动突然攻击,捉住了汪古部

    勇敢的阔里吉思王子(即乔治,在此可以回顾一下,汪古部人是聂思托里安教教徒),他

    是铁穆耳皇帝的女婿,正统帅着在蒙古的帝**队。当时都哇企图袭击另一支帝**队,

    即由保卫着唐兀惕边境(甘肃西部)的阿难答王子统率的军队。但是,他本人却意外地遭

    到袭击,只得逃跑。为报此仇,他处死了他的俘虏阔里吉思(1298年)。

    1301年,海都作了进攻帝国的最后一次努力。这次有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许多宗王

    参加。他向哈拉和林进军,和林当时由铁穆耳皇帝的侄子海山王子镇守。1301年8月,在和

    林与鄂尔浑河左岸支流塔米尔河之间展开一场大战。结果海都战败,并在撤退中死去。

    海都之子察八儿在塔尔巴哈台的叶密立地区继之为窝阔台兀鲁思的首领,扮演着同样

    的反皇帝的角sè,反对忽必烈家族的帝国权利。察合台兀鲁思首领都哇最初承认察八儿是

    他的宗主,但是,不久厌倦了这些无休止的反帝国战争,他劝说察八儿承认铁穆耳皇帝为

    宗主。1303年8月,两位宗王的使者到běi jing宫廷表示效忠,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它再次把

    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兀鲁思置于拖雷家族的藩属地位而恢复了蒙古的统一。接着,正像我们

    将要看到那样,都哇和察八儿之间发生争吵;都哇囚禁了察八儿,逼他交出东、西突厥斯

    坦(约1306年)。都哇死(约1306-1307年)后,察八儿约于1309年进攻都哇之子、继承

    者怯伯(kebek)汗,企图以此恢复窝阔台兀鲁思对察合台兀鲁思的霸权,但是,他被怯伯

    开打败,除了逃到中国大汗处避难外,别无选择。

    窝阔台兀鲁思就这样结束了。40年(1269-1309年)来,窝阔台家族在它的基地塔尔

    巴哈台的叶密立河畔统治着中亚,并与拖雷家族的命运抗衡。

    忽必烈的王朝,即中国的元朝,作为其他蒙古汗国的唯一的宗主而存在。běi jing成为远

    至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世界之都。

    为了更清楚地展现忽必烈和海都两个家族之间的斗争,我们不得不叙述到这一斗争的

    结束,即忽必烈死后的15年时。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考虑可以称之为“忽必烈内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