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定远,下滁州,得李善长与语,大悦,用掌书记。次年又下和阳,时郭子兴已卒。刘福通立韩林儿于亳州,欲檄朱元璋为副元帅,不受。此时朱元璋已恩威并著,豪杰归心,欲渡江取金陵,而患无舟楫,恰值巢湖寨水军元帅俞通海等率众万余,船千艘来降。元璋顾左右曰“吾事济矣 !”遂率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李善长、常遇春、邓愈、耿君用、毛广、廖永安,引水军东下。首克牛渚矶,进拔平府,耆儒陶安、李习等,率父老出迎。陶安因进言曰“方今四海鼎沸,豪杰并起,攻城屠邑,互相雄长,然其志皆在子女玉帛,取快一时,并无拨乱反正安天下之心。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以此应天顺人,而行吊民伐罪之师,天下不难定也。”元璋嘉纳之,既而取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分遣诸将取镇江、广德,皆下之。元璋以诸将推戴,始称吴国公。略定江右,自立为吴王,建百官。
又命孙炎往浙东,聘龙泉章溢、丽水叶琛、浦江宋濂、青田刘基四人同至应天。吴王迎至劳之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分争,何时定乎?”溢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吴王深以为然,皆重用之。后三次伐汉,拔江州,战鄱阳,围武昌,始平陈友谅,降其子陈理。
至正二十七年,始命元帅徐达、副将常遇春等,取平江路,火焚齐云楼,擒吴王张士诚以归。士诚妻刘氏缢死。继降方谷珍,遂尽有淮南、浙东、江西、荆楚之地。又命征南将军汤和,克福建,执陈友定,以至正二十八年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建元洪武,以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夏四月,征南大将军廖永忠平广东,征虏将军徐达、常遇春平河南,继克太原、甘肃;都督冯胜取潼关;六月平章杨璟取广右。
闰七月,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等,分道徇河北,连下卫辉、彰德、广平。顺帝始诏扩廓帖木儿领兵勤王。大明兵至通州,元知枢密院事十颜帖木儿,力战而死,顺帝大惧,乃诏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及丞相庆童留守燕京,自集三宫后妃、皇太子,夜半出居庸关北去,如上都,八月,徐达等克燕京,淮王帖木儿不花等皆死。
洪武二年,顺帝奔应昌府,洪武三年,殂于应昌。时征虏将军常遇春卒于军,李文忠遂代领遇春之众,进兵开平县、白海子、骆驼山,败元将太尉蛮子沙不丁、平章朵儿只八刺等之兵,遂督兵长驱大进,攻拔红罗山,直抵上都。连战皆捷,降其左丞盖元鲁,平章上耶罕,留守八失忽都余万等。再袭应昌府,元兵大败。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从数十骑逃去。皇孙买的哩八刺及皇妃宝玉,皆被擒获。李文忠以元帝既殂,想昔日灭宋,张宏范乃逼至航海不休,循环报复,亦入吾手。遂率兵穷追,大加捕剿,又降其众五万余人,直至北庆州而还。露布以闻,太祖以元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谥曰“顺皇帝 ”。
而封买的哩八刺为崇理侯。至是天下归一,而正统于是乎定矣。
第六章 留东外史
作者不肖生
第一章 说源流不肖生哓舌 勾荡妇无赖子销魂
民国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午后三时,尘雾半天,阴霾一室。
此时此景就是不肖生兀坐东京旅馆,起草《留东外史》的纪念。
这《留东外史》是部什么书?书中所说何事?不肖生著了这书有何好处?说来话长,诸君不必性急,待不肖生慢慢讲来。
原来我国的人,现在日本的虽有一万多,然除了公使馆各职员及各省经理员外,大约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公费或自费在这里实心求学的;第二种是将着资本在这里经商的;第三种是使着国家公费,在这里也不经商、也不求学,专一讲嫖经、读食谱的;第四种是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来的。第一种与第二种,每日有一定的功课职业,不能自由行动。第三种既安心虚费着国家公款,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不因不由的有种种风流趣话演了出来。第四种亡命客,就更有趣了。诸君须知,此次的亡命客与前清的亡命客大有分别。前清的亡命客,多是穷苦万状,仗着热心毅力,拼的颈血头颅,以纠合同志,唤起国民。今日的亡命客则反其事了。凡来在这里的,多半有卷来的款项,人数较前清时又多了几倍。人数既多,就贤愚杂出,每日里丰衣足食。而初次来日本的,不解日语,又强欲出头领略各种新鲜滋味,或分赃起诉,或吃醋挥拳,丑事层见报端,恶声时来耳里。此虽由于少数害群之马,而为首领的有督率之责,
亦在咎不容辞。
不肖生自明治四十年即来此地,自顾于四种之中,都安插不下。既非亡命,又不经商,用着祖先遗物,说不读书,也曾进学堂,也曾毕过业。说是实心求学,一月倒有二十五日在花天酒地中。近年来,祖遗将罄,游兴亦阑,已渐渐有倦鸟思还故林之意。只是非鸦非凤的在日本住了几年,归得家去,一点儿成绩都没有,怎生对得住故乡父老呢?想了几日,就想出著这部书作敷衍塞责的法子来。第一种、第二种,与不肖生无笔墨缘,不敢惹他;第三种、第四种,没奈何,要借重他做登场傀儡。远事多不记忆,不敢乱写。从民国元年起,至不肖生离东京之日止。古人重隐恶而扬善,此书却绌善而崇恶。人有骂我者,则“不肖生”三字,生固是我的美名,死亦是我的佳谥,由他骂罢。倘看此书的,不以人废言,贝怀肖生就有三层请愿一愿后来的莫学书中的人,为书中人分过;二愿书中人莫再做书中事,为后来人做榜样;三若后来的竟学了书中人,书中人复做了书中事,就只愿再有不肖生者,宁牺牲个人道德,续著《留东外史》,以与恶德党宣战。诸君勉之,且看此书开幕。
话说湖南湘潭县,有个姓周、名撰、字卜先的书生,四岁失了怙恃,依着叔父度日。他叔父原做木行生意;稍有积聚,中年无子,遂将周撰做自己的儿子教养,十六岁上替他娶了一房妻室。这周撰虽是在三家村里长大,,却出落得身长玉立,顾盼多姿。笑貌既逾狐媚,性情更比狼贪。从村塾先生念了几年书,文理也还清顺。乙巳年湖南学校大兴,周撰就考入了陆军小学。当时清廷注重陆军,周撰实欲借此做终南捷径。奈他赋体不甚壮实,每到了操场上做起跑步来,就禁不住娇音喘喘,香汗淫淫。住了半年,觉得不堪其苦。
那年湖南咨送学生“出洋,周撰就想谋一官费,然苦无门径。恰好他同学杨某,也因想得官费,求同县大僚某,修于封书,向湖北制台关说。那大僚作书的时候,原嘱杨某亲到湖北呈递,不料杨某的母亲病丁,不能前往。周撰知道此事,遂乘机诡言适有要事须往湖北。杨某不知是计,就托信与他带去。
周撰得了信,到私处拆开看了,就弄神通添了自己名字进去,径往湖北。投信之后,果然效力发生,得了一名留东官费,在日本混了几年。中国革命事起,留学生十九回国。周撰也跟了回去,在岳州镇守府,充了一名副官。那时岳州南正街茶巷子内,有一个同升客栈。这客栈的主人,姓翁,原籍浙江。夫妇二人,带着亲生女定儿,不知因何事到岳州,开此客栈,已有八九年光景。那定儿年纪虽在二十以外,然尚没有婆家,颇有几分姿色,远近有大乔的名目(岳州有小乔墓,故名)。
一日,周撰到栈内会朋友,无意中与定儿见了一面,两下里都暗自吃惊。周撰打听得是栈主女儿,没有婆家,想必可以利动,遂每日借着会朋友,与栈主通了几次殷勤。那革命的时候,在军界的人,谁人不怕?谁人不想巴结?况且周撰容仪秀美,举动阔绰,又是东洋留学生,栈主岂有不极力拉拢之理。
往来既熟,就时时与定儿眉眼传情。真是事有凑巧,一日,周撰到了栈内,恰好栈主夫妇均不在家,只有定儿一人坐在窗下。
周撰心中喜不自胜,忙跨进房去。定儿见是周撰,止不住红呈双颊,心中冲冲的跳动。慢慢立起身来,说了声请坐,就低着头一声不响。此时正是十一月天气。周撰看定儿穿了件竹青撒花湖绉羔皮袄,罩了件天青素缎坎肩,系条桃灰摹本裤,着了双纤条条白缎地青花的鞋;高高的挽了发结,淡淡的施了胭脂。
周撰见了这种娇羞模样,心痒难挠,也不肯就座,涎着脸儿挨了拢去,扯着定儿的手,温存说道“定姑娘,发慈悲,救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