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退保金明。一夕,夏州城上举火,比明,杂虏数千骑突至。从进遣先锋使宋温击之,虏骑败走。
秋七月,官军攻夏州,拒却之。
从进乘胜进攻夏州。州城为赫连勃勃所筑,坚如铁石。官军穴地道至城下,铲凿不能入。彝超兄弟登城,谓从进曰“夏州贫瘠,非有珍宝蓄积可充朝廷贡赋,但以祖、父世守此土,不欲失之。蕞尔孤城,胜之不武,何足烦国家劳费如此!幸为表闻,若许其自新,或使之征伐,愿为众先。”时四面党项万余骑,抄掠粮运,官军无所刍牧。山路险陕,关中民输斗粟束藁,费钱数缗,困敝不能供。明宗遂命班师,从进等还,军伍不整。彝超令部下逐之,官军遗戈弃甲,失亡甚夥。其后,有知夏州阴事者云“仁福畏朝廷除移,扬言结契丹为援,契丹实不与之通也,致朝廷误兴是役,无功而还。”自是李氏益轻朝廷。
按此李氏显据夏州之始。
冬十月,遣使请罪,仍授定难军节度使。
彝超上表请罪,求昭雪。明宗授定难军节度、检校司空、加检校司徒。彝超修贡如初。
后唐废帝清泰二年春二月,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卒。弟彝殷代。
彝超奏己疾病,以弟行军司马彝殷权知留后。彝殷遂代为节度。
晋高祖天福二年春正月,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晋祖以皇基初造,诏彝殷与湖南节度楚王马希范、凤翔节度西平王李从 严并加官及封邑,示普恩也。
晋出帝天福八年春三月,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加检校太师。
时以楚王马希范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彝殷亦加官。
按李氏自后唐入晋,非有大功可纪,而晋爵拜官,书不胜书。前贤谓乱世之爵赏不足以服人,适足以骄人,其以此夫。
秋七月,绥州刺史李彝敏作乱,奔延州。
彝敏结夏州衙内指挥拓跋崇斌袭州城,事泄。彝殷擒斩崇斌,出兵袭击。彝敏败,与弟彝俊等五人弃州挈骨肉二百七十口奔延州,当州押送赴阙,称与兄彝殷偶起猜嫌,互相攻击故也。
八月,彝殷表李仁裕知绥州。
仁裕在宥州多战功,西羌服其威猛。彝殷以绥州新乱,奏使权知州事。出帝从之。
九月,李彝敏伏诛。
彝殷表奏彝敏作乱状。出帝谕“彝敏潜结凶党,显恣逆谋,骨肉之间,尚兴屠害,照临之内,难以含容。”命执送夏州,令彝殷斩之。
按彝敏执送夏州,彝殷奉王命斩之,用以警蕃部之不靖者。揭书“伏诛”,则贼臣之罪正,而天讨之严著矣。
天运元年春正月,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起兵助攻契丹。
契丹自后魏始见中国,至唐而盛。其地北接室韦,东邻高丽,西界夷国,南至营州。种分八部,部有大人,常推一大人为王,建旗鼓统之,三年则以次相代。唐末有阿保机者,灭七部一之,僭称帝号。阿保机死,子德光嗣。后唐清泰二年,晋高祖起兵河东,遣使求助,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为谢。德光亲将兵五万会之,遂灭唐社。终高祖世,奉事不衰。出帝立,从天平节度景延广议,称孙不称臣。契丹遣使责让,延广以言触之,契丹主怒。会平卢节度杨光远叛,引契丹兵由马家口入寇。彝殷合蕃、汉兵四万自麟州渡河侵契丹西境,以牵制之。
按《纲目》书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侵契丹以救晋。夫“救”,善词,亦急词也。当契丹入寇大河以南,诸镇袖手,独彝殷侵入其境以挠兵势,故书以善之乎?然考晋自延广挑衅,北虏南牧,一败于鸦鸣谷,再败于戚城,三败于马家口。即无彝殷之众,晋力尚足相当。迨开运二年,滹沱师溃,将帅北降,此时望救孔殷,不闻夏州一卒渡河。何耶?兹不书“救”而书“助”,以见彝殷此举无关于晋之缓急,然仍不没其善也。
西羌 夜母族乱,绥州刺史李仁裕击之,败死。
羌性强悍,帐族有生熟户连接汉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居深山僻远,横过寇掠者谓之生户。其人多有世仇,不相往来。
遇战斗,则传箭相率,其从如流,俗尚然也。 夜母乃西羌熟户。仁裕在州颇事威福,蕃性不便。 夜母举族谋乱走南山,仁裕率所部追击,战败,为所杀。
夏四月,授彝殷契丹西南面招讨使。
出帝以彝殷协助有功,故有是命。
汉隐帝乾祐元年春二月,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兼侍中。
隐帝以登极恩命,彝殷与湖南节度楚王马希广并进秩。
三月,请讨西羌。
彝殷上表贺,请讨叛羌 夜母族,为李仁裕报仇。率众屯境上。庆州请益兵为备。隐帝以司天言今岁不利先举兵,逾止之。
夏六月,河中李守贞遣使夏州,乞援。
护国节度李守贞久蓄异谋。是时汉室方新,嗣君才立,自谓举无遗策,发兵扼潼关,称秦王。遣人赍蜡书、重币至夏州求援。
秋八月,彝殷出兵次延州。
彝殷闻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与守贞连衡,陕州节度白文珂攻之不克,乃亦出兵逼延州,为守贞声援。已,隐帝遣枢密使郭威赴河中节制诸军,掘长堑、筑连城困之,彝超遂抽师回。
按《纲目》书汉护国节度使李守贞反。“反”者,逆词也。出师以援逆,是亦反而已。然书“次于延州”,“次”者,缓词。何氏休曰从义兵缓而后者功薄,从不义兵缓而后者恶浅。是则彝殷之罪,可从末减,故不书“反”而书“次”,以原之。
冬十一月,上表自陈。
延州节度高允权素与彝殷不协,夏州兵虽退,允权以闻。
彝殷上章自诉,纷然互讦,隐帝赐诏和解之。
乾祐二年春二月,以静州隶定难军,李彝殷上表谢。
彝殷见中原多故,有轻傲之志。藩镇有叛者辄以兵阴助之,邀其重赂。朝廷知其事,亦以恩泽羁縻之。史臣曰“拓跋据银、夏,是时渐以桀骜,遂成宋朝继迁之乱。
按此定难军属有五州之始。
秋九月,赐兼中书令。
隐帝因河中平,命彝殷与两浙节度吴越国王钱宏俶、湖南节度楚王马希广并加官。
周太祖广顺元年春正月,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复封陇西郡王。
陇西本仁福旧封。是时周祖新立,复封荆南节度高保融为渤海郡王,彝殷亦复旧爵,然彝殷未尝表贺也。
夏五月,遣使附于北汉。
周祖杀湘阴公刘赟,夷夏胥怨,赟父钧起兵太原,称北汉。
彝殷遣使奉表附之。
按夏州当五代之时,自开平讫显德终始五十三年,暮楚朝秦,充然无复廉耻。然其表附北汉,则有可取焉。盖郭威篡夺汉祚,弑湘阴公,四方藩镇靡然从之。于时北顾太原,危如一线,彝殷独以边方慕义,力扶孱弱,是真不以成败利钝之见存于中者也。
广顺二年冬十二月,北汉麟州刺史杨崇训求援于夏州,不应。
初,麟州土豪杨信自为刺史,受命于周。信卒,子崇训嗣。
同彝殷以州降北汉。至是,为郡羌所围,乃求救于夏州。彝殷不赴。
显德元年春正月,定难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加太师、侍中、兼中书令、同平章事李彝殷晋西平王。
周祖以疾祀圜丘,改元,大赦,内外职官并加恩。于是荆南高保融封南平王,彝殷亦封西平王。
按五代之际,篡乱相仍,豪杰蜂起,称帝、称王不可枚举。后世史臣,摭其遗事,特于纪、传、表、志外立为世家,盖尊之也。李氏坐拥河西,自思恭至彝殷已传六世。使其先妄自称尊,谁得禁之。乃于朱梁始膺王号,后唐继进朔方,迨周显德改元爵晋西平,遂得与吴越、荆南并列。夫律以《春秋》之义,李氏固未得为纯臣。然与五代诸世家较,不特遥遥华胄足以推重当时,即其服事中朝,保辑境内,归往之谓王,当之庸有愧乎!故具官书封,以见有土、有爵、有世系,若列入世家,可谓名称其实矣。
秋七月,加守太保。
世宗新即位,覃庆诸侯,彝殷于是月辛巳,与南平王高保融并进秩。
周世宗显德二年春正月,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以兵塞府州路,既而罢之。
夏州为缘边大镇,李氏世秉节旄,素自贵重。元年五月,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入朝。世宗置永安军于府州,即以德扆为节度。折氏晚出,彝殷恶其职与己埒,以兵塞路,不许通诏使。
世宗谋于宰相,对曰“夏州边镇,朝廷每加优恤;府州偏小,得失不系轻重。且宜抚谕彝殷,庶全大体。”世宗曰“德扆数年来,尽力以拒刘氏,奈何一旦弃之!且夏州惟产羊、马,百货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