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中为臣,将自家统治下的几千里江山拱手献上,自那时起李家方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然而从武德七年开始,太子秦王两股势力争夺储位的内部战争便正式打响,使得当时的皇帝李渊头痛欲裂疲于应付,自然就没有精力和心情就新朝的国家大政进行讨论,更不可能就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如果真的那样做的话,只怕朝堂就将变成原东宫系人马打击秦王的主战场,毕竟谁都知道“杨广情结”是皇帝的最大心病。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九日,显德殿中展开了一场关系大唐王朝未来命运的大讨论。
在座的文武臣僚们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尚书右仆射赵国公封伦为首,主张以宽简治政,执行轻徭薄役与民休息的国策,畜养民力发展经济之道,先富国而后强兵,说白了就“文帝之政”,也就是以黄老之道治天下,这一论调得到了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一大批原天策府臣僚的支持。而另外一派则以尚书左仆射宋国公萧瑀为首,认为天下大乱之后,法度废弛盗贼遍野,王道不存,治乱世当用重典,这个时候正是要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明辨赏罚之制,非此则不能致太平之世,说白了就是行“商鞅之政”,也就是以韩非之术治国,这一派支持的人比较少,倒是有一些不大懂政治之道的武将们赞成。而大唐立国以来册拜的唯一一位外姓三公司空裴寂却被摒除在了这次国家大政讨论之外,未能与会。
在显德殿上,萧、封两位“相公”唇枪舌剑唾沫纷飞辩得不亦乐乎,而作为君主的李世民则歇着身子倚在座席上微笑不语,根本看不出他究竟更倾向于哪一种观点。
“……儒者称恕道,佛家倡慈悲,萧相素以释儒兼修着称,无论是孔圣人还是释迦牟尼佛,有哪个是大讲杀伐之道的?汉文帝倡黄老,遂有文景武昭宣,煌煌前汉极盛之世,文治武功旷绝古今。秦始皇和隋文帝倒是用法家谬说,结果如何?历二代而亡其国!自尧舜三代以降,有闻以礼治国而致大同者,以儒治国以致太平者,以无为治国而致盛世者,何曾闻以法治国而得长享国祚者?”封伦端然稳坐侃侃而谈,一派仙风道骨模样。
萧瑀怒容满面地昂着头道:“诸葛孔明千古第一名相,魏武帝天下归心之雄者,其文治武功垂治千秋万世,若韩非之法不可恃,何以此二人皆崇法治之道?”
封伦微笑答道:“诸葛亮以法治蜀则蜀弱,魏武帝以法立魏则魏亡,正可见法之一道,本不足恃!”
李世民见萧瑀脖颈上青筋暴起,用手指着封伦,却哆嗦着说不出话来,笑道:“蜀汉弱因地理偏僻人丁稀少国力不足,而魏亡于司马氏,与孔明武帝无干,德彝这是诡辩了……”
封伦笑着起身谢罪,李世民忙摆手让他坐下,抬起头望向站立在右班最末位置的一位朱袍官吏道:“魏玄成,你这个谏议大夫为何不说话?”
魏徵正冠出列,走到大殿中央面向皇帝一躬道:“臣在想一个问题,想得入神,故而不曾说话!”
李世民摆了摆手,示意他说下去。
魏徵环顾了殿内的公卿们一眼,缓缓道:“请问陛下及各位公卿阁僚,前隋之亡,究竟是亡在隋文帝手上还是亡在隋炀帝手上?”
封伦张口答道:“当然是亡于炀帝,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玄成何以疑问及此?”
魏徵没有回答封伦的问话,却冷然继续问道:“敢问封相,以相公之才具,比之隋炀帝如何?”
封伦沉吟半晌,答道:“若论才具,伦颇有不如!”
魏徵微笑道:“以炀帝之才具,大隋仍不免亡国之运,今相公才不及炀帝而高居相位,如何能保大唐不蹈前隋亡国之覆辙?”
封伦脸上勃然色变,他咬着牙思忖半晌,魏徵这一问竟是答不上来。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看了看抚案沉思的李世民,开口道:“隋炀帝是天子,封相公是宰相,以宰相比天子,玄成这一比似乎不妥!”
魏徵点了点头,抬头目视着皇帝问道:“敢问陛下,以陛下之才具文采,比之隋炀帝如何?”
封伦终于拍案而起:“大胆,魏徵,你竟敢以前隋亡国之无道昏君比之今上,简直狂妄悖逆已极,难道不惧一死么?”
众人面面相觑,封伦说的没有错,不过此时并非中朝,又没有殿中侍御史在侧,更何况魏徵身为谏议大夫,虽然问得无礼,却正是职责所系。只是即便如此,当着皇帝的面问出这样的话来,却也着实有些胆色了。
满朝文武之中,只有坐在萧瑀下首的长孙无忌心中暗暗赞了声:“好汉!”其余人等都面面相觑,不知这个局面如何收场,就是萧瑀,虽然看到封伦被人问得张口结舌心中大觉解气,却也不敢在这个事情上冒着被连累降罪的风险站出来替魏徵说话。
“论才具文采,我不如隋炀帝!”坐在御床上的皇帝淡淡一笑,气定神闲地道。
公卿们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大殿中骤然间紧张起来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
魏徵点了点头:“所以臣以为,以隋炀帝之才具文采,本不至国亡身死。隋室之亡,炀帝固然有责,但更应膺其责者,却是炀帝之父文皇帝……”
李世民精神一振,摆手道:“玄成此论当真是闻所未闻,卿试言之!”
魏徵沉了一下,整理了一番思路,道:“自汉以来,士族门阀与皇室共治天下,此制虽历百年而不衰。即便朝代更替鼎器迁移,高门之势却不能稍遏,这却是为了什么?”
他说到此处陡然间提高了声调:“那是因为天子只有一个人,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只有一位天子,九州四海归天子一人所有。民政军务天文地理吏治民生百事纷繁杂绪,若天子一人理之,则纵有三头八臂,恐怕亦不能周全环顾。自汉高祖建制长安,设三公九卿以治天下,三公者总揽天下民生军事监察之权,而天子则垂拱九重,分封诸王侯于四方,以九卿供奉天地人神及人主之所需。天子虽然抚有万方,却毕竟不是神只,既不能识周天之事,亦不能行九州之政。自汉以来,州有牧使,郡有守臣,县有令丞,其职责便是代天子阅一方之事,行一方之政,牧养一方之民。四方如此,中央亦然。天下民生政务,归于政府,上于丞相;天下军事征伐,归于帅府,上于太尉;而王侯公卿百官之监察督促,归于兰台,上于御史大夫,如此文景方能无为而致文景盛世。至汉武帝,废太尉总军权于先,阙丞相弃政府于后,军国事渐归台阁,所谓录尚书事者天下便视为丞相,经魏晋数百年变迁,渐成定制。后晋衣冠南渡,人君者罕有出类拔萃之才,国祚却仍得延续,何也?那是因为先有桓符子总揽军政在前,后有谢东山只手擎天于后,故而江南半壁虽残,却渐成清明乐土……”
“是故后汉君王无道,却有魏武收拾江山整理上下安定四方……”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喟然叹道。
众人一愣,怎么也听不出这位皇帝的大舅子这番感叹究竟是褒是贬。
“玄成公,请讲下去,朕正听着呢……”皇帝却没有理会长孙无忌的插话,目光炯炯地盯着魏徵说道。
他挥手道:“殿中省,给玄成设坐!”
大殿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叹之声,历朝历代,只有正经的宰相才在皇帝面前有座位,隋定制以前只有三公三师和尚书省的三位长官才有君前坐而论道的资格,包括侍中和中书令的座位都是仁寿元年才增设的。李世民登基后虽然允许一些特殊的大臣“参议朝政得失”,但毕竟和真正的宰相阁老还差得远。却不知魏徵这一席座位究竟是仅只今日得坐还是日后可以长久地坐下去。
第48章 虚张声势;李世民单骑震退百万突厥兵(2)
魏徵也不谦逊,一躬谢恩之后便在殿中省值日官取过来的坐垫上坐了下来,继续道:“其实朝中仕官偏取高门大阀并非其他缘故,做官的人职在治理教化,总要读过些书才好,便是阵前杀伐的将军校尉,要想掌帅印,也一样要读书。然则天下之大,并非是人人都有读书的机会,只有世家子弟家产殷实,才读得起书,自文帝开明经进士科举之道,天下寒门便也有了晋身之阶。文帝这举措原本是极好的,奈何文帝经历了北朝历代变迁,自家便是权臣篡位,对宰相之权威压至重逼迫君权的故事芥蒂在胸。故而定鼎之后便极力压制相权,用人行政往往圣躬独断。其实这是弃垂拱而择独治之道,文帝猜忌大臣,这已是天下皆知的实情。说起来其实独治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能用作千秋万代之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