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守恩见了,知道这个地方再也不能作为地穴了。因为没有人会把墓地选在一个大水塘里,何况是皇帝的陵寝呢?他命令立即停工,赶紧向雷允恭汇报,请他定夺。

    雷允恭立即找丁谓商量,说陵寝挖到泉眼上,地穴变成了大水塘,娄子捅大了。

    丁谓有心庇护雷允恭,有些犹豫不决,没有及时向太后报告这件事。丁谓也是奸诈一世、糊涂一时,这样的大事情是蒙混得过去的吗?

    恰好内使毛昌达从陵墓的工地上回来,见丁谓还没有把墓基透水的事故奏报太后,便直接向刘太后奏明了墓基透水的事情。

    刘太后立即召见丁谓,责问他陵墓透水为何不上奏。丁谓不能再隐瞒了,奏请太后派人去踏勘,重新选址。

    刘太后派人前去勘察,派去的人回来说,还是原先勘定的墓地最好。刘太后不放心,诏命王曾亲自去一趟。

    王曾是位忠臣,对丁谓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扰乱朝纲的作为,一直不满,早就想除掉丁谓这个奸佞,只是苦于丁谓权势太重,加之又深得太后的信任,没有办法击倒他。他一直在等机会,除掉这大奸之臣。

    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王曾的机会来了。他奉命去了一趟墓地,回来请求单独见太后,在刘太后面前狠狠地参了丁谓一本。他对太后说,他奉旨到山陵去勘察后发现,原先选定的陵墓地穴位置本来就很好,是不能改动的,改动后的墓穴正在泉眼上,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水坑,根本就不能作为墓地了。他指控丁谓包藏祸心,指使雷允恭把先皇墓穴移入绝地,是怀有险恶的用心。

    刘太后听后大怒,立即传召冯拯,命他即刻捕拿丁谓、雷允恭等一众更改先皇陵墓建造图纸的人,一并交大理寺治罪。

    冯拯听谕后吓得目瞪口呆,有心要庇护丁谓,不由得迟疑起来。刘太后怒斥道:“怎么这等迟疑!你也想与丁谓同谋吗?”

    冯拯脑子转得快,连忙说道:“臣怎敢与丁谓同谋呢?只是以为,皇上初承大统,先帝尚未入土为安,现诛除大臣,恐天下震动,故此稍有犹豫,想筹得个较宽大的办法。”

    刘太后怒意稍解,便叫冯拯先拘捕雷允恭等人再说。

    冯拯遵旨退出,立即派发兵丁逮捕了雷允恭、邢中和等人。

    皇帝的陵寝事关祖庙,事关国体,陵寝出了问题,是惊天大案。案情重大,情况也不复杂,审理案件也只是走过场。一审过后,雷允恭、邢中和便判了极刑:杖死,没收家产。

第二篇 守成之君 第35节:丁谓的好运到头了

    3。丁谓的好运到头了

    丁谓的好运估计要到头了,他正在为改动陵寝建造计划躲过一劫而暗自庆幸的时候,另一项罪行又爆发了。

    刑部在查抄雷允恭的家产时,竟然抄出丁谓委托雷允恭命后苑工匠打造金酒器的密书,以及雷允恭请丁谓荐保管辖皇城司暨三司衙门的书信。抄家的人抄出了这些来往书信后,直接送进宫中。

    刘太后见了这些证据,暴跳如雷,立即召见王曾,将丁谓、雷允恭两人的来往书信交给他看。

    王曾看过书信后,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常听群臣议论,说丁谓与太监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扰乱朝纲,臣尚且不信,今天看了这几封书信,果然所言非虚。”他稍停了一会儿,接着说道:“外臣与太监相勾结,狼狈为奸,祸起萧墙,祸国殃民啊!丁谓视群臣于无物,将太后玩弄于股掌,欺辱皇上,欺辱太后啊!”

    刘太后听了王曾的说辞,决然地道:“丁谓实在是个乱臣贼子。如果正直忠纯,怎肯交结宦官,做此等不法的事呢?如果不立即重办,怎么能整肃朝纲呢?”

    次日,皇上临朝,太后垂帘听政,只听太后在帘后对群臣说:“丁谓身为宰相,与宦官相勾结,人格卑污至极。他以前同雷允恭向中宫奏事,都说已与大臣们讨论过了,所以本宫一概诏允,现在对证起来,竟都是他一人所为。营办先帝陵寝、擅自改动陵墓的建造计划,如果不是枢密使王曾前去察看明白,几乎误了大事。这样的乱臣贼子,真是罪不容诛!”

    刘太后的口谕,给群臣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丁谓要倒霉了。

    冯拯、曹利用等人过去是丁谓的铁哥们,这时候担心丁谓的案子牵连到自己,立即站出来与丁谓划清界限,跪下表态,说自先帝仙逝以后,所有的政事都是由丁谓、雷允恭两人议定的,但对群臣都说是宫中的决定,臣等也分辨不清,到底是宫中的意见,还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所以,只要是他说的,我们都遵照执行。幸亏太后圣明,察觉到丁谓胡作非为,这是社稷的幸福啊!

    任中正仍然想保丁谓,站出来说:“丁谓虽然有罪,但是受着先帝顾托的重任,还是要请求依律议功才是。”

    王曾冷笑一声,驳斥道:“丁谓真忠,就不应该得罪宗庙,这样的人还能议功吗?”

    王曾这是步步紧逼,下定决心要将丁谓这个奸佞从宰相之位拉下来。接下来的结果就是,太后传下口谕,命中书舍人草谕,罢免丁谓的宰相之职,降为太子少保,撵到西京洛阳去了。任中正也没有幸免,逐出京城,出知郓州。

    提拔王曾同平章事,吕夷简、鲁宗道参知政事,钱惟演枢密使。

    吕夷简是吕蒙正的侄子,从前赵恒封岱祀汾,两过洛阳,都住在吕蒙正的家里,当时他就问吕蒙正,他的几个儿子中是否有可堪大用之人。吕蒙正答说,几个儿子都是庸才,唯侄子吕夷简有宰相之才。赵恒回京之后,即召吕夷简进京做官,直至提拔为知开封府,颇有政声。

    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之子,博学能文,与杨亿、刘筠齐名,曾任翰林学士兼枢密副使。

    鲁宗道曾为右正言,刚直无私,赵恒常称他为鲁直。

    王曾即请太后匡辅新君,每日垂帘听政,太后也同意了。自此,朝廷进入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

    二人生何处不相逢

    1。人生何处不相逢?

    丁谓罢相逐出京师之后,满以为西京洛阳是他人生的归宿,谁知祸不单行,又有一件祸事爆发了,而且牵扯到他的身上,他的霉运还要继续走下去。

    有个女道士叫刘德妙,经常出入丁谓的家,丁谓找她来,就是叫刘德妙托词太上老君,伪言因果报应、人间祸福,借以蛊惑人心。丁谓的三儿子丁玘是个好色之徒,见刘德妙颇有姿色,便与她眉来眼去,时间长了,两人便勾搭成奸,丁谓并没有发觉这件事。丁谓在家里供奉一座老君法像,每天夜晚,刘德妙在后花园设醮坛祭拜神灵。夜深人静的时候,丁玘便前往后花园,在醮坛旁同刘德妙做那苟且之事,两人成了一对露水夫妻。

    雷允恭也经常到丁谓家里祈祷,认识了刘德妙。赵恒驾崩之后,他将刘德妙带进宫中谒见太后,装神弄鬼,向刘太后说一些宫中过去之事,而且每说必中。其实,这都是雷允恭从中捣鬼,所说之事都是雷允恭事先告诉她的。

    刘太后不知雷允恭伙同刘德妙在捉弄她,见刘德妙每说必中,认为刘德妙是神仙,对她非常信任。刘德妙带一龟一蛇进宫,谎说是在谓家山一个深洞里发现的,是真武座前的龟蛇二将。丁谓又作龟蛇颂,说是混元皇帝赐给刘德妙的。

    刘太后虽然不是一个很相信怪诞的人,但刘德妙、丁谓、雷允恭几个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得将信将疑起来。

    丁谓的案子爆发后,刘太后便对刘德妙起了疑心,命人拘捕刘德妙,并对她严加刑讯。刘德妙受刑不过,招供说所有的一切,都是丁谓和雷允恭两人叫她这样做的,并还供出了与丁玘的奸情。

    丁谓受到这件事的牵连,罪上加罪,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他的儿子丁玘因奸情案,也一并除名,贬为庶民。

    学士宋绶,奉旨草诏,前面几句话说:

    无将之戒,旧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朝野之人得知丁谓倒了,无不拍手称快,说这是天理昭昭,因果相报,丁谓终于遭到了报应。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丁谓到崖州要经过寇准的贬所雷州,丁谓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想去见见寇准,岂知寇准的家丁们听说丁谓要从这里路过,早就摩拳擦掌要去整死他。寇准知道了这件事,派人拿只蒸羊堵在雷州边境送给丁谓了事,然后把家门一关,给家丁们放假,让他们尽情赌钱,直到丁谓走远才放家丁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