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经过一天奔波,虽然说速度并不快,但仍然是人困马乏,于是传令各营停止前进,就在陈桥驿安营扎寨,休息一晚,明日再行。
赵匡胤身边的亲信楚昭辅走出营盘,正想到处溜达溜达,远远看见前军散指挥使苗训独自一人站在野外的山坡上,仰首望天,察看天气变化,他悄悄地走到苗训的身边,笑着问道:“苗先生,一个人在这里,看什么呀?”
苗训回头一看,见是楚昭辅,手指西边的天空说:“你看,天上太阳的下面,还有一个太阳。”
楚昭辅抬头一看,天上果然有两个太阳,两个太阳相隔不远,若隐若现,熔为一团黑光,过了一会儿,一个太阳消失了,天空仍然是一个太阳,而这太阳,比刚才两个太阳的光彩更加明媚,更是紫云环绕,绚丽多彩。
天上同时出现两个太阳,是日晕的一种特殊形式,叫幻日,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
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它们偶尔会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时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当这许多的冰晶在朝阳或夕阳附近时,光线从冰柱的一个侧面射入,又从另外两个侧面射出,产生了反射和折射,就产生了两个太阳,甚至多个太阳的奇妙景观。它们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
楚昭辅看到天现两日的现象,询问苗训,是吉祥之兆,还是不祥之兆。
“这很难说。”苗训煞有介事地说,“说是吉祥之兆吗?固然是不错,但说是不祥之兆,也未尝不可。”
楚昭辅哈哈大笑,说苗训胡说八道,一种事物,就是一个征兆,主吉就说主吉,主凶就说主凶,不可能模棱两可,既说主吉,又说主凶。
苗训神秘地说:“这就是天命,你看见天空的两个太阳,先消失的那个太阳应验在幼帝身上;留下的那个太阳应验在点检身上。对于幼帝来说,这是不祥之兆,而对于点检,则就是吉祥之兆。这一个征兆,岂不是两种结果吗?”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28节:陈桥兵变
楚昭辅问道:“什么时候应验?”
苗训活灵活现地说:“天象已现,应验就在眼前。”
两人一边说,一起走下山坡,各自归营。
没过多长时间,天空出现两个太阳,一个阳光灿烂,一个即将坠落,灿烂的是都点检、坠落的是幼主的谣言,迅速在军营中传开。
点检的中军帐里走出了两个人,一个是郭廷斌,他是赵匡胤的亲信,一个是赵普,他是赵匡胤的随军掌书记。
郭廷斌出了中军帐,回自己营中打个转,然后骑上快马,向汴梁方向绝尘而去。
赵普出了中军帐,四处转悠了半天,不时找人聊上几句,有时是神秘兮兮,有时是慷慨激昂,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骚动。
3。陈桥兵变
都押衙李处耘的帐篷里,都指挥、江宁节度使高怀德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当今皇上还是一个小孩子,我们拼死拼活地去冲锋陷阵,挣下的汗马功劳,谁人知道?不如应天顺人,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去北征。”
李处耘说这是件大事情,必须先禀明都点检后才好执行。好在点检的亲弟弟赵匡义也在军中,叫他先去摸摸底细,看点检的意思如何,再作处理。
众人马上找来赵匡义,向他说明了情况。赵匡义建议先同掌书记商量。大家找来赵普。赵匡义将情况向他说了一遍。
赵普对大家说,“点检作天子”之事已在军营传开,各营将士都齐集在营门口,甚至有人声言,如果点检不肯即位,大家散伙各自回家种田去。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李处耘见大家说得差不多了,就请赵普拿个主意,赵普似乎胸有成竹,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安排,然后手一挥道:“今天夜里安排停当,明天早晨就可以行事,到时点检即使不允,可就由不得他了。”
天刚蒙蒙亮,众将冲着中军帐高呼万岁。守门卫兵制止说,点检还没有起床,请大家不要高声喊叫。
有人对卫兵说,今天大家要拥立点检为天子。只见赵匡义拨开众人,径直走进中军帐,告诉赵匡胤,说众将在帐外等候了一夜,欲立点检为天子,即拥立赵匡胤做皇帝。
“这怎么可以?”赵匡胤推辞道,“众将欲图富贵,陷我于不义,这情有可饶,你是我的亲弟弟啊!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赵匡义回答道:“话不能这样说。古有明训:‘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请兄长不要顾虑重重。从前曾有老僧赠兄偈语,内有‘两日重光,囊木应谶’,这两句话,现在已经应验,有何不可为呢?况且,三军归心,都说点检如不从我们之言,情愿回家种田。如果将士就此散去,兄长岂不是成了有罪之人吗?兄长不妨就做了天子吧!”
赵匡胤似乎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于是说道:“等我出去看看,再作打算。”
赵匡胤刚刚走出帐篷,众将齐声高呼:“三军无主,愿拥戴都点检为天子。”
“不行!不行!”赵匡胤推辞说,“大家还是选有德的人来当天子吧!”
正在这个时候,高怀德手捧了一袭黄袍,上前就要披在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正欲穿上这袭衮龙袍时,突然有一个人挤上前挡在他们两人中间,冲着高怀德说:“怎么了?你要陷都点检于不义呀?”
这个人正是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匡义。
“我怎么是陷点检于不义呢?”高怀德冲着众人问道,“点检为天子,是人心所向,你们说是不是?”
“点检为天子!点检为天子!”众人异口同声地大声喊叫。
赵匡胤先是一愣,心里想,刚才是你请我出来做天子的,怎么突然又出来捣乱了?略一思索,恍然大悟,立即冲着众人一拱手道:“事关重大,怎么能够如此仓促?况且,我世受国恩,怎么能够妄自尊大,做这种不仁不义之事呢?”
赵普大声说道:“天命所归,人心所向,明公如果再要推辞,反而是上违天命,下逆人心。如果要为周家着想,请以后善待幼主、优待故后就是了。这样,也算是善始善终,不负先皇。”
说到这里,众将士将赵匡胤拥上马。
赵匡胤还是不放心,拉住马的缰绳,对大家说:“我有号令,你们大家都听从吗?”
所有的人都跪下了,齐声答应愿意服从命令。
赵匡胤又说:“太上皇和恭帝,我当北面事之,你们不得冒犯;京城的各位大臣,都曾和我同殿为臣,你们不得欺凌;朝廷的库藏、百姓的家里,你们不得侵扰。这些,你们都做得到吗?”
众将的回答是三个字:“做得到!”
赵匡胤正色道:“如果服从我的命令,以后必有重赏,否则,不但要按军法从事,还要祸及妻儿,绝不宽贷。”
众将全都拜伏于地,声称愿意服从命令。
该走的过场都走过了,赵匡胤在众人的簇拥下,准备率兵返回京师,正准备派人去通知先锋官慕容延钊,不想慕容延钊已经率领部队返程了。
赵匡胤马上命令楚昭辅、潘美两人先行回京,潘美的任务是将“点检为天子”的事情通报汴梁的宰相们,楚昭辅则是去安顿家人,以防有人浑水摸鱼,害了家人性命。两人领命,带上人马飞驰而去。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看似一场兵变,细想起来,却是一个天大的阴谋。理由有:
其一,明明是率兵出征,怎么又自行返回?此后也没有这次外敌深入的记载,有可能从头开始,外敌入侵的消息就是假的。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29节:回师汴梁
其二,本来,众将找赵匡义是叫他去向赵匡胤说明众将拥戴他为皇帝这件事,赵匡义请赵普来,也是这个意思。然而,两人根本就没有进帐向赵匡胤说明情况,而是直接安排大家守候到天亮,待赵匡胤出帐,见面就呼万岁。赵匡胤并无惊讶之色,谁敢说,他不是胸有成竹呢?
其三,行军途中,哪来现成的黄袍?即使现做,就是用纸糊,也要费一番功夫,何况这是天下第一服、皇帝的衮龙袍啊?如果说这件衮龙袍是真的,那就不是现做的,而是事先有人准备好了。
陈桥兵变的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做戏,诸多疑点,不得不使人要问一个为什么?如果说是一场戏,谁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