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塞北腰鼓一下子在全国出了名,吸引得众多外界人士前来塞北参观、采风、交流。大爱也终于得到了塞北人的认可。塞北人不得不打心眼里承认这个蓝英爱的工作能力和敢闯敢拼的精神。大爱扬眉吐气了不少,更加热心于工作,整天忙于接待和培训一批又一批的学习观摩者,要不就被邀请到外地教练指导。
塞北县成立了文化局,余智斌被提拔成了文化局的正局长,大爱的工作关系也正式由商业招待所转到了文化馆。大会上余智斌高度赞扬、肯定了大爱的工作成绩,鼓励大爱继续为塞北的文化事业多作贡献,大力挖掘塞北蕴藏的丰富文化产业。授奖时大爱和余智斌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感觉同时流淌过两人的心底,使得他们的身心紊动和震颤。他们的目光交织在一起,热烈而含蓄。而这一切就发生在几秒钟之内。
大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跑遍了塞北的十四个乡镇,详细了解塞北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历史。她将各基层最优秀的剪纸作品集中到了一起,在文化馆开办了民间剪纸展览,从中推选出几名当地著名的剪纸艺人进行现场表演,吸引了众多的外界人士。他们对塞北民间剪纸的精细美丽叹为观止。几名剪纸艺人的名声顿时大振,有的作品被作为邮票发行,有的艺人被邀请到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进行表演。大爱趁热打铁,又编集了塞北第一本剪纸书。
在余智斌的大力支持下,大爱和同事们举办了首届塞北民歌大会,选拔出优秀的民歌手,鼓励他们好好地唱,大胆地唱,弘扬塞北丰富厚重的民歌艺术。后来还真出了几位赫赫有名的歌手,其中一位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歌大王”,其高音被新闻界评定比世界男高音帕瓦罗蒂还高三个音,受到了国家主席的接见。
紧接着塞北的农民画又引起了外界的瞩目。
塞北被誉为“腰鼓之乡”、“剪纸之乡”、“农民画之乡”、“民歌之乡”。
塞北又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文化县”。
报纸上电视上到处都在说着塞北的天高,塞北的土厚,塞北天长地长云茫水茫;说塞北的黄土最黄,塞北的民风最朴实地道,塞北女子的美丽与妖娆更是引发着人们的无限留恋和向往;说塞北人勇猛刚强,古代英雄吕布和高迎祥就出自塞北;还说塞北羊肥草壮,吃着香却没腥膻味,就连中央领导来陕北视察也要到塞北品尝一下塞北的羊肉;而塞北还曾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二十多个中央直属单位设在塞北,是党中央重要的后方基地。毛主席在沙湾乡居住过五十八天,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大战役,塞北城南郊的保小曾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栋梁之才……
塞北人为塞北昔日的历史而骄傲,更为今日的辉煌而欣悦。
街上又打起了热烈的腰鼓,震天的激昂欢快的锣鼓声似乎在大声地向全世界宣告:塞北从此不再闭塞落后,塞北人终于扬眉吐气站了起来!
第四章
1
怀抱着塞北的黄土高坡上,一排排灰色的窑洞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没了昔日的沉闷与单调。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了大红的对联,一块块木格窗户上交相映衬着各色图案的精美窗花,到处呈现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大爱姐妹终于团圆了。蓝家老窑里,姐妹三个兴奋得唧唧喳喳,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初一一大早,大爱领着二爱和三爱去坟上给爷爷奶奶以及早逝的母亲烧纸、敬了年茶饭。回来大爱和了精粉面,拌了茴子白猪肉馅,姐妹三个擀的擀,包的包,捣蒜的捣蒜,下了挺着滚圆肚子的饺子,美滋滋地吃了。
初六在塞北是“小年”。这天三姐妹精心做了一桌的饭菜,请父亲一家回老窑吃饭,却只回来了父亲。蓝家和支吾着说后母领着小爱去打麻将了。刚儿大声说我爸爸也去打麻将了,他们咋都这么爱打麻将?二爱忙将刚儿拉过不让他多嘴。知道父亲为难,大爱姐妹就不再多问。
一家人坐在烧得暖暖的大炕上,边吃边拉话。大爱取出酒,姐妹三个轮着为父亲斟酒,感谢父亲养育之恩,祝福父亲身体健康。
面对孝顺的女儿们,蓝家和流下了泪,哽咽着说,爸爸没本事,对不起你们,这些年亏欠你们太多。
大爱说,爸,你快不要多想了,你也不容易。二爱和三爱赶紧给父亲夹上菜满上酒。蓝家和对着二爱和三爱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妈在世时,常念叨一定要让你们姊妹几个活出个人样来。你们两个一定要好好地学,要学出个人样子,这样才能对得起你们死去的妈。二爱三爱听着,不禁湿了眼窝。
蓝家和继续道,还有你们的大姐,她从小就背负起家庭重担,比我对你们付出的多得多,你们两个到了好处,千万不要忘了她。
大爱道,爸你说这些做甚,快赶紧吃饭。
看外爷依旧流泪,刚儿一个跟头翻下炕,说,外爷你看我给你打猴拳!随即在地上表演起了滑稽可爱的动作。蓝家和喜欢得一把搂过刚儿,疼爱地说,我娃亲,来,外爷给我娃压岁钱!
一家人用扑克玩起了“捉老麻子”,回忆起过去,时不时乐得开怀大笑。三爱说,二姐,小时候你老吓唬我抢走我的糖,还不许我给大姐告状,如今我可不怕你咧!二爱笑嘻嘻地说,谁让你那么笨呀,尽爱些虚无缥缈莫名其妙的东西,拿着好不容易攒的零花钱跟我买糖纸卡片。三爱说,还好意思说呢,小气鬼,要不是大姐老护着我,你都不知把人家欺负成甚样了。二爱说,今后二姐不但不欺负你还要保护你呢!大爱笑吟吟地戳了她俩一人一指头:你两个啊,一到一起就狗咬仗、雀放屁似的没完没了,真是一对狗脸亲家!看收假了你俩就吵不上架了,一个在塞北,一个在西安,看你们两个咋个吵!
三爱笑道:“吵啊,梦里吵!”
您所在的位置:人样子>正文回目录
第16节:驱邪除晦燎百病
作者: 陈海涛
门前的坡洼上,刚儿和一拨孩子玩起了“过家家、赢草草”的游戏,他们齐声地唱着歌谣:
高高山上一堆灰
姐妹三个坐一堆
大姐放了一个屁
给二姐溅了一脸灰
幸亏三姐跑得快
不然还要吃屁的亏
听着久违了的熟悉歌谣,大爱姊妹三个忍不住笑弯了腰。蓝家和的眉头也难得地舒展开来。
塞北有正月天闹秧歌的习俗。大爱和三爱如今更是秧歌队里的红人人了,只要听说有这姊妹俩,看秧歌的人就会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个水泄不通。这不,秧歌队热闹欢快地扭过来了,近百名身披彩衣,手摇绢扇或甩着红绸的女子面若桃花,春风满面,娇艳动人,几个踩着高跷的小丑和男扮女装咧着大嘴笑的“老太太”乐颠颠地跟在后面。
打伞头的是三爱和塞北著名的民歌手何声茂。三爱已经成了秧歌队的顶梁柱,她红衫绿裤,秀眉花眼,活像画里的人。
“春雷一声天地动,一九八七年已来临。”三爱领唱。婉转清亮的歌声直穿云霄。
咚不隆叭咚。锣鼓声紧跟。
“全国人民精神振,大干四化争上游。”三爱兴高采烈却不慌不忙,即兴地编着词。
“哎嗨哎嗨哟,大干四化争上游。”秧歌队全体和唱。伞头悠扬高亢的信天游与秧歌队默契、雄浑的和声在高原的苍空久久回荡,韵味十足。
秧歌队在塞北县政府的广场上开始了大型的表演。有踢场子、文场子、武场子,还有丑场子。齐刷刷的鼓声响了起来,愈捶愈烈,高潮处戛然而止。鞭炮声不断地在空中热烈爆响,锣鼓嚓愈加起劲,吹手们的腮帮子一个比一个鼓得高,气势恢宏,极为壮观。
腰鼓队的精彩表演开始了。只见大爱领着七八十名白衣白裤、腰系红绸、斜挎腰鼓的后生女子们,豪迈地扭打着进了大场子。女子们个个精神抖擞,飒爽英姿,后生们英俊潇洒、剽悍有力。他们先表演了文鼓。文鼓鼓点清扬、单打单舞,对打对舞,极有韵味;后又表演武鼓。武鼓激越豪迈、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他们手中红绸飘舞,脚下黄尘漫天飞扬,个个动作娴熟,时而腾空而起,时而大鹏展翅,时而如猛虎扑食,时而如蛟龙出海,浑身上下洋溢着塞北人特有的豪爽刚强和粗犷勇武。看得一个美国文化专家连呼good,惊愕地说,想不到在温良敦厚的中华传统民间舞蹈中,竟还有如此一支剑拔弩张、野性未泯的队伍。
正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