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林方丈-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公主哭道:“母亲!如果女儿与突厥的和亲真能让突厥永不南侵,女儿情愿为了父皇,为了大周江山和黎民百姓远嫁番地它国。可是这些年来,母亲可曾听说有哪两国是通过和亲就能真的平熄战火了?统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你和父皇若为了眼前一时安定之计就把女儿送到那荒蛮酷寒之地,两国有朝一日突然交恶,他国必会把女儿当成要挟父皇的人质,那时女儿可就生死两难了!” 
母女二人抱在一起早已泣不成声了。 
紫云殿的众宫人看着小公主自小长大,闻听此信一时一片悲咽之声。奶娘秀月未及劝说娘娘母女,自己早已先自哭得头昏眼花、晕了过去。 
贺公主渐渐生出一种灭顶之灾的感觉来。她预感到了自己无法逃脱远嫁和亲的命运。她突然决定一死了之!一来断了突厥的念头,二来终算以死酬答翰成哥了。 
想到此,乘李妃一时不备,贺公主蓦地站起身来,朝着殿堂里的大柱子石基一头撞了过去! 
虽说李妃和众位宫人急忙去拦,贺公主也早已撞得鲜血迸流、昏死了过去…… 
武帝闻听女儿撞了柱子,又惊又怜,只得暂缓和亲之事。 
为防突厥因和亲不成而借口进犯,武帝一面与大臣紧急商议加固修筑黑龙山一带长城,并加派瓜州、西凉、酒泉等地的防守兵力,一面令尉迟迥在秦蜀边鄙调集两万步骑,准备随时北上援增。 
太子得知妹妹被人逼得撞了柱子,又见连着两天都昏迷不醒时,不觉怒火填膺,几次叩跪恳求父皇准予自己率兵讨敌:“父皇,突厥对我中夏一向有侵凌之志,决不会因为公主嫁过去就会永熄战火、永结和好。木扞大可汗薨殁后,佗钵只是皇后叔父,决不会再因皇后而虑。父皇若再使公主远嫁他国,只能是一时缓兵之计。将来两国一旦有变,突厥却会因父皇爱女心切而拿公主做为要挟。那时,不仅公主死无葬身之地,父皇也会因顾忌骨肉而受制于他人。父皇,为了公主,儿臣愿率三军与突厥决一死战,以示我大周天威!”   
第十七章(2)   
武帝见太子此番为了胞妹竟然如此义气勃发、请缨求战,发觉太子开始长大了,心内不觉感到了几许安慰。 
然而北方胡地,眼见又酷冬将至、风沙弥漫,一是担心身子骨并不强壮的太子会吃不消,二也担心他前番率兵西讨无功而返,再次任用他为行军元帅只怕会遭人反对。更担心此番果然允准他出征,再有什么闪失差池,从此在朝中更难立足了,故而犹豫不决。 
太子道:“父皇,儿臣前番西征吐谷浑不战而归,实是儿臣此生最大的耻辱。儿臣每念斯耻无不汗颜痛心。儿臣请父皇再给儿臣一次机会,许儿臣率兵北上,使儿臣雪洗旧耻、惩治狼族!儿臣愿立下军令状:此番北伐不获大捷,儿臣自当身死他国!” 
武帝见太子如此坚决,便私下征询了窦炽、尉迟运、长孙览、于翼等诸位大将军的主意,众人皆说“太子虽文采过人,但毕竟阵前历练太少。前番西进不得西吐一兵一卒、无功而返,正是太子武功匮乏之故。此番太子义愤当胸,主动请缨,必当全力迎敌,以雪前耻。若再辅之以百战之勋做为左右二军,筛选忠诚辅将佐之用兵,再请陛下给以太子一定的兵事进退之权,太子自知身兼家国千斤重担,定能全胜以归而声德大振。” 
武帝以为有理,开始思忖此番派谁做为太子的左右辅帅,才可确保北伐大军能旗开得胜。 
王轨闻知武帝有心派太子率兵进发的消息后,对小内史贺若弼言道:“突厥比吐谷浑更加兵强马壮、勇猛善战,事关朝廷国家和储君的安危,将帅之任,我等还应劝谏陛下慎之。” 
贺若弼深以为然,愿意近日觐见陛下,陈谏一番。 
武帝诏召诸位大臣商议太子率军北伐之事时,王轨奏道:“陛下,此事关乎国家朝廷和太子安危,太子武功声德不足以北伐胜敌。愚臣虽智短眼浅,但贺若弼文武奇才,请陛下听听贺公的主张。” 
武帝转脸征询:“贺公,果然以为太子必不克负么?” 
贺若弼慌忙奏禀:“陛下若有心历练太子武勋,臣以为,不妨辅之以老成辅将,使太子多历练些将兵之法,倒也必要。” 
武帝又询问孝伯:“孝伯以为如何?” 
孝伯奏道:“陛下,臣以为贺大夫所言有理。” 
武帝面含微笑道:“嗯,朕决定派吴安公和长孙将军共同辅佐太子,兵分前、左、中三军,率兵北讨!” 
王轨闻听,也不及思虑后果,也不管朝堂中尚有越王、赵王、滕王等四五位王爷和朝臣在坐,骤然直谏道:“陛下,太子前番率兵西征,玩忽职守、游戏军务。社稷大计,臣以为太子不宜担此重任,望陛下慎之。” 
武帝面无表情地说:“郯公,就这样定下吧!” 
下朝之后,一脸晦色的王轨拦住贺若弼和孝伯愤然质问道:“贺公平生一向无所不道,今日朝堂之上为何出尔反复?”又转脸指责孝伯,“郡公素来也以直谏闻名朝野,为何也一反常态?” 
贺若弼叹道:“太子乃国之储君,言语稍有差池,便可导致灭族之祸。我答应你私下奏禀陛下,太子毕竟一国储君,稍有不慎,只恐埋下大祸……” 
孝伯叹道:“郯公,太子西伐无功而返,陛下虽只是处罚了太子和郑译等人,你我却并非没有嫌疑。陛下今日有心令太子振兴武功,历练军事,你我若是硬加阻拦,不仅于事无补,反令陛下生疑!” 
王轨沉默许久,叹气道:“乌丸专心于国家朝廷大事,并未存半点私心,故而未有二位之虑。” 
朝堂议定之后,武帝虽有心给太子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但心内实在也担心太子与骁勇善战、控弦十万的突厥人作战,万一有什么好歹闪失,便致家国之大不幸。思虑再三,便决定突厥一旦南侵,便委任不大参与党争、又一向忠心耿耿的尉迟运和长孙览分别为前军和右军总管,两人原本是百战将军,此番协同太子北讨必然拚力效命。若突厥来势汹猛的话,可先令两位将军先行北上,待开创下有利战局之后,再令太子发兵,如此便可保太子无虞。 
武帝思虑,太子前些年因有吐谷浑之战无功而返的过失,此番再次率兵出征,只能胜不能败。而此番太子的左右副将既不能是功大盖主的朝中名将,也必得是忠诚老成又极有兵略的将军,最后才决定派赵文表将军和刘雄二人做为太子的辅将。私下里又召见长孙和尉迟两位将军,再三再四地嘱托了几番方才放心。 
太子得令后,除了即刻着手准备粮草兵马并开始训练兵马诸事,又向父皇提出了一个请求,除了现有将士之外,请求父皇再下一份诏布,他要高筑擂台,亲自召募天下武功高强且知兵法的英雄充实军中,沙场建勋! 
武帝闻听倒也颇为惊喜:前番吐谷浑之战,太子吃了不懂兵,而手下又没有自己亲信辅将的亏。追随他的全是一帮子吟诗做画的文人儒士,王轨和孝伯虽知兵,却因与郑译交恶而不肯全力效命,因此才有了太子第一次率军伐敌无功而返的奇耻大辱。如今,太子请求擂台招将,看来已经开始改变了他以往只重文治,轻视武功的偏向。 
暗暗思忖,虽说太子此番亲自招兵纳将,必会引起一些人的警觉,但太子确也需要有一帮子由他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武将良才。于是允准了他的请求,并诏敕:太子在军中阵前,对有特殊功勋的将士,有权晋拔正四品将军职权。   
第十八章(1)   
“你若为将,如何对待士兵?严治还是当宽厚?”太子问。 
“严而不厉,宽而不纵。将帅必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如此蓄恩不倦,方可以一取万。”翰成答。 
今晚,久久趺跏禅坐于山间的慧忍,面前蓦然重现一年前师父布于山门的阵法。月亮蓦地坠入云层,山风骤起,山涛从千山万壑一齐涌来,发出雷般的轰鸣…… 
此时,众位师兄弟们幻化成的阵法不期而至,巨浪狂涛般扑面涌来。禅悟中的慧忍竟似溺水者一般,他看到面前是茫茫无际的大海,看不到海岸,只有无边无际的汹涌之水一浪一浪地朝他劈面袭来。 
一定要闯出阵去! 
他身不由己地缓缓起身,魂灵出窍一如喝醉酒的感觉,又能似在海面沉浮跌宕。 
他觉得自己快要被这苍茫之海永远淹没了…… 
苦海无边苦海无边…… 
“一苇渡江——!” 
突然,师父那发自丹田的声音来自云霄之外、九重梵天,慧忍顿然醍醐灌顶!虽说一时仍犹如水中沉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