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正文
在西北大山里,常年缺水,干旱和风沙锤炼着一个也缺水的瘦筋筋的墩子,大山和风沙让他变得刚毅坚强、缺水让他变得执着忍耐。在小时候,他用一本倍加珍惜的新书从同学手中换回了一条小鱼,他以为有鱼就会有水,那知那条小鱼在浅浅的木水桶里不久就翻身露出白肚皮漂在水面死了,弄得仅有的做饭用的那点儿水腥味十足,讨得了父亲的一顿好打。随着知识的增多,他知道了就在他所在的北方有一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名叫黄河,于是他在寒假偷偷地爬火车跑去要看一看书本上所描述的气势磅礴的大河,但在刺骨的寒风中,他看到的是因断流而干涸的河床,墩子流泪了,留下的泪水马上就让风掺进了泥沙拌干了,脸上留下了两道黑黑的迹印,他觉得有人欺骗了自己,怎么就有人吃断了母亲河的奶水呢?那书上所写的华夏文明会不会也一起消失了呢?
墩子从书上还知道南方有一条中国最大的江,名叫长江,他梦想那滔滔不息的长江,于是私下把名字改成了梦江,再也不许别人叫他墩子,他在自己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饱含希望的沉甸甸的种子。
梦想长江就有了激情,他把那激情化成了一种动力,明显的,他的成绩不断攀升着,在老师的眼中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初中时,他的一篇作文《梦长江》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评析,“梦中的长江,波涛汹涌,似千军万马奔涌向前,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是振奋人心的声音,这是催我不断前进的声音,我发誓要拥抱长江、痛饮长江水……”,老师们都认为他写得很有气势,寄托了作者的远大抱负,实际上老师也没有见过长江,在干燥的风成天呜呜吹响窗棂的日子里,梦江所写也是老师的梦,是教室里几十个灰蒙蒙小孩的梦,是那干涸土地上所有人的梦。
有一个梦牵着,他就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踏在泥地里、踏在学习的阶梯上,不断向上。他写长江、梦长江、在脑袋中和白纸上勾画长江、在手掌中的一捧有些混浊的水中透视长江、在蓝天的白云变幻间寻找长江的模样……长江摄了他的魂,牵着他不断往前走。
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生活在城市里,地面少了些泥土,但风仍然凛厉、干涩并夹着永无止境的泥沙,这里基本上不会下雨,于是本是无色无味的空气一年四季总是充斥着泥沙的颜色和气味,风之所至泥沙为伴。风沙中,梦江的长江之梦变得更加急迫,但他把它埋藏得更深了,因为他渐渐地明白自己所处条件的先天不足,若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仅凭自己的万丈豪情是远远不够的,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很艰辛。
学习的压力很重,但梦江的心中藏有那长江的无穷力量和坚强的信念,还有从小形成的山之性格,这些就足以让他应付各种困难。每次父母亲带着家里的十几枚鸡蛋远涉崇山峻岭来看他的时候,梦江为父母的日渐干瘦而心生挂念、父母则为儿子的成熟和进步而高兴,农家的孩子唯有通过高考独木桥才是取得城市户口的唯一的出路,父母在梦江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儿子以后不再受缺水、风沙、贫瘠折磨的希望。
高考是在火热的夏季进行的,之前梦江再三嘱托父母不要来看他,但是再考场外,父母亲硬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用舌尖抿着干裂的嘴唇守候着,远远地看着梦江走出考场,他俩就消失了,不让儿子看见,出去住在城边上的一家简陋的旅馆里,吃着自带的窝窝头。远远地看着儿子走进考场,他们又在外边守候着,他们觉得这样就与儿子有了感应,是在为儿子添加力量。三天的守候,父母亲变得更加黑瘦、干涸,最后悄悄地连夜赶了回去。
梦江在城里找了一份家教,边做边等待成绩。他感到此次考试发挥很不理想,不知什么原因,对于那些比平常演练过的题还简单得多的题,就是解答不出来,脑子总是嗡嗡作响。在等待的日子里,没有雨滴滋润,只有烈日烘烤,心里变得很乱,想自己的梦要么就在那一刻实现或者破灭,似乎显得太过于残酷了。一旦梦破灭,自己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变得一无所有,将会重新回到一张揉皱了的白纸上面,想起七月火热的高考,真是让梦江心有余悸。
梦江的感觉是正确的,他的成绩很不理想,第一批提前院校和重点院校录取,是与他无关的;第二批一般本科院校录取,他也没有资格;第三批的重点专科线也还差几分,结果还是得到了一份录取通知书,是距他不远处的一所师范专科校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
父母亲拿着那份凝结了儿子十年心血、凝结了自己几十年劳苦和期盼的录取通知书开心地笑了,他们知道儿子好歹拿到了通向城市的金钥匙、通行证,光了宗耀了祖,于是他们满心欢喜地将此好消息向乡邻们奔走相告,引得人们羡慕不已。接下来,按照传统做法,就该置办酒宴以示庆贺。
就在那天晚上,梦江对父母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放弃这所学校,复读一年。因为在他的心里,长江在牵着他的魂,他早已经在心上刻划了“不到长江心不死”的决心。
父母对于他的决定大惑不解,留着泪反复劝他,说家里经济的拮据、说梦江的哥都三十岁的人啦还得筹钱娶媳妇、说复读若不中将会招人笑话也会丢掉已经在手中的这个机会、说复读压力大、说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不好难以再出门打工挣钱……总之,与其想天上的鹰,还不如守住手中的鸡。父母劝说不行,又动员亲戚朋友和老师来劝,梦江望着父母那布满了被风沙割裂出的道道深深沟壑的脸,有些心软了,他想到了顺从。
那年的天气特别炎热,石头山晒得滚烫、树叶儿干得要掉喳了,饮水成了当地人的大问题,他们要一大早担着水桶去到很远的山沟里,用瓢艰难地刮起满是泥沙的水,担回家澄清做饭,有时候一整天都难有收获,邻家的黑子两兄弟干得直哭,最后小的那个因没有水没有走过五岁的生日就走了。梦江站在石山上,想不知什么时候才会来一次地壳运动才会给这儿带来点变化,也许一下子就能变成汪洋大海,那就再也不会缺水了,想到汪洋大海、看着眼前这一切,他猛地抛弃了顺从的主意,他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圆自己的长江梦。他想到了贷款读书,于是毫不犹豫地顶着烈日跑到信用社,进信用社简陋办公室门的时候,他差不多要昏过去了,喉咙里连口水都没有了,说不出话来,别人还以为他是一名哑巴,他用笔写明了来意,主任才把自己的水杯端给他喝,梦江小口地喝水润了润嗓子,声音沙哑着请求能够贷款读书。
“按照规定,读大学才可以贷款的,你是想贷款读高中,那怎么能成呢!”主任又把梦江置于了烈焰口。
“我给你跪下了,只要我贷了款,我一辈子都会认的!”说着,梦江哭着扑通一声跪在了主任的面前。
“小伙子,不是我不帮你,我们这地儿穷,也没啥多的贷款,你这样逼我贷款,是要踢掉我的饭碗的!”主任力气大,基本上是把梦江从地上拽起来的。
梦江听到这样的话,看来是无望了,他也不想为难别人,无精打采地摇晃在回家的路上,他非常失望,感到烈日落到了自己的头顶。但一想到那奔流不息的长江,他脚上又来劲了,脑子里汹涌的长江带给他了一个办法,他按耐住心中的狂喜,跑着回了家。
接下来的几天,梦江对父母天远地远地说些长江水的故事,说有一天他一定把他们带到长江边的城市里去生活,那里有用不完的清凉干净的水。
“墩子,你是不是大学毕业就到那里去工作?”父亲用口水润了润喉咙,一起憧憬着水。
“墩子呀,当娘的一定要用清凉水烧顿好饭来吃、用清凉水好好洗个澡,你说中不中呀?”梦江只由着父母还叫自己墩子的乳名。
“大、娘,我这样下去是去不了长江那儿的!”梦江跪下了,声音断断续续。
“那是为的啥?”父母焦急地问。
“因为现在要去的那个学校,毕业后只能留在当地”梦江将道听途说的和自己想象的理由说了出来。
“一辈子还像我们在这没水的地方?!”父母失望而急迫地追问。
梦江默默地、重重地点了点头。
屋子外只有白花花的毒辣的太阳,墩子的父亲无奈地望着地面、模出旱烟袋吐一口烟、叹一口长气。
“娃呀,如果是这样,大也还是赞成你去复读一年,可是,唉!”半响,墩子的父亲才重重地随烟雾吐出了这句话。
“大,我去问过了,只要读大学,就可以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