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板上的母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饱含真情的母子三人书:地板上的母亲 作者:曲令敏 毕海 曲繁星     
第一章 心灵挨着心灵   
序一   
我几乎不记得曲令敏的样貌了。还是十多年以前,恍惚的一瞥,她和女伴一起挤坐在我家窗下的沙发上,下午的阳光照在她们身后的窗台上,我只看见她们剪影似的身形。不过她的声音我倒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时常在电话里聊上许久,莫名其妙地就成了知心的女友。 
或许是我们身上的乡村气息,使我们彼此认同吧。 
我是她的读者。她已经出版的几本散文集,我都细细地读过。那是为母亲为女人的细密坚实的脚印。我惊诧于她文字之中散发出来的混杂着泥土与杂草的芬芳,更惊诧于她自琐碎生活中汲取营养和诗意的能力。在一座不大的城市里作文化人,精神上的孤寂可想而知,多少人也就那么放弃了,可她却固执地坚守着。我不知她的力量来于何处。我只能猜测,她原本就是一颗不同的种子。 
她时常走出城区,到附近的山野或是田地里漫游。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周末,带着自己的小男孩儿。那个小小的男孩儿,随着她去辨识乡间的野花野草,在虫鸣蛙跳中认识四季,认识自然。她也是这样带大并送走了另一个大男孩儿,那个即将从中国最高学府毕业的长子。一个女人,要抚育两个男孩儿,要让他们在心智与体格上同时成长,不是一件易事。幸运的是,她听凭直觉,选取大自然作为课堂。她带着他们去看山看水,也看猪看羊。她知道生命的根在哪里。 
于是才有了两个能与她在精神上交流、情感上温暖的可爱的男孩子。才有了这样一本书。 
我不想说,从信中知道她生活的艰辛时,我多么自责;也不想说,看到一位母亲在孩子长成之后仍然努力地读书写作,使自己跟得上孩子的脚步,还要把自己每读到的一本好书,都推荐给孩子,就像一棵树,想把自己最后的汁液都输送给自己的果实时,我有多么感动。我知道她那样质朴谦卑的人,听到这样的话,就会不自在。她会说,是母亲都会这样。但我知道,并不是这样的。 
坦率地说,读完之后,我非常欣赏孩子们写的信件。尤其是初进 
清华大学时的漫儿的文字,更有不可多得的真实。他呈现的,既有男孩最初独立时的犹豫与惶惑,面对朦胧感情时的迷茫,更有他对智慧与学识的渴望,对自己独立人格的着力培养。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他对母亲的那种依恋与力求精神独立之间的矛盾。他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个千古的困境,而他呈现的又是多么动人的景象。 
而小星星稚嫩的笔墨,也写出了他眼中的几近于童话的世界,他小小的、严肃的担心,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而这一切,就是对母亲全部劳作的最好报答吧。 
这样的一本书,真是一首美妙的三重奏。 
作为父母,都曾领略过抚育子女的欢乐与哀愁。但我们珍惜或欣赏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都随时光远去了。而这本书,却把许多瞬间定格、呈现。因为有坚持,有爱。 
令敏大姐让我为此书写个序,仔细翻阅之后,我又不想说话了。 
本想这是一本子女教育类的书,结果不是。 
从类型上说,散文、诗歌、小说、评论、故事、唠叨、自我检讨、电话记录、EMail构成了本书独异的文体风格。 
从内容上说,也许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三位一体才可以更好的品评它。我自知学力不够,只能勉强说其一二,三四五六就留给专家和读者吧。 
书信是两人间的事,它自然构成一种张力,一种磁力场。母子书的万有引力是母爱,反作用力则是孩子的偏离过程。书信交往中的两人并不对等,有强弱之分,总体说来父母在与儿女的通信中站有先天的优势地位,子女多为顺从关系。很多孩子不愿意给父母写信,打个电话也就三五句,走走问候的形式。长久的母子书信往来,子女将承受较大的压力。子女的这种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正在走向成熟、独立,父母的手最好不要伸得过长。孩子不会甘当父母的卫星,他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和大气层。父母想当孩子的卫星,孩子也不乐意,说你在监视他,你是间谍卫星。这也许是换位思考也不能解决的问题。 
然而,令敏大姐是作家呀!这资源是天然的,不用岂不浪费?毋庸多言,这本母子书差不多就是大姐一手催生的。羡慕之余,我说她早有预谋。 
上卷,大姐与漫儿的书信,既率真又性情。我们看到一位作家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甚至超出一般的母爱,用大姐的话说就是“……母爱是比性爱强烈不知多少倍的情感啊!”这种母爱具有可怕的能量。漫儿在回信中说“我一直在示弱”,他以示弱来反抗——这个集母亲和父亲权威于一身的人,他写出了自己的怕。然而,他还不知道,但不久他就会知道母亲比他还要怕。 
母爱作为世间最伟大的爱,其实也是极自私的一种,也许唯其自私,她才伟大,超出了个人、家庭的局域。母爱也是普世的爱,但需转化为观音菩萨的形象。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是母爱的混沌状态,朴实的泥胎。 
读这些书信,有时我真的感觉于心不忍,看见心在滴血,却不能高喊救人。 
好在大姐和漫儿极具自省精神,剖心的自我批评,化冰川于池水。 
其实,我乐得看漫儿的反叛,可惜大姐少收了几封漫儿的书信,略有断点之嫌。 
从“亲爱的妈妈”到“老妈”、“亲爱的老妈”称谓的衍变,我们可以看出漫儿成长的轨迹,这也是在提醒“我是大人了”,使母亲的角色归位。 
再从称谓上看大姐的情感线路图:亲爱的漫儿、亲爱的儿子、儿子(仅用一次)、亲爱的儿子,最后又折回头:亲爱的漫儿。她为自己画了个圈,然后跳进去……她曾试图把握自己,但控制不住。等到给小星星写信时,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她已经在信中自称“老妈”了。 
在与漫儿通信的后半部分,母与子原有的强弱关系发生了转变,漫儿已经在电话中开解母亲了。大姐说:“我打开心灵,把里面的软弱展现给我的儿子,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随儿子一起成长,可以说是本书的主旨。 
下卷,星星草。很多书信出自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之手,不由得赞叹小星星的敏感与细腻,他的颖悟能力非同一般。 
他在学校里写的信,让人看得心惊:“今天是星期二,还有两天就可以回家。”“昨天是星期一,今天是星期二,不带星期五还有两天。”孩子在学校里度日如年,校园岂不成了囚笼?这不仅是小星星的声音,也是众多孩子的心声。快乐像童年的火车离他们越来越远。 
大姐曾为小星星的学习成绩煞费苦心,在两难中挣扎。一方面她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像哥哥一样大有出息;另一方面她深知当下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戕害:先毁掉他的天性,夺走他的快乐,再把他打造成一个“合格”的预备人才,这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此种撕扯惊心于忍无可忍又麻木不仁! 
在大姐敏感的内心地带,先是文学和人生理想在作祟,她确实看到了小星星在写作等方面的天赋,然而现实又要求她做一个成功的母亲,再培养一个上“清华”的大学生。 
她说:“我不该为了别人的赞扬和肯定,将儿子的学业、虚幻的爱情和借助创作扬名立万当成喂养生命的稻草,日复一日生活在自我逼迫的焦虑之中。” “审视我的焦虑,还是源于一个世俗母亲烟熏火燎的功名心,是潜意识里想要维护一个‘成功母亲’被人群盲目推崇的虚荣!”大姐的内心剖白毫不留情。 
虽然她说:“儿子呀,老妈不会逼你去干你不想干的事情。”然而不逼行吗?这几乎是家长们每天的功课。 
“揠苗助长”正是我们天天看到的司空见惯的事件之一,我们惊讶于不知何时何地,我们已经失去了吃惊的能力!面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我们的反抗是羸弱的,然而,即使是泥浆也要上墙。因此,大姐说:“如果能修习成两团忽必烈宫墙上的泥土,静静地吸纳流光,才有能力承受真正的痛苦与快乐。” 
读这本母子书,快乐和痛苦是同一个词!这就是地板上的母亲的形象,她不断地变身:有时是慈爱的、即兴的、撒娇的、说教的,有时是乖张的、抱怨的、不讲理的、甚至是分裂的,有时又是它们的复合体。奇怪吗?是我问得奇怪。 
大姐的文字水清盐白,跃然于纸面,但她的情感却是矛盾的、多重的,她不断地自责、自伤,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