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多少年来后宫里边独一个儿!现下整个皇宫都围着惠娘娘转,等孩子落了地,要是个男孩,还不得立时三刻就封太子?就算不是,也必定要大赦的,到时候郑公公不就是咱们里边头一份儿?咱们还都指望着您提拔呢!”
小太监还没说完,文顺手里的碗盖一下没拿稳,“当啷”一声掉在桌上。像是突然有只手把喉咙攥紧了似的,一时间堵得喘不出气,心口也骤然狂跳个不停。惠妃已经有了永承的孩子。他喃喃重复了一遍,总希望是自己听错了,然而没有人站出来指他的错。文顺捧着碗走到灶台角落里,把没吃完的冷饭一股脑扣在木桶里,那碗里还剩了一大半,他怎么都咽不下去。桌边这会儿已经围了七八个人,文顺从后面挤出一条狭窄的路,走到堆放木柴的院子里去,他举起手摸了摸,脸上烧得滚烫,连自己也觉得奇怪,不知道好端端的为什么脸红起来。
这一天文顺没有去练剑,因为总觉得胸口隐隐的憋闷,又懒怠走路,便早早吹了灯睡下了。他和小倪子住在西面的耳房,这时候小倪子还没有回来,大约是趁着这半刻的闲工夫去找秀桃说话了。文顺闭着眼睛躺在那里,屏气敛声地等了半天也睡不着,身上却开始一阵阵地燥湿起来。文顺不耐烦,索性把被子掀了,任凉风从门缝往里灌,很快地吹干了身上的汗,渐渐地反倒觉得冷了。小倪子信佛,所以房里随时都供着香,一柱可以燃很长时间。香烛顶上的火星受了风,一闪一闪地忽明忽灭,文顺直直地梗着脖子盯着那几点微红的光亮,一动也不动,直到香烧完了。他挪了挪身子,觉得十分异样,仿佛五脏六腑都被拧到一起去了似的。
他喉咙非常干,就想要爬起来倒一碗水喝,但是才侧了侧身就怎么都挣扎不起来了。文顺躺回原处,嗓子眼里仿佛被什么堵着,隐隐约约有些腥甜,便知道是之前肺热的病根又发作了,只是这次来得比之前更厉害些。意识到这样的状况,他反而冷静下来。他细细地咀嚼着那小太监的话,觉得有些怅惘,又有些怨恨,总像是被永承背叛了似的。他还在幻
想着能再见他一面,他却早和别的女人有了孩子。他马上又觉得自己可笑。他从来也没有得着过什么承诺,非但如此,永承在他身上有没有半分真心都难说,自己又有什么资格难过呢?
就算惠妃把他骂得那样不堪,还打过他,他也从没有把她当作过一个怨恨的对象。但如今她怀孕了,文顺突然厌恶起她来。也许永承还是有一点舍不得他的,只是因着惠妃撺掇的缘故,才执意要撵他出宫。一定是这样,因为永承连自己刺伤了他的事都没有在意,他待自己已经是和别人不同了。然而更多细小的事情在昏昏沉沉中纷至沓来。永承强要了他的那晚,他衣衫不整地跪在冰冷的青石砖上,身体的僵硬和痛感在这一刻似曾相识地袭来。在朦胧中,文顺听见门扇“吱嘎”响了一声,知道是小倪子回来了。他想张口叫小倪子帮他倒碗茶,但嘴唇翕动了几下,却没听到声音。方才明明怎么也睡不着的,这会儿反倒困倦得不行。
第二天醒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他正奇怪怎么睡了这么久,就听见小倪子在门外咕咕哝哝的和人拌嘴。文顺强撑着坐起来,胸口微微地疼,但比前一夜轻了不少。他刚坐稳,小倪子就进来了,手里还捧着个托盘,上面放了一碗菜、一碗粥。见文顺醒着,小倪子吃了一惊,连忙跑过来笑道:“杨公公起了。最近身上又像是不自在了么?我刚才碰见王有金,本来想让他替咱们跟郑爷说一声,告个假,没成想那老东西推三阻四的不肯去,反倒说我多管闲事。”一面愤愤地说着,一面趁文顺不注意,把床边旧凳子上放着的一块帕子扯掉了,塞在袖子里。文顺却眼尖,早看见那帕子里隐隐地透了一片绛红,苦笑道:“劳动你费心。我这病着实招人讨厌,少说也要一个多月不能做事,难怪他看不惯。以后若是每年都来上这么一两回,连你也要不耐烦了。”
文顺披上衣服,把东西吃了。大约是因为进了些暖汤水,身子又热起来,拿了镜子看时,只见颧骨上抹了胭脂似的两片通红,倒像突兀地沾了两块油彩。这一次的症状和上回不同,料着不是轻易能好的,便也不敢逞强,央小倪子去请去年诊过他的老太医来走一趟,小倪子答应着赶忙去了,过不到两炷香时候却独自回来,脸上更加气鼓鼓的。原来那太医一贯倚老卖老,嫌天不好懒怠动,非要人亲自去了才给瞧。文顺道:“少不得我就走一遭罢,谁叫我求着他呢。”便三层四层地裹了几件厚衣服去了。老太医见着他,嗬嗬干笑了两声,道:“原来是你。你可千万别埋怨我老头子腿上骨头重,这儿可不比宫里,任谁传召一
声都巴巴儿的上杆子登门伺候。”文顺也不答言,径自在堂屋当中蹲着,药碾子里还有一半没成粉末的干草,也不知是什么药材,拿起来一闻,一股子刺鼻的苦味,连忙放回去了。
老太医捉了他的手,略微地搭了一下,眉头皱得像有深仇大恨一般,又细细摸了半天,方才道:“你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就想到有今天了,病根儿在那儿放着呢,只是没料到这么快。”文顺心里“咯噔”一声,那脉更像鼓点似的敲了起来。太医写了张方子递给他说:“药暂且吃着吧,明儿我和管事儿的说一声,你还是搬到北院去住的好。”这话坐实了文顺的猜测,他急着想听那病从太医嘴里说出来,可那老头儿偏偏绕着不肯讲明,文顺实在忍不住,勉强挤出一点笑来,问道:“莫不是真成了肺痨么?”太医反倒愣住了,匆匆地把目光扭到一边,重新坐到药碾子后面去,说:“你这人倒有意思,好像早盼着了似的。”文顺叹了口气,道:“我师傅也略懂一点岐黄,早些年教过我几句,再者说,这么成年累月的咳下来,再怎么笨的心里也有数了。”
这时候中午已经过了,太监们都被支配去陵寝擦扫,到处都冷冷清清的没人,文顺在路上磨蹭了一会儿,才慢吞吞地往回走。远远看见自己住的院子,倏地转回身,随便找了个岔路往别处去了。稀薄的阳光从他身后扑过来,石土地上歪斜着拉出一条扭曲了的长影子,尽头被一棵粗柳树截断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肺叶里立刻充满了冰凉的尘土的味道,撩得喉咙发痒,再吐出来的时候,那树根旁边便氤氲出一团浅浅的灰烟来。再不出两个月就该下雪了。文顺直着眼睛,怔怔地只顾往一个地方盯,却不知道在看什么,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大概总有些凄凉和悲哀。真是得意的越发得意,落魄的就更加落魄,他现在得了这样治不好的病,恐怕也剩不下多少时候,可别人却正准备着生儿育女,日子要圆满起来了。他又忽然恨极了自己当初为什么非要吃这口饭不可。除了这么一副残缺不全的身子,到底还有什么是他的?
郑太监知道了这样的事情,非常气恼,忙不迭地打发文顺去了最偏僻的屋子。北院靠山最近,所以一直空着,只有两三间里堆了些平时用不到的器具摆设,直到文顺搬了进去,才算有了点人气。因为离着别人都远,大家也就渐渐想不起他来了。汤药是自己搭小炉灶煎着,饭食没法烧,难免三天两头吃了上顿没下顿。小倪子倒很殷勤,一天三次地送了来,过了一个来月,也不太露面了。文顺最怕他的病过给小倪子,不过似乎痨病也不
是全都会过给人的,小倪子不来,他反倒比人家来的时候还安心些。
因着长久抱病和养息不周的缘故,文顺很快地消瘦了下去。他本来身体就不甚结实,只是凭着习武的底子,才看上去稍微有些棱角。但是病了一段日子,就不能每天碰剑了,有时候练小半个时辰,回头就得躺一整天才缓得过来,慢慢地就连一炷香的时候都撑不住了。文顺十分担忧,另一方面又替自己叹息,没想到才这个年纪,却已然不中用,像个废人了。
有一阵他精神稍微好了些,可以经常下床走动,便常常到他以前住的院子里去。他多半是坐在院门口,离别人远远的,不说话,光是看着,听别人说最近米和菜又贵了,一吊铜钱过去能买一车的土豆,现在只能买半车。他们只有那一辆板车,以前拉过死人,后来去采买衣食的时候还是用它。偶尔也有人多告几天假,跑到西京去,回来就成了大家注目的中心。他们吃完了饭,往往在台阶上围成一圈坐着,哪怕天气是那么冷。大家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