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轻风-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暴力美学起源虽然是以吴宇森,徐克为代表的,但是张彻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巨大的。后来波及美国昆汀,塔伦蒂诺发扬光大,主要的代表作品有《英雄本色》、《新龙门客栈》、《低俗小说》(片子很好哦)、《变脸》、《天生杀人狂》、《发条橙子》、《骇客帝国》等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作品。

    暴力美学并没有特定的含义,在我理解,就是对于电影中的暴力、血腥等镜头进行一定的夸张,对观众产生一种纯粹的形式快感。比如一些枪战,武打等动作片所营造的绚丽、刺激、速度、力量的效果体现。

    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中国古典武侠与暴力美学的区别。中国古典武侠故事主要是从小说内容上来说的,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唐传奇时期,武侠小说即真正开始萌芽。说起现代武侠小说其中最经典的作品莫过于金庸、古龙等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现代武侠小说,我们的观众已经看的很多,最初的小说阅读启蒙大概都是从这些武侠小说而来的。所以中国人对武侠小说的痴迷程度和了解程度已经不亚于我们学习的课本。

    在现代武侠小说中,许多武功以及更深一层的血腥、暴力、情色场面都是点到即止,最初的中国古典武侠电影也是如此,承袭了武侠小说中的含蓄表现形式,留给观众一定的想象空间。如果中国古典武侠与暴力美学进行一个理念区分的话。暴力美学夸大了负面的情绪,残忍血腥的画面,暴力无止境的镜头,细致入微的呈现在观众面前。单与北野武的《血与骨》当中的大胆情色场面,以及杀猪的镜头都能让人感受到血腥难受的场面是大大的不同的。所以这里一定要把中国古典武侠同暴力美学区分开。

    暴力美学,美在哪里?

    从观众的接受能力方面来说,暴力美学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因为其新兴的电影美学理念,只能从其他思维形式以及举例来具体说明。

    1。从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来体现。后现代主义最早是从绘画、广告上来挑战受众群体的承受力的。印象最深的就是lee牛仔裤的几组广告,米开朗基罗的希腊古典形象雕塑维纳斯、大卫,给他们穿上lee的牛仔裤,时光变迁,几千年之后,lee牛仔裤还穿在他们的身上,可惜没有牛仔裤的部分已经灰飞烟灭。时间是最大的杀手,也是最残酷的。观众即从广告中感受到时间的可怕,又从另一方面理解lee牛仔裤的永垂不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人生的深刻体现。这种意识形态上的需求,打破了原本人类认识上的规范,吸引了观众,引起共鸣。暴力美学也正因其打破了人们对光明,对人生的不如意深刻的生活体验,而获得需求。

    2。从心理层面的接受能力来说。对力量的崇尚,对强壮体魄的追求,这是人类从原始时代追求异性、获得食物的需求另一层潜意识需要。暴力美学电影用其可以放大的血腥、暴力镜头吸引了观众。有暴力就有力量,就有争夺,就有炫目的蒙太奇镜头,这正是已经许多年没有经历战争伤痛的人类潜意识的渴望,也可以说是人类发展史上竞争的需求。

    3。用接受美学来阐释暴力美学。写这个小标题我就开始头疼,首先接受美学也是一种相对新的阐释理论,它本身就具有悖论是解释不清的。可能是我看的书不多或者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如果用接受美学来解释暴力美学,就是一种用大谜团来解释小谜团的感觉,但是可以为今后研究暴力美学的朋友引出一个“奇怪”的方向。在此只能用我所理解的内容举一个例子,在看例子之前,请带有这样的疑问:读者“我”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几年以前刚看《骇客帝国》的时候,最初的印象就是“惊为天人”。谁曾用过缓慢的镜头去体现子弹的速度?快镜头与慢镜头蒙太奇的挑战人类生理上的极限?《骇客帝国》做到了。子弹的速度是我的生理不能达到的观察点,《骇客帝国》从这一点上就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然而,几年过去了,在看到其他暴力美学影片的时候,《骇客帝国》已经不是我当初所看待它的样子。与《血与骨》相比,《骇客帝国》缺少了人性的深刻内涵;与《殉道者》相比,《骇客帝国》的暴力已经失去了其想象空间。不管如何,时间空间的不同,观看者本身的人生阅历以及认识观点都产生了变化。于是当初感觉很精彩的镜头,虽然在印象之中仍留下影像,可惜在认识之中已经失去了其最初的独特魅力。

    以上,暴力美学的体现形式以及其存在价值,都是从人们认识上的认同来阐述的,能力所限,许多方面未能足够,只希望能抛砖引玉,有更多人来接受和批评暴力美学。

    那么回顾一下《骇客帝国》中子弹速度的慢镜头呈现,《大逃杀》除了暴力镜头,精神层面的更深度挖掘反馈给观众,《天生杀人狂》从开场的餐馆喋血记,到见谁灭谁,影片近乎疯狂的镜头切换。艺术的任务是发掘我们内心深层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人们内心最正面的真善美和见不得光的阴险黑暗,甚至可怕的东西。我们又提出一个问题:

    暴力美学有没有道德底线?

    不得不说,这让我想起风生水起的行为艺术。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人把自己包裹在牛的肚子里,一点一点爬出,让观众体验和目睹出生时的感受。其血腥的空气和血腥的环境,给人的感觉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那么我们要不要承认这是一种艺术形式?另一个案例,某位博物馆进行展出的艺术家所展示的作品,是从太平间停尸房偷出来的,他偷盗的尸体公然的放入博物馆展出,而博物馆也让他付诸行动,这是不是出离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对于这样的案例,已经不能用普通的认识去解释。人类的发展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血腥的暴力史。大的方面来说,人没每经过几百年,甚至有的只有几年就要发生一场血腥的战争。这种战争让人类从中以战养战发生了异变一般的进化。具体案例就不细说了,二战之后现代化的发展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小的方面,人类生活产生于痛苦之中,每个人除了少年时期的无忧无虑之外,长大之后都要承受生老病死,生存竞争,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人被活活气死?又或者说,比如日本天皇,兄妹之间的乱伦是不是存在?许多出离人类道德底线的真实事件,就是出现在人类的真实生活之中的。

    曾有这样的一个阐释:艺术不负责教育人类何为道德。

    界定艺术的道德底线是复杂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要体现人类生活的光明,向往,神圣的完美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于是我们可以把暴力美学包括在那些小范围的艺术范畴之中,这样的艺术我们可以说:1。它是有一定意义的人类行为。2。艺术家呈现了集中的思想和情感态度。我们从这两方面来承认他的存在关系。

    暴力美学存在的社会条件。

    借用《殉道者》其中的台词,对于暴力美学,我们仍然存在于接受与禁止之间,对于他的主旨以及真正伸张的人类情感,已经出离了真善美的普通范畴。于是,对于这样的新事物,我们仍然抱有“无尽的疑惑”。

    不管是暴力美学还是其他作品,在中国都是需要审核才通过的,不过个人认为网上下载的盗版看着也还凑合,只能聊胜于无了。这个类型的作品在国内总是有老生常谈的疑问:暴力血腥的镜头,尺度过大的表演,会不会影响人类的道德下降?枪战,杀戮,这类的故事会不会给青少年带来重大的社会影响。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反倒容易解释。如果让一个受过一定教育的成人来观看暴力美学电影,观看者本身的道德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社会责任已经成型,不可能只是对一部过度夸张的电影进行模仿和学习,只能把其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跟随电影体验了一种特异的人生经历,与自己的生活截然不同的过程而已。

    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动荡,人生安全不能保障,观看者本身的行为意识没有成型,道德理念缺失。这样的人去观看,也许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可以说,一个社会能不能接受暴力美学以及其他被禁电影或者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主要还是看社会的主体意识是否成熟,公民的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