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静片子下的暴力镜头,细腻紧凑。我在故事的回溯中特意弱化了这一部分,毕竟这种冷酷的暴力用文字区描述已经毫无意义。仿佛樱花的怒发,仿佛火焰的尽燃,瞬间爆发,无声冷酷。
(3)《血与骨》
背景资料:
电影取材于梁石日的同名自传小说。导演崔洋一通过长达6年的构想,和老搭档剧本家郑义信合作,在几经易稿后终于完成了剧本,将原作者认为极难拍成电影的作品成功地搬上了银幕。主角是由大導演北野武跨刀演出,由青壯中年、老年中風一直演到斷氣的一刻,精彩至極。赤裸裸的情色演出與暴力殘忍場面,十分真實。
……………………………………………………………
开篇就是源于大海的镜头。承载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一代朝鲜人从故土来到日本国界。日本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这些人在日本白手起家,扎根生活,形成了自己的社区文化。
海上看到日本岛国的时候,让我想起《海上钢琴师》人们每次看到美国的自由女神的时候,承载梦想,接着面对现实的生活,仿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等待自己,一切的美好,都从小提琴的弦音开始,充满梦幻与悲伤。
接着镜头就来到了他们居住的社区,北野武离家之后回来看望曾经的妻子与孩子。妻子惊讶的眼神,北野武的粗暴对待,开始整个故事的基调。抛妻弃子,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几年之后回来就是粗暴的对待和强奸他的妻子,孩子面前仍然只为了自己的欲望舒展,毫不顾忌脸面。女孩默然的转身上楼,仿佛已经习惯父母的相处方式。
两个人详细的强暴过程中是儿子的叙述,回忆母亲和父亲私通而被赶出的场景。这时我有些迷惑,《西西里岛美丽传说》里面的女主角为了活着去做了妓女,被所有女人对她的仇恨,男人的沉默。也许这种镜头或者说情节,正是人们的认知观念之中所不能承受,活着说反感的吧?反观《血与骨》之中的妻子形象,现实的让人心中无法磨灭的怜悯。
之后的电影叙述,是一段民族情节,战争,的交代。北野武又一次消失之后回家,企图又一次强奸妻子,之后被他的弟弟阻止,爆发的情绪,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的暴力,他古怪的脾气,冷酷的性格。
靠着自己的双手,建了一个小工厂,在日本的朝鲜人有一部分在为他打工,他的生活因此过的好了起来。可惜主人公仍然小气,对待给自己辛苦打工的工人苛刻,对待自己的儿子苛刻,对待自己的妻子粗暴,他所有的一切不满意都是用暴力来解决。
在这里的暴力,不得不说,除了情绪的发泄,这种人的性格是真正的冷酷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最尴尬的就是当儿子长大之后,当着父亲和母亲的面,说出,“她早晚被你干死。”“给他买一栋房子,就不用听他们做爱的声音。”这样的话的时候,北野武所扮演的人只是让儿子滚出去。
后来儿子真的走出去的时候,向他借钱,父亲说他一分钱都没有。儿子却撕开了墙壁的纸,里面有满墙隐藏的纸币。两个人因此打了起来,仍然以儿子的失败而告终。为什么一个孩子已经成人还要向父亲伸手要钱?这就是他的儿子?相信北野武所扮演的主角不给儿子任何资助在情理之中。儿子借一部分钱是不是也情有可原?两个人在雨中的打斗情节随着漫长哀伤的音乐以父亲的胜利而告终。母亲塞了很多钱给儿子的怀里,大雨中他的大儿子带着一个妓女离开了家中。十天后,被广岛的黑社会从背后杀死在酒馆。
最让人恶心的镜头,大概就是杀猪之后,屋角铁桶里面带着蛆虫的腐肉。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暴力血腥镜头。他特意的,他特意的……那个肉太恶心了。
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确定这个人是变态的啊~!不过另一方面,我只想说,他离开朝鲜人的社区那几年?到底去做了什么?如果他儿子离开这里就会被杀,他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机遇?也许是参加战争之后才有如此冷硬的心肠,不管如何我仍不能相信,有人会毫不怜惜自己的妻子,儿子,为了生存和金钱,过吃腐肉的生活?必定是经历决定人性。
与清子在一起的情节,在一段平静的镜头之后,出现了激烈的性爱镜头,两个人在社区已经是出名的臭名昭著。每个人都害怕俊平,女人们辱骂清子。寡居的清子仿佛得到了俊平的所有宠爱,是他唯一没有施以暴力的人。可惜仍在俊平毫无节制的所求中病倒。
这段时间俊平靠借高利贷生活,对不能还债的人高喊着:“你是在喝我的血。”金钱已经成了他骨血的一部分。
俊平的妻子独自黯然。而女儿花子在意中人不幸被捕后,只得与别人结了婚,从此郁郁。在清子病倒后,俊平又有了新的爱人定子。两人在病倒的清子旁边,旁若无人的做爱,竟然出离的现实。定子又生了孩子,仍然照顾着病了的清子,不断的用言语讽刺清子。后来的生活清子实在是个负担,俊平闷死了一直照顾,非常喜欢的清子。俊平的生活已经走向一个无止境的深渊。
英姬积劳成疾,面对不肯出医疗费的父亲,一向怯懦的儿子正雄开始反抗父亲。女儿也不能承受生活的压力,上吊自杀。多年后,衰病的俊平呼喊着“你是我的骨血”,孤独地接受自己终老的命运。
弥漫着暴力,影片其他各方面都是体现着美感。最后回到朝鲜的老人,回忆着初到日本的时候,望着日本岛的梦想,哀伤,怀旧感伤,老人最后的爱国情怀,更是让观者叹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用暴力与温情矛盾交错来叙述故事的经典影片。
………………………………
北野武的作品我只列出以上三部,代表了他的表演,导演,创作的各方面优秀作品。对于后来拍摄的《菊次郎的夏天》如此温馨又震撼人心的电影,只能说这不是暴力美学范畴。北野武从他的人生经历之中提炼了《花火》这部集编剧导演表演于一体的作品,从他的表演经历中凝结了《大逃杀》《血与骨》之中的冷酷暴力表演。大气处气势磅礴,细微处纤毫毕现,每一个表情动作,每一个镜头转折,都让人体会到人生的无奈,生活的艰辛。所有的这一切却用暴力的镜头去体现,血腥满面,冷酷无情。不得不说的是,从艺术的层面,这几部作品都是完美的作品,但是从接受的层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如此血腥暴力的深度镜头,于是让我们留下一点疑问,更进一步的了解暴力美学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学理念?
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作品:
电影类:
《老师的恩惠》《追击者》《香水》《夜访吸血鬼》《老男孩》……
动漫类:
《黑执事》《猎人》《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来了》……
暴力美学是个新兴词汇,大概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成熟起来,最开始是香港电影人用他评论电影。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张彻是香港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电影被阳刚、悲情、血腥、武侠精神、武打、戏曲影像、影像风格等相关词汇来形容。这里引用我的网友对张彻的评价——(夜龙10:20:59张彻比较疯狂,他的片子纯阳刚纯暴力的。。吴宇森,徐克这些都结合了其他东西。嘿嘿。。张彻的武侠如果是现在拍,大部分都在大陆播不了。)
我个人来说对张彻的了解并不多,不过经过青龙的提醒,看了一下他的作品列表《方世玉与洪熙官》、《少林五祖》这样的片子还是有印象的。
【张彻的英雄,必须毅然面对被屠宰、被杀戮的命运。现在重看张彻电影,印象最深是几乎必有“死亡之舞”。英雄受了致命重伤后,却激发最强的生命力,奋勇把敌方杀得尸横遍野,然后死亡。这是他最夸张,最不合情理的武打处理,但亦是他的“暴力美学”最具个人艺术风格的终极仪式,被他一直坚持。
有了张彻,华人电影才涌现“暴力美学”。其实中国历史上的血腥暴力很多,二十世纪变本加厉,抗战、内战而至文革都很残暴,但在华人文艺上,到了张彻片才把暴力杀伤直接大胆地呈现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暴力美学起源虽然是以吴宇森,徐克为代表的,但是张彻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巨大的。后来波及美国昆汀,塔伦蒂诺发扬光大,主要的代表作品有《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