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浮夕不解:“我听常公公说,帝君是因为右丞相的事,倍感哀思……那这篇祭文,可是写给丞相的?”
“不错,自打朕记事起,右丞相便做了朕的老师,陆陆续续,十年有余,朕的为帝王之道,除了先帝的言传身教,更有他的一份功劳。朕登基后,丞相兢兢业业,又为官清廉,朝野内外无人不说他一个好,赞他一个忠,如今他仙逝了,朕如同少了一只臂膀,又感恩于多年的帝师之情,亲自为他写一卷祭文,并不算重。”
说到此,微感墨夜拉他的手有些颤抖,眼眉中又流露出哀伤之情。
洛浮夕并不知道这个右丞相跟墨夜到底有多少的师生情谊,但看他涌现的悲哀表情,倒是觉得这个右丞相定是个德高望重之人,连墨夜这个从来眼里都没有别人的,都如此感恩相对。
只好宽慰道:
“臣没想到,这个右丞相对于帝君而言,如此重要,人死不能复生,还望帝君多珍重自己才是。”
“确实重要。”墨夜看着祭文,又拽紧了身旁的洛浮夕,将他重重揉进自己怀里,好像在渴求着对方身上的温暖,情不自禁的说出话来,似在说给自己听一般:
“朕幼年丧母,平日虽得先帝怜爱,无奈后宫皇嗣众多,先帝再怎么宠爱,也不可能将朕一直捧在手心。历代后宫的夺嫡之战便以惨烈血腥著称,朕登基之前,也是如此。右丞相那时对朕的关爱,犹胜先帝,若说师生,到不如说更似父子,若没有他的鼎力相辅,说不定今日与你说话的,便不是朕了。”
“帝君……”洛浮夕不知道再如何劝慰,只能一动不动任由他抱着。又如想到什么一般道:“右丞相如此为国为民,帝君要不要再追加他的官位?”
说到着,墨夜突然脸色一变,抬头看他。洛浮夕这才察觉刚刚自己失言,军国大事,哪里是他一个外族之人该插嘴多问的,这一下墨夜脸色变得严肃,可是要生气了?
洛浮夕忙道:“臣该死,臣多嘴了。”
墨夜顿了顿,那严肃的表情转而消散,又道:
“不错,你说的很对,朕今日原要追封他为【文靖公】,可在朝堂之上,几个先帝时期起,便自恃功高又握有兵权的重臣当面反对,言:公侯之列,历来赐予保家护国的镇国武官或者领兵沙场的皇室宗亲,一介文官从未尝过兵戎之苦,朕若封右丞相为公侯之列,就是有违【祖制】,会引起常年镇守边关的将士的不满……”
说到此,脸色十分难看。
洛浮夕察觉这些重臣多半是惹怒了墨夜,话锋一转道:“……虽然是【祖制】,只能封武官为公侯之列,可如今天下太平,再无战乱之事。天下未定时,武官功勋卓绝,而今治世的能者,却只依靠文官的安邦治国之策……”
他说的起劲,全然忘记了身边之人的一言不发,只默默听他讲个所以然来。
洛浮夕忽觉墨夜一直未有发表意见,低头一看,却发现他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眯了眯眼睛。
惶恐之下连忙住嘴:“……臣……臣不懂,只是胡说。”
那墨夜也并不在意,细细打量了怀里的臣子,点了点头,笑道:
“懂得不少了,有人那么敢在朕面前肆无忌惮的谈论国事,到底只有一个洛水的洛浮夕。”
“我……”
他刚要开口,墨夜便用手指摁住了他的嘴唇,“朕赦你无罪,说下去。”
“是。……那镇守边疆的武官要赏,朝中为社稷安邦的文臣,更要赏,时事变迁,哪有一直尊着老方法,老规矩办事,却一点也不与时俱进的道理?别说是国家大事,就算在洛水,田地里的农夫也要看气候决定今年适合种什么庄稼,总不会一辈子都在地里种一样东西的。”
“然后?”
“然后……”洛浮夕只是按照自己心里想的意思说了出来,对于如何说服重臣,封右丞相一个【文靖公】,倒是没有想过。
他摇摇头,为难的反看墨夜。
墨夜嘴巴里冷哼了一声,原本只是单纯地听洛浮夕说话,而此时,那眼眸里却闪过一丝寒意,带着杀气。
但听他道:“这帮老匹夫,在朕未登基前,便拥兵自重,还一直口口声声说什么: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而今朕这个既非长,又非嫡的作了帝王,他们自然是心有不服……若不是看他们之前老老实实,早就被肃清了。如今不过要封个死人为公侯,便怕自己地位不保,想拿【祖制】压朕,素不知,朕最恨的,便是【祖制】二字!若不提不说不闹,朕到还给他们清闲日子过……如今……”
他语调加重:“……不堪一试,可见他们对朕依旧不服,想让朕不除之也难!”
洛浮夕听闻大惊,吓得连退了一步,要不是墨夜抱着他,恐怕早就翻下椅子了。
他这才知道,帝君要封右丞相为【文靖公】不过是个幌子,就是想试一试,如今朝堂之上,还有哪些人对自己不服的,全部揪出来除之而后快!
他嘴巴里说的【最恨祖制二字】,想必是当年在夺嫡之战中,就因为这两个字,导致了过多的不开心的回忆。他身为庶子,皇子中又算年幼,母妃早逝,势必受尽了冷眼旁观,早对着后宫的种种看透,所以才养成了做事不择手段的性情?
而墨夜在自己面前说出这些要【肃清】的话时,竟然如此冷静决绝,还是说,他想动手除掉异己,是早就在思考的问题?今日右丞相一死,他便有了理由和机会?
这个人,太可怕了!
洛浮夕不由觉得心里打颤,他根本不知道,眼前的墨夜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心思如海深,恐怕是自己一辈子也想象不到的。
而他刚刚的那副对右丞相的悲切之情,和这篇一气呵成的祭文,到底是出自真心,还是只是做戏?
之前一直对这些老臣礼让,难道只是因为自己根基不稳?如今登基已有三年,根基稳固,自己又手握兵权,所以才终于起了杀心?
洛浮夕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对刚刚自己的失言反而更绝不安。
墨夜对朝堂之事,从来不会在后宫说起,旁人连想瞟一眼奏章的内容的机会都没有,他只在完成所有的政务之后,才会休息。不像之前的帝王们,随性之起,拿着奏章便去妃子的后宫里嬉闹了,将朝堂也搬到了后妃们的床上。
这样一个不动神色的人,居然会叫洛浮夕说说自己的看法,不由让洛浮夕脖子一紧,深怕下一句墨夜便是要拿他治罪的话了。
“帝君……既然已有了主意……为何还要问浮夕?”他小声地询问道,想着,就算被治了干涉朝政的罪名,起码也要死个明白。
墨夜回头,见怀里的洛浮夕一副担心受怕的样子,不由觉得可人,他最是喜欢洛浮夕小心谨慎的样子,宽慰道:“别怕,朕不过随便问问,的确朕有了主意,可还是想听听旁人的看法,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想到洛爱卿跟朕的看法一样,那就更证明,朕就算是杀他们,他们也都是死有余辜了。”
什么叫做【洛爱卿跟朕的看法一样,证明他们死有余辜】?
洛浮夕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墨夜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将一部分责任归结到别人头上,好像是洛浮夕吹了枕边风,要墨夜肃清这帮武官一样?
天地可鉴,他洛浮夕可没有丝毫的这个意思。可那墨夜的意思,就是要跟洛浮夕栓在一条绳上,证明扯都扯不开一般。
墨夜随手合起那篇祭文,又从高耸的奏折里抽出一份,对着洛浮夕道:“还有一事,右丞相一走,这丞相一位便空出来了,有人奏请朕早日确定丞相的接替者,以安定民心。众臣举荐了两个人,颇有威信。你帮朕斟酌斟酌?”
“帝君……臣不过是翰林的舍人,也从未上过朝,对候选之人一定不熟悉,帝君怎么能让臣斟酌呢?”这玩笑也开太大了,弄个不好,墨夜又会将责任全数倒在他洛浮夕身上,他才没有那么笨呢。
墨夜笑道:“无妨,赶巧,这两人都出自翰林,你全部认得。”
“这……”
不等他拒绝,墨夜又道:
“一个是协办大学士陈阁老,另一个,则是你老师,翰林大学士赵阁老。”
“这两个人?”
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