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梅上雪作者:匿名君(完结)-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府就是枢密院(西府)和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一武一文,相辅相成。
枢密院是掌管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以枢密使、枢密副使为其长官,又简称“枢府”,专掌兵籍、虎符,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但须经皇帝批准。枢密院的正职一般是文官,预防武官跋扈,也用过宦官,例如童贯。为了限制枢密院的军权,全国禁军的管理、训练、戍守等事则归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领,但三衙无权调动军队。简单来讲就是,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中书门下的最高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般简称同平章事,就是宰相。
三司以三司使和三司副使为长官,总管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盐铁掌管全国矿冶、茶、盐、商税、河渠和军器制造等;度支掌管全国财政收支;户部掌管全国户口、赋税、榷酒等事。每司之下设有数案,处理具体事务。三司总管全国财政,权力很大,地位仅次于二府,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被称为“计相”。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全国政、军、财,三者鼎足而立,而最终由皇帝所辖制。 “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

…………………………………………………………
圣诞快乐!




42

42、变数 。。。 
 
 
  子文微微摇了摇头:“现下,还不晓得究竟使得不使得。”
  
  他用手指蘸着茶水,在小几上随手画了一幅地图,便细细分说起来。
  
  今观天下态势,大辽北据大漠、大宋占据中原,互相牵制,西南有吐蕃诸部、大理,西北有回鹘,夏,东北有渤海。其中吐蕃诸部、大理与宋素有盟约,然僻处西南,对大宋的北疆助力不大。
  
  时渤海国已被大辽灭掉,改名东丹,成为其属国,以大世子图与为东丹王。
  
  回鹘汗国早在两百年前便因内忧外患而分崩离析,一化为三,有高昌回鹘、甘州回鹘、喀喇回鹘三部。这三部中只甘州回鹘与大宋接壤,甥舅相称,贡使往来十分频繁,与吐蕃互成犄角,联宋以制夏。
  
  夏国的党项人本对宋称臣,近年来却生了贰心,与大辽结盟之后,屡屡向甘州回鹘发起攻击,回鹘重镇凉州城几度易手,互有胜败。今年四月间,趁着甘州回鹘内乱,夏太子阿斯曼领轻骑兵二万,一举攻破其都城甘州,甘州回鹘汉王遣使至汴梁求救,朝中为此争执不休。
  
  一派主战,说夏狼子野心,攻回鹘是表,只怕志在天下,若任其坐大,大宋西北将再燃烽火,定要扼杀其于襁褓之中。
  
  一派反对,说今大宋北方初定,虽与北辽结盟,毕竟非我族类,难保我大宋驰援甘州回鹘之时,北辽会否与夏联手夹击,致我军于死地。何况夏此前曾对回鹘六次用兵,皆大败而回,今次虽一时不察,为阿斯曼攻下甘州,但回鹘大将,号称雄鹰之王的支河罗手中仍有精兵三万,反攻打退阿斯曼未必不能。宜先观望一段时日,再做定夺。
  
  其实无论主战主和,只消大宋上下精诚一心,也不惧西夏如何。只可惜朝中却暗分派系,各怀心思。殿前议事之时,几方舌枪唇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说得便是冠冕堂皇,内里尽是算计。
  
  争执了多日,未有结果,犹豫之间,阿斯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横扫甘州、凉州、肃州三城,夏军铁蹄所向披靡,已攻到了瓜州城下。
  
  瓜州城外,支河罗与阿斯曼初次交锋。阿斯曼显示了其罕见的军事才华,他将回鹘大量降卒百姓以铁链系足置于战阵中间,八千骑兵自两翼包抄。即便支河罗肯对着自家百姓冲锋,那些人足下的铁链亦足以挡住他的攻势,而夏军两翼骑兵弓强马壮,远程强弓利箭,近程马刀锋锐,端的是凌厉无匹,回鹘骑兵本已极强,如今与之正面相抗,战力竟是远远不及,全然无力突围。
  
  支河罗的三万骑兵便犹如被困住的巨兽,在战阵当中纠缠来去,苦苦搏杀。双方战了将近一昼夜,回鹘降卒已死伤过半,眼见挡不住支河罗的攻势了, 
 42、变数 。。。 
 
 
  支河罗大喜之下,竟一时轻敌,除留两千人护卫回鹘汗王,驻守瓜州城之外,其余兵马竟是倾城而出,全力扑上。
  
  便在这个时候,阿斯曼事先埋伏好的两千重骑兵突然自后方冲上来,如一把快刀,对准支河罗战阵中央狠狠剖了下去。
  
  支河罗部战了这一昼夜,早现疲态,城中生力军冲出时,被冲击的这部分兵马已得到了暂时后撤休整的命令,在这个当口被从天而降的重骑兵扑上来猛攻,便是一击即破,转眼间被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被他一路冲到了距离瓜州城门两箭之地的位置。
  
  此时,若城中的兵马继续前冲,两翼压上,夏军这两千重骑兵未必会胜,只可惜其来势汹汹,声势太过惊人,回鹘汉王眼见夏军旗帜冲到城门口,大骇之下,竟发令召回刚刚出城的八千兵马,并召支河罗回城护驾!
  
  支河罗受命匆匆回转,迎面便是夏军战意正盛的两千重骑,背后是夏军八千张强弓虎视眈眈,回鹘军队却已全无战意。
  
  就此一败涂地。
  
  支河罗只带了不到一万的残兵护着回鹘汗王逃到沙州,据城坚守不出,任夏军在城下叫骂,幸好夏军兵力不足以围城,便趁机遣快马,雪片似地报信与宋廷求救。
  
  三帅以殿前都指挥使武安北居首当庭请战,愿亲自领兵平夏。
  
  枢密院副使朱鹏博竭力反对,他说宋军千里驰援,只怕不等抵达回鹘已亡,此时派兵无有助益,反会被北辽西夏趁隙夹击,因此大宋宜调重兵严守西北边陲,并遣使问责夏王,要他得了些甜头便收兵,不要对回鹘赶尽杀绝。
  
  枢密院使潘恩、同平章事大人即宰相陈石是老成谨慎之人,均持观望态度。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也便是当朝副宰徐明,与计相刘成的态度却让子文费尽思量。夏军未克瓜州之时,二人态度并不分明,一副人云亦云的模样,夏军攻克瓜州之后,二人却陡然间转为极强硬的主战派。
  
  这种变化,绝非无因。
  
  先王共留下四位殿下,三王赵普、六王赵和、八王赵敬、九王赵德。其中八王赵敬一心向佛不问世事,朝中原本以余下的三位殿下为中心,分作三派。
  
  官家得继大统,即位前便已培养了不少人才,再加上太后一族多年来的细心经营,王党在朝中势力便是极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石、枢密院使潘恩都是太后的心腹,把持大宋最核心的两个部门——二府。三帅非后党,均为先帝一手提拔上来的大将,对官家忠心耿耿。
  
  六王赵和看似平和中正,常常在今上和九王间周旋,化解纠纷,为今上博了个宽厚仁慈、善待幼弟的美名。官家对之也一直很亲切,诸王中,只单单 
 42、变数 。。。 
 
 
  封了六王幼女为玉音郡主,以示恩宠。六王却是丝毫不露锋芒,镇日在家以书画自娱,似无心政事。但其在三司中的势力不可小觑,盐铁、户部二司泰半官员与六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计相刘成更与六王结了姻亲,刘家女儿嫁与六王世子做了正妃。因此,六王手中握住的,便是财权。
  
  官家、六王、八王均出自太后,只九王出自南安太妃,因此官家对这个非一母同胞的九王一直心存防备,始终不与他任何实权。九王赵德只得暗中做功夫,表面上吃喝嫖赌玩物丧志,蒙蔽官家眼目,暗地里却动作不断,收罗党羽,积攒力量。然其毕竟一向不参政事,手中便无有多少得力之人,在朝中属势弱一方。因此子文先前成竹在胸,只道脱身便是早晚之事。
  
  可如今,朝中局势的变化却让他明白,事情,便不似想象中那般简单。
  
  副宰徐明是两朝元老,为人一向木讷小心,为官以来无功无过,只因资历老,却坐在了副宰的位子上。他自官家即位以来,从不参与任何纷争,不结党,不联盟,对任何一方都不偏不倚。便在五年党祸中,亦是无惊无险,平安度过。这样一个独善其身的老人,为甚么会在这当口作风大变,自温吞转为强硬?究竟是甚么缘由促成了这种变化?
  
  而计相刘成与六王一心,他主战,便等同于六王主战。六王对两府向来恭敬,极少与之意见相左,今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