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钩但笑不语,只看着他随手在纸上誊了苏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却是秀丽灵气有余而稳重不足的行书。
吴钩轻笑道:“快把你的字收起来罢!待会叫先生看见你的字,练字都能把手练断!”说罢也知道他不会听,无奈转头又去继续自己的木工。
子衿悻悻然拿起自己的草稿举着,怎么看却也找不到什么不好看的地方。正烦着,岳霖已推开木门进了院子。一身崭新的绸面衣服,一把折扇,一手拎着几个小包,稳稳当当地走过来。
子衿待要藏,已经来不及了,被放下东西的岳霖一把抓住,扯了过来,笑吟吟道:“就这种字儿,你还自赏自乐起来啦?知道朝廷选官的要求么?”
子衿想了片刻,道:“贤有识鉴,体貌丰伟,字形遒劲,言语畅顺……”
“你说现在身、言、书、判你占了哪几样?真以为天降奇才,不必努力了?还好去年没去成,否则即使连中三元,你
16、梨花 。。。
也合该是个六品闲职!”
子衿被堵得无话可说,果然被岳霖赶着去练字,抄的是最简单的《孟子?告子下》一段。
吴钩笑道:“先生还是如此严格。”
“严格?你左手的字都比他写得好。心不净、不静,躁而乱,偏还要选取巧的行书,实在是不可取。”岳霖说着拿出小包,露出的一角竟是几片茶叶尖。
吴钩惊奇道:“未免太早了吧?虽然瑞草魁这名字兆头好,子衿也得过两年才喝呢?”
岳霖用扇骨一敲吴钩的头,恨铁不成钢地说:“你在边关待得够久了,我教你的东西全忘了,能把这也看成瑞草魁,比那小屁孩儿好不了多少。”
“那是……水东横纹?”
“敬亭绿雪!”他失笑,“我今儿好不容易得了这茶,竟再找不到个一同品茶的人,真是遗憾。”
吴钩还待赔罪,一望,却见岳霖手握着茶叶,摊了一桌,搓得细碎,真糟蹋了好茶。
他沉默一会,还是开口劝道:“先生,那并非您一人之过。”
“我岂是偏执之人!只是这是非黑白,总得有个道理。天理昭昭,又哪管得了人世。他当初死于郊野,我救他不得;如今他儿子又被如此驱使丧命,怎能不愤不怨。”
两人于是都叹一声,后只余室内茶香墨香缠成一处。
17
17、承诺 。。。
子衿放笔,揭了习作来,字迹依旧是轻灵飘忽。
岳霖道,什么时候有力了,写字一分都不手抖了,再碰笔。
子衿闻言,看了吴钩手中的剑一眼,讪讪回去,惹得吴钩一声嗤笑:“先生,他怎么单单怕你?”
做好了剑,吴钩递给岳霖看看,岳霖点头。吴钩问:“您真要这样做?”
岳霖道:“该是我问你吧。”
“他的确聪慧,却未必是西北战事需要的将才。”
“吴钩,你虽然嘴上不说,却很心疼这个孩子呢?”
吴钩握着剑,想了一会,说:“碰到这样一个孩子,很不容易。当初西北之战,您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倒是我,没能完成您的志愿。”
“西北一事,历朝历代皆是难解之结,只是本朝国力不比前朝强盛,又重文轻武,如此多武功智谋上佳的将军都埋没了。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后怕还是如此。不管最后子衿如何,总还是我们的‘希望’。不过——”他看吴钩一眼,歉疚道,“你的手变成这样,是我预料之外。”
吴钩没再接话。过一会突然想起那幅梨花图,笑着对岳霖说了子衿重题梨花图的事。岳霖道:“只觉得此诗合适,未曾想到这处——真是老咯!”
吴钩愣了愣,失笑:“学生还以为自己愚钝,看不出先生真意!”
岳霖看他一眼,轻声道:“我未必做什么事都有深意而无真心。”
他接过吴钩手上的木剑,又转头去看子衿——握着狼毫的手修长白皙,骨节微突。这双手只有关节处一层薄茧,可知生活安适优渥,衣食无虞。是江南养出来的灵秀,却绝不适于庙堂之高,沙场之苦。
只是柔软的水而已。
然而,学识丰富,骨骼上佳,却是自己一直在寻觅的人才。
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那些“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的日子已经过去,人物两非,旧事俱往。只剩自己还在苦苦寻觅挣扎,不肯放弃。
只为一个承诺。
值不值呢?
岳霖望着桌上一摊茶粉苦笑。如今亲友凋零,那人与他唯一的骨血也含冤而逝,竟再找不到一个共品好茶的人。
子衿又写了几幅字,拿来给岳霖看了。岳霖摇头,却将子衿拉了过来,把剑放在他手中:“试试,趁不趁手。”
“还行。就是剑柄稍粗,剑鞘太松,像刀鞘。”
“吴钩,改改。”
“是。”
“子衿,你今日先将经史典籍温习一遍,往后每日默诵一篇,另有两日一篇策论。明日起还要教习武功,寅时三刻起身,不得有误。”
“寅时三刻?府门还没开哪!”
“你不是会翻墙么?”岳霖笑道,“今后学识武功,再不可耍小聪明。武功不比文章,可以取巧;会试不比乡试,可以弄技。心浮了,那坛状元红十
17、承诺 。。。
年后也不是你的。”
“学生受教。”子衿撇撇嘴,看一眼吴钩略带取笑的样子,愤愤然应了。
第二日子衿果真翻墙过去,却惊动了府里一众人等,刘父的脸色愈加难看,妹妹在一旁冷嘲热讽。子衿无奈,依旧是撩起长衫翻了墙过去,只当把烦恼全扔在后头。
他此时正握着吴钩的木剑。
剑鞘紧了些,手柄也上了漆,握着挺合手。子衿道了谢,掂掂手中的剑,又皱着眉问:“难道我真的要用木剑来练?那不和王孙公子一样成绣花枕头了么?”
“用木剑是怕你不娴熟,伤人伤己。”
正说着,岳霖披了件衣服出来,还真有几分衣袂飘飘的仙人之姿。只是头发也乱糟糟的,未及梳洗。子衿看他稍显狼狈的样子有些不满,岳霖敲敲他的头道:“喜怒不形于色,学着点。我已经过了需要早起的时间了,体谅体谅老人吧!碰到你这样一学生,你累我也累。”
“为人师表,不该以身作则?”
吴钩拉住他,轻声道:“老师以前曾受过严重的伤,身体伤本了,这样的时间起来已属不易。”
子衿只得恭恭敬敬地道了歉。
“少废话,吴钩,你来教他。子衿,一个时辰后来房里,我要考你。”
“是。”两人俱应了。
18
18、郊游 。。。
子衿问道:“吴钩,你当初到底是怎么学出来的?”
“累的。”
“啊?”
“你得累很长一段时间。我当初被先生训了很久。”
“多久?”
“不知道。反正不知不觉就变成现在这样了。我以前可比你出格多了。”
“先生为什么要教习武功?朝廷重文轻武,文人习武也没太多好处。”
“你权当强身健体之用吧。”
武功并不如子衿所想的出神入化。习武的人通常是幼童之时便扎下根基,子衿年龄相对太大,也练得格外辛苦。
吴钩顾虑着他毕竟不是专职的武将,所教习的招式并不复杂,也单调。
只是,一招一式,严谨凌厉,有些地方甚至较阴险。子衿很快厌倦,兴致缺缺,却不敢懈怠。
快结束时岳霖倚着门看了一会儿,便招手叫子衿进来,考他的经文与策论。子衿依旧困惑:朝廷考试诗文八股,策论并非正途,早已被朝廷取消。
比如朝廷兵马调配,境边榷场设置之事,向来是帝王考虑的事情,文人参与极少;又譬如文官武将间的关系亲疏,甚至与策论也扯不上关系。
吴钩说,听先生的。
日子依旧如流水般飞逝,三人教习,问答,诗赋,策论,重复着生活。
刘父只在每晚问些诵记篇章,并没再过多干涉。
总的来说,如今日子是逍遥闲适的。
只是四方文人慕岳霖之名而来的甚多,吴钩的小院比以往热闹了不少,着实让子衿厌烦。
岳霖却常催着子衿与他们对谈交游,并教习他诗画围棋,乐理琴筝。
吴钩依旧是那句,听先生的。
****************
这日岳霖去了临镇,吴钩带着子衿去山中踏青。江南的高山大川极少,游人稀少之处却多。
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子衿与吴钩沿着浮满花帆的溪流前行,往人迹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