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阙对着无酒举起手中的酒壶,淡然一笑,对月而饮,这才开口:“不是逃,是迁都,不是不战,是我来战。”
“迁都难道不是逃吗?主子战,不是我们也战?怎么又要走?”无酒不懂地说着,言安一把拉过无酒,对苏阙行了礼,就带着抗议的无酒退下。
苏阙走向一直在一旁不语的小易,淡然笑道:“怎么?不问我为什么?”
“主子这么做必有主子的道理,小易其他不懂,只是小易会一直跟着主子,这是我对主子,将军和时言的承诺。”
苏阙又饮了一口酒,将手中的酒壶抛给小易:“呵,这次我私心,也不愿你走。”
小易接过酒壶,小小饮一口,笑道:“自从将军和时言离开之后,我一口酒都未喝过了,很是想念相思醉的味道。”
“是啊,相思醉,醉相思……各中滋味难言尽啊……”
月色银白,抚摸着院中的两人。
第二次战争
第三十四章第二次战争
两个时辰之后,渠城南门口挤满了人却是一片寂静,苏阙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心中不知为何反而没有离别的悲伤,反而像松了一口气一样。李太傅上前对苏阙行跪拜大礼,然后面容严肃地看着苏阙,眼中有难过叹息更过的坚定不移。
“老臣是最后一次叩拜太子,以后无论如何,晋国就只有一个太子子鱼。”
苏阙听着李太傅的话,知道其已经下定决心辅助子鱼,也已经理解自己,疾步上前,温柔地扶起李太傅,柔声道:“太傅能理解我,实乃大幸,子鱼有太傅这般德高望重的人相辅,必定无往不利。”
“诸位,苏阙在此谢过了……”
说罢转身往城门内走去,留给众人一个清俊的背影。
“关城门……”
随着城门的闭合,苏阙转身,透过缝隙看着门外远去的车队,嘴角勾起了一笑。
“主子,天快亮了,可要先准备着。”小易从一边走过来说道。
苏阙看了看天色,已经大白,眼看再不过不久太阳就要升起就对小易说:“去吧,召集所有将士。”
说着苏阙就往北门的方向走去,凌晨的渠城,有些冰冷。冷风吹进铁衣里,丝丝贴着苏阙的肌肤,让人忍不住全身颤抖。
不一会,守城将士已经整装到城门下,每个人或许都意识到要发生什么事,没有任何的喧哗,整整齐齐地站在那里。
“也许这会是我们的最后一站,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不是晋国太子,而是和你们一样千千万万的晋国子民中的一个,和你们一样,为守护晋国的疆土努力的一个人,我现在问你们,怕不怕。”
寒风吹拂每个人地脸庞,或刚毅,或稚嫩,或苍老,或瘦弱……一个稚气的士兵上前说:“俺不是正规的军人,小的时候俺娘总和俺说史将军,俺从小就希望像史将军一样上战场杀敌,俺不懂什么大道理,俺只知道,没有守护好这个国家,俺们也不会幸福,所以为了俺家,俺不怕。”
“这位小兄弟说的好。”一个身材高挑的士兵上前,气度从容,不像一个士兵,他手中拿的剑若换做扇子才算相得益彰。“刘某叩见太子,相比太子甚是疑惑,刘某为太子解说,渠城的守军不多,百姓都自发结成军队,因而除了正规队伍还有我们这民间队伍。刚才这位兄弟说的,言语通俗却甚得我心,刘某虽然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自幼读圣贤之书,也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相比在场的诸位都是抱着与渠城同存亡的心态,我们谁都不怕。”
“不怕……不怕……”随着书生的话语落下,士兵们都高举着长剑吼着,气势逼人。
这时,城外敌军敲响了战鼓,鼓声轰鸣,震耳欲聋。苏阙转身看着城外的大军,挥手道:“敲战鼓……”
这时小易也是一身戎装走上城墙,从一个士兵手中拿过鼓锤,对着苏阙笑道:“小易其他的不会,在这里为主子敲响战鼓,战不停鼓必不歇。”
苏阙看着身边自小一直陪着自己的小易,不有地轻声笑起来,右手与小易击掌:“好……我听着你的战鼓,鼓不停,我不倒。”
此时太阳初升,第一抹光辉照在两人的身上,渲染出美好地画卷。
苏阙与小易同时放开手,小易拿起放在一边的鼓锤,苏阙从腰间拿出弯弓,两人相视一笑,在小易的第一声鼓声响起的时候,苏阙手中的箭也飞射出去,银光在空中一闪而过,直直向戎国首战将领飞去,那人也不是徒有其名之辈,单手抡起大锤就挥落飞箭。不料,苏阙从来都不是只发一箭,瞬间已是搭上三箭,在小易的鼓声中一同射出,于此同时城墙上的弓箭手也发起猛烈的进攻,瞬间箭雨满天。
“主子,你苦练十几年的射箭有所退步啊。”小易一边敲着战鼓一边说道。
苏阙笑而不语,从腰间拿出五只箭,对着戎国开战的将领松手,箭破长空,竟不是一起发出,而是一支接着一支发射,那名将领从未见过这样的射箭之术,待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只打落了三支箭,无奈负伤落地。
戎国在后方观战的右相,看着苏阙巧妙的射箭之法,捋着长须思考着,挥手让人鸣金收兵。而城楼上的苏阙看着小易道:“有小易的鼓声,我的箭术怎敢退步。”
是的,小易的鼓声和苏阙的箭术都是史长云一手教出来的。苏阙因为体质的原因不能习武,然而却练得一手好射法,而且随身佩戴的弓,是史长云根据苏阙的指法特点特殊制作的,更加轻便而弦的弹性和韧性更加强,不需要很用力,只要巧劲运用得当。而苏阙十几年的苦练,在史长云的基础上又自己研制了各种射法,很少让人知道,也是苏阙最后的保命手段。
“是啊,将军曾说,战鼓是支撑一支军队最后的精神支柱,战鼓不歇,就会勇往直前,所以当初让我学得这晋国中特有的战鼓之术。”小易看着手中的鼓锤说道。
两人说着看着远处的敌营,面容都很是沉静。
首战以没有一个士兵伤亡而告捷全是因为苏阙一手特别的射法,可是苏阙却知道,这也只能有这个效果。因为射术再好,只要明眼人仔细观察也无法对付,下一战怕是困难重重了。
渠城,不知道在这场劫难之后会怎么样……
毒火相攻
第三十五章毒火相攻
几个时辰之后,戎国又一次在城外敲响了战鼓,这次的战鼓不像早上那样绵长,反而激烈短促,有一股激战之意。
“这次怕是要苦战了。”小易从怀中慎重地拿出一对鼓锤,细细地抚摸着。
苏阙望着敌军中一个熟悉的身影,眉头紧锁。
“这次领兵的竟然是篱妨,戎国这次是认真的了。”
苏阙对左右吩咐着,然后对小易使了一个眼色,手起锤落间,鼓声在晋国的空中响起,荡漾开来,起先是缓慢的节奏,仿佛是山间的清水缓缓地流淌,流进晋国士兵每个人的心中,让所有害怕畏惧都睡着这熟悉的有力的鼓声缓缓地流走,又像是在引导敌方的战鼓,让对方急促的鼓声慢慢落下,待到对方的鼓声渐没的时候,鼓声又突然急促起来,仿佛是刚才的清水汇入瀑布,让所有的晋国士兵热血不已。
苏阙傲然扶手站立在小易旁边,直到对方的鼓声完全被小易压制住之后,这才挥手让小易停下。
“篱妨,又见面了。”
篱妨高坐在白马上,一身铁甲衬得他魁梧的身躯越发伟岸,手中的重剑在日光中闪闪发亮。因为苏阙是在高城上,苏阙说的话篱妨却未听到,只是皱眉看着两个自己曾经完全不放在眼里的人。苏阙招来刚才发言的那个书生。
“现在有一事,要派你出城门同篱妨交谈,你可怕?”
“太子过滤了,书生身无长物,不过这口舌之事,书生还是能够应付一二的,如若书生害怕也不会穿上戎装了。”
苏阙招手让书生附耳过来,同书生小声的说些什么,然后喊道:“开城门。”
书生脸上浮现些许笑意,还有莫名的慷慨就义之态,对苏阙行了行礼,这才走下城楼往戎军走去。篱妨看着单枪匹马往自己走来的书生,心中满是疑惑。书生在篱妨前方十米处停下,从马上下来,对篱妨行了一个礼,手习惯性的一个打开折扇的动作,才发现手中没有扇子,尴尬地对篱妨笑了笑。
“小生拜见篱将军。”
“苏阙派你来有何事,直接说吧,我不是皇上,不会手软的。”
“离将军,久仰将军大名,现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