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娲娘娘在第一次天庭大战之后,就曾抛出红线,力促妖巫和解。如今见了洪荒新局,三族能和平共处,虽不安稳,总是进步,因此亦多欣喜。
其余几位圣人见了地仙门下所为,各有心思,不需细述。
炎帝得了地仙门下支持,治理人巫二族,无不顺意。轩辕氏在姬水之泮,亦将部落中的人族治理得井井有条。妖族毕方、陆吾、应龙等首领皆去,其余妖族,也并不敢忤逆轩辕氏,因此庶几可得太平。
炎帝知之,赞叹轩辕氏之能,乃将西陵氏女螺祖妻之。
这螺祖乃是贤德之人,曾为仙家点化,有缘见到六翅天蚕吐丝织茧,并得赐五颗蚕卵。她得了此物,视如珍宝,精心养育,日夜观察练习,历时数年,终于将种桑养蚕的方法演练成熟,并悟得了抽丝织造之术,将其广传于人族。
人族得此神术,从此开始织丝为绸,缝绸为衣,逐渐舍弃了兽皮草叶,不仅自己不必再受冷冻之苦,鸟兽亦不必再为皮毛所祸,此皆螺祖之恩惠也!因此螺祖于人族、于生灵,皆有功德,被民间尊称为“蚕母娘娘”,绝非普通女子可比。
炎帝将螺祖配与轩辕氏,其中深意,不言自明。轩辕氏得螺祖为妻,一起造福人族,声名更盛,几可与炎帝比肩。炎帝闻之,亦丝毫不已为忤。
人、妖、巫三族共存,历数百年。期间虽小有纷争,大体上却安然无大事,此皆赖炎、黄之功也!也正是炎、黄同治,各镇巫、妖,才保得洪荒太平,亦使得人族渐臻鼎盛,隐有洪荒霸主之姿!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各族之间虽有恩怨,然不断杂居之后,亦正如女娲娘娘投红线时所言,交流不免越来越多。仇怨虽大,总不免产生一些交情。(未完待续,)
第151章愚公移山增逸事稚女问道有因缘
却说太行、王屋二座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位于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有一巫,名唤愚公,面山而居,苦于大山截途,出入不便,于是欲凭巫族神力,移此二山。
岂知一试之下,巫族神通用尽,大山不移分毫,愚公心甚怪之,暗道:“我巫族天生神力,移山填海,并不为难。此二山虽巨,分而治之,当可成事?奈何如同铁铸一般,蒂固根深至此!”乃问之河曲智叟。
智叟为灵狐所化,见识广博,闻之,笑愚公曰:“你巫族之愚,愚之甚矣!王屋、太行二山,下接地脉,上应天星,乃是洪荒福地,岂是魁父之丘可比?此二山之上,高仙往来,道者云集,灵禽异兽,不知凡几。神通胜于你者,数不胜数。更有一位高仙,居王屋山清虚洞,法号玄穹,乃是万寿山镇元圣人高徒,道法神通,高深莫测,手中一根九宝葫芦鞭,变化无穷。姑且不说你神通低微,移不动二山,便是移得动,玄穹道长那里,且该如何交代?”
愚公受了智叟讥笑,偏又无言反驳,郁闷不已。智叟愈笑其愚,或告知道友,妖巫各族,遂多有知之。一时愚公移山,沦为笑柄。尤其是妖族,更常常以此事来耻笑巫族。
愚公大恼,便前往王屋山清虚洞,求见玄穹道人,备言其事,并请教移山之法。玄穹亦曾闻得此事,有心考验于他,说道:“若你定要移山。亦无不可。只是须亲自叩石垦壤,荷担运之。若能有如此大智慧、大毅力,天柱亦可移之,何患二山不能移?我便抛却洞府。另寻别处,也不与你为难就是!”
愚公乃悟,于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之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寒暑三易,方移土石数丈,而山未稍减一分。
智叟见了,越发笑愚公道:“尔之愚,不可救也!你巫族之人。有大巫修为者,方得永寿。如你一般巫者,寿岁不过千年,便要化为腐朽,精血归入洪荒。千年之期,为时太短,转瞬即逝。你便日日开垦,亦只能损山之一毛,安能遂此愿乎?”
愚公又受了智叟讥笑,却知其所言不虚。左思右想,无有良策,愁闷不已。
一日归家,偶见邻人京城氏之孀妻,育有一子,方七八岁,却听从母亲教导,极为孝顺。愚公见之,叹道:“若我巫族亦能如人族一般。有子有孙。又何患山不能移?”此念一起,再也不可遏止。遂不顾人巫之别,取了人族之女为妻。
他此举虽然大胆,但彼时炎帝治下。人巫和睦,一视同仁,交流往来甚多。人、巫两族首领,亦乐见其成,不以为怪。于是生子有三,皆天生神力,与愚公一起叩石垦壤,继续移山大业。
智叟见了,又笑愚公道:“你再生数子相助,最多只有数倍之功,于事无补,如之奈何哉?”
愚公说道:“我父子四人,固不能完成此愿。然待我死后,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若皆能继承我的移山之志,山又不加增,何患不能平!”智叟无言以对。
当时巫族在炎帝治下,大小诸事,悉为炎帝知之。炎帝有一小女,名叫女娃,极受父亲宠爱。女娃虽然年少贪玩,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听说了愚公移山之事,亲往查之,见其行事,大为感动。归家之后,乃以此事问炎帝道:“太行、王屋二山,虽然高大,但以父亲的神通,应该可以将其移走吧!”
炎帝说道:“单论土石草木之重,以大巫的神力,一次背负起一座大山,应当没有问题。只是太行、王屋二山,下接洪荒地脉,上应周天星辰,若要将山移动,必须将地脉与星辰也一起移动。这样的事情,就是以我的神通,也是无能为力的。”
女娃说道:“愚公为了移走这两座大山,跟人族婚配,想要让子孙世代成其事,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其志足可感动上天。”
炎帝笑道:“此愚鲁之志也!精神固然可嘉,然本非利国利民之举,何足道哉?”
女娃说道:“愚公移山,虽然愚鲁,但若父亲助其成功,却是利国利民。”
炎帝饶有兴趣地问道:“却是为何?你且细细说来!”
女娃便说道:“如今愚公移山之事,已经传遍洪荒,成为各族笑谈。尤其是妖族,更以此为笑柄,耻笑巫族。因此这已非愚公一人之事,而是巫族之事。只要山一日不移,巫族便要一日蒙羞。父亲为巫族首领,宁无愧乎?这是为私!为公而论,愚公有这样的大毅力,大智慧,实为古今罕见,洪荒仅有。父亲教化人族,正好树立榜样,将此事大作宣扬,以示人力无穷,天地可改。人族受此鼓舞,必定更增信念。因此,女儿以为于公于私,父亲都要想想办法,帮助愚公移山。”
炎帝听罢,笑道:“我只以为你平日里贪玩享乐,心性不定,不想你也有如此慧根,为父心中甚慰!”
又与她说道:“你所言有理,其实我亦早想助之。想来想去,只有一法,或许可行。
女娃欢喜道:“是何办法?父亲快快说来!”
炎帝说道:“听说愚公如此移山,乃是受了王屋山清虚洞玄穹道长点化。他是镇元圣人高徒,道行高深,神通莫测,绝不会虚言相欺。我料他定有移山之法,只是要考验愚公毅力而已。这段时日,为父正想亲往王屋山清虚洞,请玄穹道长相助。奈何人巫二族事务繁忙,始终不能得空。你既有此心,想必于此事有些缘分,不如便代为父前往,你意下如何?”
女娃高兴地一口答应,当即收拾行囊,启程前往王屋山。
却说那王屋山,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得其名,乃是顶尖的仙山福地,洪荒灵脉汇聚之处。山上灵气充沛,丹崖怪石,削壁奇峰,星罗棋布;灵猿玄鹤,奇花异果,欣欣向荣。其上一峰,直插云霄,形如擎天巨柱,雄伟绝伦。
女娃上得山来,观看山间万千气象,只当已经超然于世外,忘却尘世。又见苍松翠柏之间,灵兽灵禽,悠然自得,不避行人,不由得感叹道:“好一派仙家气象!不愧为有道仙真所居。”
女娃话音刚落,旁边突然有声音接道:“此处虽妙,不如峰上风景更佳。你若喜此山景象,何不抛却凡尘,留在在此山修行?”
女娃一惊,循声而视之,这才发现前边青石之上,坐着一位道者,手持玉色葫芦,正悠然而饮。其身其行,似与周边之草木鸟兽浑然一体,融于自然之中,若不留意,难以发觉。
女娃心道此必为一有道仙真,不敢失礼,稽首解释道:“我身有要事,办完即要归家。道长美意,请恕不能遵命。”
道人听了,也不惊讶,只望了女娃面相片刻,悠悠一叹,便起身欲行。女娃正不知如何去清虚洞,连忙问道:“请问道长,清虚洞该怎么走?”
那道人头也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