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述怀-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情一凛,本来准备开溜的吴质收住了步子,瞪着陈矫看了片刻又转过头去看曹叡,只见他的注意力完全在收拾棋盘上,似乎并未因陈矫的话对司马懿产生什么怀疑。棋子被不断扔入棋盒,发出有节奏的清脆撞击声,一下一下,带着莫名的逼仄,而曹叡的样子却有些漫不经心,叫人摸不透彻,“那依你之见,何人可算作社稷之臣?”手上动作顿了一顿,他短暂地思考了一下,“陈群?”

    躬身一揖,陈矫显然是要力表赞同,可话还没出口就被吴质一声冷笑抢先打断了,“陈群,从容之士,非国相之才。”迎上陈矫投过来的不满目光,他挑衅般地一挑眉,依稀带出了轻狂不减当年的意味。

    对两位大臣的口舌之争没有太大兴趣,曹叡听了一阵,只是意味不明地笑了声便不再作声,兀自翻起新上的奏疏来。

    那边吴质、陈矫有一搭没一搭地辩了半天都不见天子有所反应也只得讪讪告退了。走在通往宫外的路上,二人都赌气地不愿再同对方讲话,唯有嗒嗒不息的沉闷脚步声在冷寂中回响。快走到宫门口时,吴质出人意料地突然开了口,“陈尚书,你以为社稷为何物?”

    几乎没有多加考虑,陈矫脱口便道:“天下之公利。”

    “那朝廷呢?”吴质问得随性,但明显是别有深意。

    想了想,陈矫选择了一个最为工整保守的回答,“布政之所。”但言外之意已然明了,朝廷与社稷,一为私,一为公,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呵,其实你对司马的评价很……”停了一歇,吴质努力想要找出一个合适的措辞,“恰如其分。”

    讶异地看他一眼,陈矫从鼻间发出不屑的哼声,“方才在殿上倒没听你这么说。”

    难得没有反唇相讥,吴质眺望着远空,不疾不徐地问道:“你可有听过一句话?”

    “什么?”陈矫追问。

    “君王死社稷。”在自己的马车边停了下来,吴质情绪不明地叹了口气,“君王如此,顾命之臣又当何如?”见陈矫不说话,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他继续发问,“这样一来,朝廷之望又何异于社稷之臣?”

    看着他动作不太灵便地登上马车,陈矫并不回答,反声问道:“你何故一再维护司马?你就那么信他?”

    “不是维护他亦非深信于他。”弓腰定在车门口,吴质望着车檐下摆动的风灯,浑浊苍老的眼里仿佛隐约流过了几丝怀念的之色,转瞬便化为了某种深沉的坚毅,“是忠志于先帝,毕竟,他是先帝嘱以重托之人。”

    “位极人臣而无虞者,古来少之。”陈矫不知道自己怎么就下意识地接了这句话,但既然说了,就索性说完,“你我三言两语,皆无足轻重,关键是圣意。”

    表情复杂地与他对视着,吴质微蹙的眉间渐渐蒙上了一层悲悯凄凉的色彩。生硬地牵了牵嘴角,他干笑了几嗓子,模棱两可地丢下句,“谁知道呢?”便进到马车内,疾驰而去。

    长吁一声,陈矫缓步走向另一边等候已久的马车,“天知道。”他自认无法完全领略吴质口中君臣间的种种,不过是见识了那些生死相离却仍在坚守承诺的事后,略感触动唏嘘罢了。

    而所有的忠贞不渝都有属于其本身的期限和信仰,白驹过隙,吴质、陈群已成为活在故事和回忆里的人,朝中再无可与司马懿齐名的首辅大臣。陈矫和吴质不同,他与曹丕、司马懿不存在太深的交集牵绊,他此生要忠心尊奉的应是眼前高坐明堂的帝王,但不知为何,他始终难以忘却当年吴质口中的字字句句,以至于无法在当下的情形中附议高堂隆的上疏,彻底否定那年及朽迈的太尉。陈矫一边无言地听着同僚们或惊或疑或不怀好意的议论,一边观察着曹叡的表情,心里逐渐有了一个成熟的想法。

    曹魏的君王看上去正一心一意地赏玩笼中珍兽,然而眼底隐隐绰绰的危险光芒却让人心惊,他玄色的袖摆拂过做工精细的铁笼,透出一股难以名状的禁忌与威严。手指划到笼门的锁扣上心不在焉地拨弄着,最终开启了扣环,让笼门悄然敞开了,往后退了几步,曹退饶有兴趣地打量着开始在笼门口徘徊试探的白鹿,再度开口道:“你们谁有话要说?”

    原本被纷杂的私语声充盈的大殿顿时鸦雀无声,大臣们面面相觑,6续低下了头。

    倒退着回到阶上的龙椅中坐定,曹叡的眼神沉郁而冰冷,“但说无妨。”

    深深吸了口气,陈矫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另有其事。”

    “哦?”视线转到陈矫身上,曹叡不无好奇道:“说来听听。”

    “辽东公孙渊自恃地处偏远,自立为王,陛下岂可坐视不管?”陈矫语气肃然,可说出的内容却好像与奏疏毫不相干。

    和下面的大臣一样,曹叡也有那么一瞬间的不解,但很快他的脸上就有了笑容。此时,白鹿在笼门口逡巡了许久的白鹿倏然跃出笼子,趁着众人愣神之际飞快地窜出了大殿。顷刻间,殿里殿外乱成一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捉捕白鹿上,场面混乱而滑稽,唯有曹叡和陈矫不为所动,他们一个高高在上,冷静而愉悦;一个缓缓陈述,有条而不紊。

    “善。”掷地有声的一个字让殿内重新安静下来,曹叡居高临下地四下扫视了一圈,从不明所以的众臣到心如明镜的陈矫,不禁笑意更深,“就照你说的去办。”抬眼望向殿门之外,他复又轻描淡写道:“让外面那些人都回来吧,一头鹿而已,还能真的逃走?”

    春末夏初,本是鸟语花香的宜人时节,司马师却无心安享这中间的静好,坐在藤萝下,他手持久违的诏书,神色凝重。蓦地,他感到肩上一沉,耳边跟着传来了司马昭的声音,“阿兄。”

    仰头看了他一眼,司马师没有吱声便又寻思起了自己的事。

    疑惑地坐到他身边,司马昭刚想问问他怎么了就眼尖地发现他手里握了东西,伸手戳了戳卷轴,司马昭歪头道:“诏书?我看看。”

    手上一松劲儿让他抽走了圣旨,司马师揉揉眉心道:“别高兴的太早。”

 52远征

    四千里征伐辽东对司马懿而言是一件完全陌生的事;他的前半生交付在君王身侧;后半生倥偬在西南之地,如今年至花甲也仍不能解甲归田。

    万马齐喑;三军待发,司马懿的目光追着一对从眼前掠过的燕雀瞭上帝台,定格在了那临风而立的君王身上。他看到他隔空举杯,为自己践行,一时恍惚起来——曾几何时,他也曾像今日一般于万人之前领受王命;相同的地点与动作;就连那人在风中摆动的冕旒和翻飞的衣袂都过分相似。

    “父亲。”被恩准同司马孚一起送司马懿取道河内;在老家温县停留数日的司马师见状适时出言提醒道:“时辰已到,该起行了。”

    “走,走。”嘴上应着,司马懿朝着帝台拱手一礼,而后收回视线开始整理行头。再抬首,他的眼里又是一片清明,恰好映出司马师翘首时比落寞多一丝不甘,比期冀多一丝不恭但更多的是被岁月冲涤出的沉寂样子。蹙了蹙眉,司马懿蓦然想起,司马师已是而立之年,浮华一案至今将近八年,他的长子已然少年不复。当年自己八年隐忍不出最终得偿所愿,而他的等待却仿佛没有尽头,几乎叫人无望。为那沉沉的宿命轻叹一声,司马懿调转马头道:“走吧。”

    最后看了眼帝台所在的位置,感受着那从顶峰睥睨下来的冷冽眼神,司马师暗自捏紧缰绳,最终策马跟了上去。

    “起行——”云开天河,声贯长虹,又是一次金戈铁马、血染疆场。

    滚滚尘烟洛阳外,巍巍不动魏宫墙。

    司马懿回首望着渐远的城门,突然很想知道,自己倾心捍卫,为之驱驰的八百里城阙斜郭究竟是大魏王朝的荣光还是一场已随斯人离去的故国旧梦。

    数日的车马劳顿后,魏军抵达了河内,浩浩荡荡的人马在司马懿的带领下军容整肃地进入了温县。骑在马上,司马懿意外之余又有欣喜地同夹道欢迎自己的父老乡亲们打着招呼,不觉感慨万千。嘈杂热闹中,他听到有小孩子奶声奶气地学着大人“太尉太尉”的叫,有些好笑又有点心酸——离开温县时,他还是涉世未深的青年,如今乡音无改,人却老了。

    “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大概是所有人现在的想法吧。”走在司马懿身旁略输一马头的地方,司马师冷眼看着道路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