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夜阑静 有谁共鸣-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演运用时空交错,从八十年代去观察三十年代的生死恋,把现在与过去、回忆与联想、幻觉和现实巧妙地组接在一起,并以如花对十二少至死不渝的爱情,讽喻了现代人对爱情的态度和观念,带给观众独特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电影以跨时代的拍摄手法,交代如花、十二少的感情。更值此把二、三十年塘西风貌搬上银幕,题材、布局都新鲜。
  故事讲述:某夜,一冷艳女鬼来报馆求登寻人广告,并缠着袁永定不离开。女鬼原是五十年前石塘咀名妓如花,当年拜倒裙下者众多,却独钟情富家子弟陈振邦。 
  陈门乃望族不接受妓女作媳妇,逐振邦出门,于是两人在穷困中挣扎。如花与振邦终订阴世之约,复吞鸦片自杀。
  如花在阴间久候不见振邦,便来阳世寻觅。
  永定和他的女友楚娟,同情如花的遭遇,倾力帮助她找人,现在已是一九八七年了,事过五十年,人已两三代,简直是大海捞针,而如花之七日期限即将届满……   
  袁永定在某报社广告部任职,一天他正要下夜晚,突有一名身着三十年代打扮的艳丽女子出现在报馆,她要来登一则寻人启示,但又无钱付广告费。
  袁要她次日再来,不想她坚持不肯,并尾随他一路。
  在闲谈中,袁惊闻她原是三十年代死去的女鬼,名叫如花,当年曾是石塘咀的名妓,爱上人称为十二少的纨绔子弟陈振邦。
  二人的恋情因地位悬殊遭陈父母反对,遂离家私订终生,以胭脂盒为信物。
  两人同居后经济拮据,再加上染食鸦片,如花知好景不长,二人约定服食鸦片自尽,来生再结缘,不料如花死去,陈被救。
  五十年后,如花苦等陈不得,遂上阳间来寻。
  此时已是一九八七年,时守境迁。
  如花得袁及其女友凌楚娟帮助,终于在一家制衣厂找到早已潦倒和衰老不堪的十二少。
  如花将胭脂盒归还,留给十二少一句谢谢你,我不想再等了。
  他望着她离开的背影,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她的名字……
  如花的初次登场以男装亮相,简直是神来之笔。
  谁都看得出女主角的长相并不是原著中描绘的那样倾国倾城,甚至还不如男主角美貌,但是一袭利落的皂色男装使得这女人在一群庸俗脂粉中脱颖而出,卓而不群,照收惊艳之效。
  同时,导演安排女主角在初次亮相中吟唱南音《客途秋恨》,这在原著中是根本没有提到的,然而我们的女主角是谁,是歌坛天后Anita Mui。
  虽然据行家说她与Leslie唱的南音都是不像的,那位盲琴师寥寥两句的开口才是真正地道的南音,但是这段戏充分发挥了Anita Mui的舞台魅力,举手投足有板有眼,偶尔眼波一转光芒流泄,大有粤剧老倌的威仪。
  同样惊艳的还有与如花也与观众初次照面的十二少,Leslie这一年三十二岁,正在步入他最好的风华,丰神俊朗,珠圆玉润,一出场真是令人眼前一亮,无可置疑成为全场焦点。
  这两人目光一对,立即胶着,然而彼此不发一言,只以身体周旋,以眼神进逼,一切的心动,情挑,诱惑,欲拒还迎,都在韵律铿锵的南音中流转,镜头含蓄而华美,动人心魄,绝对能堪称华语爱情电影中最为经典的段落之一。
  “祈求在那天重遇,诉尽千般相思,”如花寻觅十二少未果,在路边望着台上伶人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场——
  一张憔悴的脸,一双泪花濛濛的眼,一丝幸福而凄凉的微笑,在周围满面无聊的看客中,无言地讲述着一个女人的恋恋情深。
  Lilian Lee 也大赞:“……Leslie、Anita Mui两个演员都为电影加了分,剧中人就好比是为他们两人量身定做的,尤其是Anita Mui,她本身就是又像妓女又像痨病鬼。”
  我个人倒不觉得Anita Mui像妓女,她演的妓女风尘有余,风情则欠奉,行走坐立的姿态很明显是在刻意地摇曳刻意地性感风骚,对镜梳妆等细节尤其造作;
  但是演起鬼来,她的表现简直可以用出神入化来形容。
  她演的鬼,全片中从未以惊悚的鬼脸来吓人,但是眼皮略略一抬已经是鬼气森森,将那种阴郁的气质刻画得深入骨髓。
  更令人惊叹的是,《胭脂扣》中如花在二十三到二十四岁之间,Anita Mui也正是这个年纪,但是不要忘记如花其实已经是一个七十六岁的老鬼,而Anita Mui以二十四岁芳龄,将这个老鬼演绎得呼之欲出:
  爱恨交缠的幽怨,饱经世故的老练,宛若前尘带来的沧桑,从每一个特写中渗透出来,一双暮气沉沉的大眼中似乎蕴涵着整整一个时代的故事。
  或许这一切与Anita Mui本人从四岁开始跑江湖的阅历有关,纵观影坛再没有第二个女星可以替代。
  “只盼相依,哪管见尽遗憾世事”,十二少跑龙套落魄江湖,独自在落幕后的台上伫立,为爱侣戴上胭脂扣后抱头痛哭的一场——
  这也是Leslie本人比较满意的一场,演尽了痴情人面对前路茫茫满目苍凉的无奈。
  片中Leslie成功塑造了一个末世贵族的形象,使十二少超越了剧情的局限而深入人心,成为香港影史上独具异彩的代表人物,其精致的样貌,优雅而古典的气质,倜傥中带点颓废的风华,眉梢眼角如梦如幻若即若离的神情,处处韵味十足,可圈可点。
  无法联想到演员本人其实是英式教育背景,更有一个劲爆流行歌手、动感青春偶像的身份。
  “渐老芳华,爱火未灭人面变异”,老年十二少与如花的重逢的一场——
  十二少是爱如花的,这点我相信,只是还不够,还不配。初相识,也许有火花,毕竟也是逢场做戏的成份多一点。于是便开始了一场追逐。
  放鞭炮,挂对联,看到十二少的两截小腿在窗台上一晃一晃,终究还是个孩子啊。
  送大床,还是作秀的成份多一点,似乎固执的一定要攻克这一难题。
  结果呢,如花嘴角略微一弯,少爷,你达到目标了。
  如花是你的了。
  结果收入来源被断,这位被逼上梁山的公子低着头跟着如花后面走进戏班,从后面抱着如花大哭,对于如花的签文恍若未闻;
  那么如花被人家一张骆驼背摸一下小腿给你买来西装你就真的不知道
  只是你退缩了,茫然了,不知如何是好了,终究还是个孩子,成了如花的孩子。
  拍摄时由于Leslie的皮肤太好,普通人涂一层就会满脸摺皱的皱纹水,在他脸上涂三层都毫无反应,结果只能破例为他定造一个石膏脸模戴上,导致面目全非;
  但是我自己在第一次看时已经认定他是Leslie:不仅因为他那独具特色的侧面轮廓不曾改变,而且,那双眼睛!
  哪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会有那样清澈明亮的眼神?
  不知道造型师有没有留意到这个破绽,为什么没有为他戴上浑浊一点的隐形眼镜?
  结果如花凑上去朱唇一启,就见这老人的双眼在黑暗中熠熠发光……呵,或许还是不要苛求这些细节吧。
  《胭脂扣》中还有众多名人配角,不过大多被男女主角的光芒所掩,未见出众表现,唯有扮演十二少母亲的粤剧名伶谭倩红,出场可以算是惊鸿一瞥。
  据谭倩红自己讲,由于女儿是Leslie的歌迷,为了帮女儿接近偶像才接拍这部电影,但是在片中寥寥几次的出场中,已经精湛地演绎了一个大户之家掌门太太的形象。
  尤其在与如花会面一场,慈祥、亲切、始终面带谦和的微笑,眼神未见一丝锐利的光芒,却是处处刺中痛处,威势不容分说,不动声色之中全盘控制场面,如花连招架的机会都没有,已经败下阵来。
  这部电影中值得一提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音乐,Lai; Michael亲自操刀创作的配乐极其贴合剧情的时代与气氛,一曲主题歌更是冠绝当日。
  单就歌曲来说,实在是一首意境与韵律俱佳的好歌呀,无论是Anita Mui在电影中的演绎,还是Leslie来唱,都是功力超群令人百听不厌之作。
  噫,这世上真正完美的爱情故事还是太少,有华丽凄迷的电影可看,有荡气回肠的好歌可听,已经很满足了吧?
  




72

72、72沉默是金 。。。 
 
 
  Leslie的新碟尚未推出,但他的《话別》歌选已在传媒的歌曲龙虎榜上节节上升,比起原曲《大约在冬季》的受欢迎程度不遑多让。 
  “演绎情歌的技巧有很多种,以前我是惯于带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