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小轩道:“可国兄,要是可以,我也希望能过来跟你一起做些实事,在部里面呆久了,觉得有些倦了。”
陈可国道:“你真有这个想法?”
王小轩迟疑了一下,道:“算了,想想还是有些习惯了,还是再等等吧。”
陈可国道:“放心,一定有机会的,等你再上一个台阶之后,我会帮你争取到地方历练的机会,然后再回来,才最好。”
王小轩感激的点点头,道:“谢谢可国兄了,不急,我就先在部里面呆着,做好看家护院的功夫吧。”
陈可国道:“其实我何尝不想有多两个人去帮我,但你说得对,京城里面始终还必须有一些人呆着,就像下棋一样,我们可不能倾巢而出,不然可能就给对手趁虚而入了。你留在京城,意义绝不比正文在江南省帮我小,甚至有时候更重要!”
王小轩心中泛起温暖,微笑道:“上次去开会我看到了正文,他还好,比我想象中要好。”
陈可国脸上也带了笑意,问道:“哦,你想象中他应该是怎样的?”
王小轩道:“应该是精神有些不振吧,不过实际上他精神很好。不错,面对强力对手的夹击,他还是显得从容有度,挺让我钦佩。”
陈可国也点头道:“这段时间他辛苦了,因为之前有些话,我也不能跟他说得太明白。所以他能够坚持下来,不容易,真不容易。”
王小轩道:“现在好了,可国兄你一过去,正文算是苦尽甘来,可以大展手脚了。”
陈可国道:“艰苦的环境锻炼人。当初去西部,我几乎跑遍了每个偏远的县区,有几次差点迷路失踪。那段日子虽然很苦,但成长得最快。所以现在就算是面临再大的困境,我也从来没有绝望过。正文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也更加成熟了,我相信,对他将来是很有好处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一章 正式上任
第二天,《江南日报》在版头位置刊登了一条消息:江南省省委书记陈可国在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小轩的陪同下已经赴任,于当日召开了小范围的省干部大会。
这条消息内容不多,但刊登的位置却异常显眼。几乎让每个购买报纸的人都会看到,都知道:江南省新的省委书记到任了!
是的,新省委书记到了。这就像一场大戏在前奏过后,主角终于登场了,虽然有些令人出乎意料,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大约是见惯了各种临阵换枪、关头换人的官场戏码,尽管新书记的名字已经提前被知晓,但等到他真正的到任了,很多人才觉得有种尘埃落定的感觉。
原来,真的,陈可国上任江南省省委书记了。
很多人带着庆幸和好奇,不少人放下了心头的大石,也有相当的人放弃了心头最后的一丝侥幸。
但无论是哪种人,都很关心他的第一次会议的表现。
从一些有资格参会的领导口中了解到,陈可国的讲话中规中矩,并没有表现出比较特别的地方,也没有透露什么明显的政策意图。
不过尽管如此,这个看上去普通的会议还是让有心寻觅的人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点是他对江南省的熟悉。常规的讲话之后,就是一个现场互动的环节。假如没有这个环节,大家对陈可国的印象估计也不深刻,甚至有些人还会认为他盛名大于其实。但正是这个环节,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对江南省的情况太了解了。在互动环节中,记者提了几个关于江南省民生的细节问题。陈可国几乎没有犹豫,就脱口回答,而且对每个数字,比如江南省最近五年的gdp数据,财政预算和各个方面的实际支出都相当熟悉。对江南省目前各个领域的长板和短板也都了然于胸。
看得出来,陈可国绝对在到来之前就做了很多了解和研究工作。
既然如此,他能够没有想法和思路吗?
所以很多人自然就明白了:陈可国胸中已有思路,只是蓄势未发。
大家直到这时,才算见识到了这位鼎鼎大名的政治明星那掩藏在外表之下的强大之处!
一些知情人忽然就有了一种感觉:强横霸道的叶全开这回败在了他的手下,那也不算冤了……
其次是他对各位与会主要省领导的熟悉。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似乎他心中已经对张国平、吴逸夫、余小波等人已经有了一份履历表,每个人都能够快速的对上号,并且对各人所分管负责的领域也知之甚详。
最后一点是他对各个主要省领导的态度值得玩味。
尽管陈可国在会场上的表现几乎无可挑剔,无论是沉稳而不乏激情的演讲,还是机智和风趣的互动环节。或者是不失分寸的跟各位省领导的见面。但还是有人看出了一些细小得几乎可以忽略的举动,并以此来揣测陈可国对某些人的态度不是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比如在和朱正文握手时。他握了超过五秒钟。而其他人一律不超过三秒,甚至像吴逸夫、余小波两人,他握手的时间更短一些。
能够发现这一点的人很少,但毕竟有人看出来了,看来传闻中的某些情况是真的。陈可国当真和朱正文的关系匪浅,那么对于和朱正文这段时间以来对着干的吴逸夫和余小波两人。当然是没什么好感了。
当天开完会之后,省委一号车载着三个身影,低调的来到了离省委大院几公里外的一处有些偏僻的私人会所内。
这三人正是陈可国、王小轩和朱正文。
来到一间包厢后,三人坐下。等礼仪小姐将茶水都泡上并关门离开,陈可国亲自倒茶,并递给朱正文,道:“正文,辛苦了!”
这三个字虽然简短,但似乎带有复杂难言的感激和理解,比那杯热气萦绕的茶水更加炙暖,让朱正文心中一颤,站起来接过茶杯时,双手都有些微微抖动,忙道:“老领导,你言中了,这是我该做的!”
陈可国点了点头,道:“好!”
王小轩这时也朝朱正文举杯道:“正文兄,今晚可国兄推掉了省委的宴请和其他大大小小的邀请,只为了先跟你喝这杯茶,我觉得是必须的,来,我也敬你一杯!”
朱正文的心中又是一股暖流淌过。
身边坐着的两个人,陈可国是老领导了,王小轩也是老朋友了,他沉声道:“小轩兄,谢谢!”
同样是简简单单的话语,但却饱含着绚丽的词藻也难以承载的真诚,带着三人间多年来那经风历雨的情谊!
直到这一刻,他才感觉到了江南省的温暖如归。在这带着秋意的傍晚,有了春夏的炙热!
是的,来到江南省这么久,这一刻让他最为感动!
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终于是有人理解,被人认可,受人感激!而更主要的是,这两个人,一位是他最敬重的,一位是他所尊重的,良师益友!
王小轩微笑道:“京城一别数月,今日我们才又聚到一起,这期间几经变化,其中以正文兄的处境最为艰难。在飞来的途中,我和可国兄曾经感慨过。可国兄说,困境磨砺人。今天见到正文兄,我忽然有了同样的感觉。”
朱正文正容道:“老领导,谢谢你给我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陈可国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是留给有毅力有信念的人的,你值得我这样做,希望接下来的这段日子你能继续这样,我们一起好好在这里干一场!”
听到他罕见的激情言语,朱正文又是一阵感动,又是举杯而尽。
王小轩又道:“今天开会之后,有些人应该是坐立不安了。”
似乎知道他指的是什么,陈可国道:“今天只是一个开场白,接下去才是真正的开始。虽然我不像叶全开那样霸道,但做事也不会太过隐晦,他们能看出来最好了。”
王小轩道:“可国兄果然是有意的,很好,是该敲打敲打有些人了。”
陈可国道:“平衡之道是重要的,但也要有取舍,有主次,有倾重,但凡那些大气魄,大胸怀的领导,都是这样的,平平庸庸、滴水不漏的风格,出不了大成就!”
王小轩和朱正文知道这是他在吐露心声,不由得坐直了腰板,暗暗点头。
王小轩更是道:“听了可国兄这番话,我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到了一种普通领导所无法体会到的气概和境界。”
陈可国淡淡的道:“孔老夫子讲过:随心所欲,不逾矩。我觉得是一种境界,超越了规则,但却不凌驾之上,只是游刃有余。”
王小轩频频点头,道:“有的人同样是视规则如无物,但明显是在践踏规则,这终究是要引起众怒的。”
陈可国道:“以前的人做官讲要顺天意,这天意,说到底也是民意,民心所向,就是天下!”
王小轩这回没有接口了,只是若有所思。
朱正文同样的正襟危坐,对陈可国所说的字一字不漏的消化着。这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