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特总统也遇到了和卡特总统相同的情形。福特是美国历任总统中个人财产最少的一位,他不仅很少兼职,而且从不做任何投资,以致后来因为过于贫困而不得不在80多岁时还到华尔街应聘多家公司的董事或顾问。
由此可见,理财无论是对于提高个人生活品质,还是对未来甚至老年生活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2。 “月光族”的“奢侈”生活
勤奋是财富的右手,节俭则是她的左手。
——美国生物学家 约翰雷
所谓的“月光族”,指的是每个月把自己赚来的钱或零用钱全部花光的人。“月光族”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月光族”是确实赚得太少,每个月都只有那么一点点薪水,仅仅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们为了吃饭,为了生活,不得不将薪水全都花光。这一类“月光族”其实还好,等他们以后工作待遇慢慢改善了,薪水有了剩余,往往会自己想办法存下积蓄。
还有一类“月光族”则是收入并不低,除去满足温饱需求外,还能有一部分盈余。但是他们大笔挥霍惯了,花钱时没有节制,有多少花多少,到了月底还是没有一点积蓄。他们对金钱的态度就是所有收入(包含自己赚的薪水和父母给的零用钱)月月花光,不剩一毛钱,只许负债,不可盈余。他们的口号就是:有多少花多少。
另外,针对众人的不解和疑惑,“月光族”们也找到了一些好处:
◎ “月光族”不仅是青春时尚的代表,同时他们也站在时代的尖端。
◎ “月光族”的花钱速度,大幅加速了货币的流通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月光族”从来不去银行存款,进而防止了利率的下滑。
◎ “月光族”目标非常明确,每天都期望着发薪的时间快快到来。
◎ “月光族”在一月之内能体会从腰缠万贯、身无分文到负债累累的生活,进而增强了心理素质和应对不同生活的能力。
。▲虹桥▲书吧▲
第24节:借鉴绝非简单地COPY(3)
◎ “月光族”勇于尝试新的东西,并总是掌握着流行趋势的发展。
◎ 由于“月光族”的债主众多,导致了人际关系广泛。
◎ “月光族”能巩固家庭安定团结,身后将没有任何遗产,防止财产纠纷发生。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使得“月光族”经常享受这样的“奢侈生活”:月薪30000元,却敢买18000元的皮包;用Dior香水,却穿不足千元的衣服;吃上千元一份的牛排,信用卡账单却经常负债十几万元……
可见“月光族”显然还不懂得用钱生钱的道理,并对以青春和时间换金钱充满着幻想,等他们发现应该学会投资理财时,往往为时已晚了。
据统计显示,台湾22~30岁的“月光族”越来越多。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奢侈”呢?在外人看来,这些都是因为虚荣心理作祟。但单单“虚荣”一词真的就能解释这一切吗?
为此,我特别针对一些“月光族”做了采访,结果发现,他们之所以奢侈,都有属于自己的理由:
一、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遇到姚姚时,是在台北京华城的门口。当时,她两手拎满了包包,对我的提问她非常痛快地承认自己的确属于“月光族”,还不时地向我展示购买的物品。
23岁的姚姚是一家公司的会计,月薪不足30000新台币,而她一下午的购物金额,就远远超过了一个月的收入。不过她认为自己购买的这些物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即便是她刚刚买了一条几千元的裙子,她觉得这些东西必须要买,而理财则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二、穿着决定价值
小敏是嘉义县一个农展中心的普通职员,她经常是领到薪水不到半个月就被各种贷款、投资分“割”得身无分文。
花大半月甚至一个月的薪水买一件顶级名牌的上衣,于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她觉得身为白领阶层,需要的不仅是内涵,还要有外在的包装与气质。
她告诉我,如果成为主管,那么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就必须在某些方面代表着公司的实力和文化,而且如果与客户穿着同样价位的服装,在彼此的接触中,就会更加收放自如。
三、努力消费也是创造
在阿钦的家里,价值40多万新台币的音响设备与一文不值的破旧沙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月薪只有3万新台币的他经历了各种波折后,终于从商场将这套高级音响搬了回来。对我的疑问,他坦然说:“我就是喜欢这套音响,何况用自己赚的钱把它买回来,我觉得非常值得。你说的理财问题,其实你也看到了,我现在根本没财可理,只有等以后再说了!”
后来,我请教了心理咨询师。据他们分析,现在的年轻人崇尚奢华生活,从心理角度来说,是因为年轻人心理上处于对世界的占有与掠夺状态,他们需要凭借手中拥有的物质,来肯定自己的意义与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特别是现在社会的竞争和工作以及生活的巨大压力,使年轻人总是处于极度的心理压迫状态,所以,年轻人便藉各种方法解压,于是有的人选择了消耗大量的奢侈品,以此来说明他们需要不断地证明和表现自己。而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面对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非常敏感的年轻人的确也很难做到无动于衷。
。▲虹▲QIAO书吧▲
第25节:“月光族”的问题出在哪里?(1)
3。 “月光族”的问题出在哪里?
不要寻求令人称羡的财富,应当追求这样的境界:对财富正当地获取,清醒地使用,愉快地施舍并能知足地放弃。
——英国哲学家 培根
云扬在一家信息公司上班,虽然他的收入非常可观,但他的财务却一直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每月房租、水电、电话、手机费用、伙食、零用等各类支出就用去了薪水的二分之一,剩下的钱大部分都用在电脑配置和交际支出上,每月的薪水几乎没有剩余,就算有一点剩余,也很快用在添置电器或家用方面。
云扬也没有任何理财观念。他认为,理财是守财奴做的事情,与21世纪的年轻人格格不入。此外,云扬对储蓄也从不感兴趣,他所有的钱都存进了活期账户,他的信用卡也经常透支。
不过,因为害怕被银行列入“卡奴黑名单”,云扬还是坚持“月月透支,月月还钱”的原则。只是每到月底,他就显得非常贫困。毕业已经五年多的他,虽然在公司算得上是精英,却从来没有摆脱过贫困的窘境。
像云扬这样的“月光族”,中国内地也越来越多,小张夫妇就是这样的情况。在外人眼里,小张夫妇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小张是公务员,月收入4000多元人民币,妻子小田在一家媒体工作,月收入6000元人民币。在外人看来无限风光的他们,竟然也有着难言的苦衷。
两人是在旅游时认识的,夫妻俩最大爱好就是旅游,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节日或假日,他们都会背上行囊,向各个高山景点进发。
旅游所需的投资比别的爱好都要来得大,而且夫妻两个人的旅游装备可谓精良:背包、帐篷、睡袋、防潮垫、冲锋衣、冲锋裤、旅游鞋、羽绒衣、头灯、雨具、旅游杖、墨镜、雪套、个人特殊药品等,几乎应有尽有,而且几乎全是名牌,仅仅这些每年都要投入数万元。
频繁旅游的同时,夫妻俩还是典型的“老饕”,每到一个地方,土特产都得带一堆,地方特色菜自然也要尝尝。如此下来,两人每月一万多元的收入,几乎月月所剩无几。
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月光族”们的主要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般来说,“月光族”们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知上的偏差
“月光族”一般都在三十岁以下,所以他们总是抱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观念,因为自恃年轻,所以吃光花光是他们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独生子女综合征
月光族的群体中,有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环境相对较好,在消费方面所受的约束较少。而且独生子女进入职场后总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