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妃转头对紫英说道:
“你要努力研究学问,日后一定要成为贤明的在位者。”
“民女谨记大王大妃教诲,民女先告退了。”
紫英再次行礼,恭敬的退下。
赵大妃转向大院君称赞道:
“闵家闺秀是个贤明女子,哀家感叹大监的识人之明。”
“臣惶恐。就闵家闺秀来说,她的个性比较直率,但谁还没有缺点呢?”
“这一点,我倒不认为是缺点,而且闵家闺秀勇敢又有气魄,的确适合当国母。”
“大王大妃千岁似乎很喜欢闵家闺秀,身为举荐者,臣感到既惶恐又感激。”
赵大妃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
“那么关于选王后的程序,待本月初八先王丧期期满后,哀家会直接传令给重臣们,大监只要知道这件事就行了。”
“臣惶恐,臣一定依太皇太妃千岁的吩咐去办。”
赵大妃与大院君如此约定之后,就带着内侍匆匆回宫去了。
府大夫人在恭送赵大妃之后,进了内室,把紫英叫来问道:
“紫英啊,刚刚大王大妃问话时,你就不怕么,为什么那么直率地回答啊?”
“怎么了姊姊,大王大妃千岁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要怕她呢?”
夫人再次被紫英率直的回答吓了一跳。
“你那样的回答,不知道在尊贵的长辈面前有多唐突。”
“可是……这些是我的想法啊,如果说别的,不是在欺骗么?”
大院君转入内室,听到了夫人和紫英的谈话。府大夫人还想继续责备紫英,大院君摇头示意,命紫英退下。
“老爷,刚才紫英的直率会不会冒犯了赵大妃?”
“没关系,这孩子胆子倒大,看得出来赵大妃很喜欢她。”
赵大妃见了闵家闺秀之后,不由得赞叹紫英的人品和学识,的确是个出众的女子,她的气魄连那些堂堂的大丈夫都比不上。选个自己称心的女子作王后,而且能够遏制住金家的势力,赵大妃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选皇后是国家大事,必须向天下广征秀女,召开重臣会议,然后才能决定。虽然赵大妃身为国家辈分最高之人,几乎可以依她的意思来做,但是,这些形式上的程序是务必需要履行地。
等到哲宗丧期结束的大日子,祭祀结束后,赵大妃便对满朝文武吩咐道:
“先王丧期今日结束,一个月后王上就满15岁了,该是选王后的年纪了。哀家请众臣尽快挑出王后的人选,及早定出选秀的日子。而且,从今天开始下达禁婚令,所有未婚女子都要由哀家看过,希望从中选出品德最高的一位。”
赵大妃转而对领议政赵斗淳说道:
“众臣在此地讨论出结果后,请领议政大人立即至落仙斋回禀。”
赵斗淳鞠躬遵命,赵大妃起驾回宫。
众臣们商议了一阵,不过是赞成、遵命一类的话。议论纷纷之后,众臣们打道回府,领议政赵斗淳前往落仙斋觐见赵大妃,禀告选秀的时间。
明成皇后2(5)
赵大妃对侄儿承侯官赵成夏下令道:
“既然重臣们已经达成了一致,你现在就到承政院去,叫他们明天一定要向全国公布皇后选拔令。”
“是,臣遵旨。但是,这不过是形式上的程序,实际上是要选闵家闺秀的,不是吗?”
“你不是已经知道要这样了吗?不过这件事不可以跟任何人说,知道么?”
“这个臣明白。”
赵成夏离开落仙斋,到承政院去找都承旨,传达赵大妃对王后选拔的吩咐。
“大王大妃千岁吩咐,明天要向全国下达王后选拔令,同时,所有名门闺秀的名册全都接受。”
“下官明白,下官马上下达选拔令,并接受名册。”
“大王大妃千岁另外还吩咐了一件事,以往选皇后时不接受失怙闺秀的名册,但是《经国大典》中并没有关于这点的规定,一直以来不过是个老规矩。所以,这次要是有失怙闺秀的名册,一律都要接受。”
都承旨听到这话吓了一跳,反问道:
“什么?是说选皇后时,连寡妇家闺秀的名册也要接受吗?”
“这是大王大妃千岁的吩咐。”
都承旨还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说道:
“大王大妃难道忘记老规矩了?不是不能奉寡妇的女儿为王后吗?这……”
赵成夏插话道:
“大王大妃是在和国太公商量了以后作出的决定。”
都承旨听了这话又吓了一跳,马上点头道:
“哦,国太公也是这样想的?这样的话,下官就依吩咐行事。”
赵成夏心中一阵冷笑:
“大院君的威力大呀,连大王大妃千岁的吩咐都不听,一听到‘国太公’三个字,马上没有废话了。这种威严何处可寻啊。”
承政院第二天下达了选拔令,通过京都府的五部四十八方,向朝官士族家下达禁婚令,下令不管有无父亲,各部在接受未婚女子名册时,所有名册一律接受。
未婚女子名册接受到12月20日止,秀女的初选就在那一天晚上,复选则定在第二年一月上旬,决选为三月中。
选拔令一旦下达,家有适婚年龄女子的朝官与士族家中全都一片混乱,不了解内幕的人家平白增添了几分期待,由于内心的焦虑不安,而四处游走打探消息。可是,在有些贵族的家中,却传来了这样的讨论声:
“赵大妃和大院君已经内定闵家的女儿为王后了,干嘛还要让别人家的宝贝女儿经历这些无聊的过程?”
“为什么要寡妇的女儿当王后呢?”
“谁知道?还不是大院君的意思。”
“不管谁当选,我看金家女儿是最没希望的!”
“这话怎么说?”
“你想想,大院君最讨厌的就是金氏外戚,赵大妃也一样,这样的两个人难道会选金家女子做王妃么?”
“那么,就干脆定下那个女子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叫我们家的女儿也交出名册?”
“这只是形式上的需要罢了,我们的女儿不过是替闵家闺秀陪榜。”
“哎哟,这么说的话,我们家的孩子干脆不交名册算了。”
“我家也不想交出名册呢,不过,要是让大院君知道了,不知道他会挑什么毛病来,还是忍耐一下,交出名册吧。”
这样闹闹嚷嚷了一阵子之后,该交出名册的人家都呈上了名册,就连安东金氏家族也忍住愤恨,交出了未婚女子的名册。到了12月20日停止接受子名册之时,共收到四十余名闺秀的名册。当天晚上是初选的日子,赵大妃亲自在昌德宫重熙堂主持初选。
各位闺秀已经在当天清早,由仪杖阵的轿夫抬到了重熙堂。现在,在重熙堂宽广的大厅之中,在井然有序的四十余个花坐垫上,端坐着四十余名女子。重熙堂内犹如一片花海,香气袭人。这四十余名女子中,闵家闺秀和金炳闻的女儿也在其中。
由侍女搀扶着的赵大妃出现在重熙堂门口,四十余名女子一同起立,等赵大妃落座后,向赵大妃行大礼。
赵大妃看这些闺秀们,想起当年自己选秀的情景,由衷地发出感慨:
“都坐下吧!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的美女啊。”
赵大妃命女侍摆上酒品、点心。
“不要客气,快吃吧。看到如花似玉的你们聚在一起,想到哀家也曾年轻漂亮过,真不禁让人再次感到人生无常啊。”
女孩子们礼貌地抿了一口水果酒,或是假装喝了一口,就放下了汤匙。赵大妃环视每一个女孩,虽对闵家闺秀特别留心,但是却发现另一个女孩很可爱,举止气度温柔贤淑,态度从容落落大方,真是个不错的女子。看到名册,原来是金家推荐的一位闺秀。
初选一结束,大王大妃就离开重熙堂回到落仙斋,并把都承旨叫了进去。吩咐他闵家闺秀、金家闺秀以及其他三位女孩要参加数天后的复选,并吩咐道:
“其他的女孩们分别给礼物,叫承政院今天就发给她们许婚令吧。“
复选在两天之后举行。赵大妃在复选时淘汰了三个女孩,只剩闵家闺秀与金炳闻的女儿参加决选。赵大妃仿佛在女孩子身上找回了自己失去的青春,或者贪恋她们的活力,渐渐地忘记了外戚的争斗,忘记了安东金氏和自己的仇恨,不仅觉得她们都很端装可爱,而且甚至心里更喜欢金炳闻的女儿。
明成皇后2(6)
在赵大妃挑选王妃的同时,宫中就下令准备婚礼,新设立的部门——嘉礼都监,负责督导皇帝婚礼的一切事宜。任命领议政赵斗淳为都提调,右议政李京载为王妃册封正使,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