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菲特投资10堂课-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早在2007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就有许多人要求巴菲特抛空中石油股票,理由是苏丹正在进行种族屠杀,而中石油的母公司在苏丹拥有油田资产。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石油在苏丹有业务,更何况子公司也不可能影响母公司的政策。当时,巴菲特正是据此拒绝卖出中石油股票的。
  这种从政治角度考虑股票买卖的决策行为,一般是不便公开澄清的。
  【投资心法】股票投资离不开政治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不慌不忙、稳住阵脚,直接关系到保住已有成果、减少亏损的问题。股票长期投资策略就更是这样。
  

坚持在能力圈范围内投资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驱使我做出在能力圈范围以外的投资决策。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股市是非理性的,但投资者一定要理性投资。巴菲特认为,衡量是否理性投资的关键,就是看他是否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投资。
  “能力圈”原则是巴菲特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我们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不熟不买、不懂不做”。意思是说,凡是投资者不熟悉、不了解的股票就不要去涉及。巴菲特说,无论是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促使他去做自己不熟悉的投资。
  截止2007年末,我们从公开报道中只知道巴菲特投资过1只中国股票,那就是中石油H股。他不但仅仅买了1只中国股,而且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把它全部清仓了,并且还因此少赚了128亿港币。
  这件事情本身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巴菲特对中国股市实际上并不十分了解,对中国股票的了解超出了他的能力圈范围;或者说,他对中国股票不是十分感兴趣(关于这一点,他后来公开否认过)。
  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他是否会因此受到伯克希尔公司董事会的质询,但这件事情至少说明巴菲特对中国概念股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他干脆不碰,准确地说是“浅尝辄止”。
  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1994年至1998年间,美国股市在网络股、科技股的推动下不断走高,牛市达到了顶峰。面对股价飞涨的高科技股,巴菲特一股都没买,原因就是他不懂高科技股、网络股,没办法衡量它们未来的现金流量和内在价值。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成为巴菲特股票投资历史上业绩最差的一年。不过俗话说得好:否极泰来。巴菲特由于不懂高科技股、网络股,固然少赚了不少钱,不过谁知道随后却因为网络股、科技股泡沫破灭,美国股市接连出现3年下跌,累计跌幅超过50%,巴菲特由于原来压根儿就没有买入这样的股票,投资业绩反而增长了10%。
  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巴菲特的能力圈范围究竟有多大?或者说,他是怎样在能力圈范围内来理解他所了熟悉的股票价值的。
  以中石油为例,巴菲特知道,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也是如此)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成品油,包括制造业利润和销售利润两大块。
  但是他同样清楚,在我国,决定成品油价格的权力并不在中石油公司手里,而是在政府手里。确切地说,我国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的,企业能够决定的仅仅是批发价。而从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三者关系看,政府掌握的出厂价、零售价居于绝对主导地位。出厂价、零售价确定了,批发价的浮动余地来去就很小。
  所以,他判断中石油的内在价值和业绩预期,就比较周全地考虑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扬的背景,已经多次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成品油涨价方案;另一方面,当时我国国内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英文缩写CPI)已经连续多月逐月上扬,政府不得不严格控制各项提价措施的出台。
  当时的背景是:2007年7月,我国CPI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8月上涨,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上涨),2008年1月更是攀升了。而根据常识,CPI》3就属于通货膨胀,》5就属于严重通货膨胀。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已经宣布在2008年3月底以前,原则上不再出台新的提价政策。
  这表明,虽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不断上涨,可是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由于是政府严格管制的,所以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国内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得不受此重大影响。
  事实上,中石油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经营业绩就出现了持续环比滑坡。像这样的超级大盘股,业绩成长性又不理想,相对于2006年每股收益不到元人民币计算,如果按25倍市盈率计算,A股股价应该在20元人民币以内。
  巴菲特被誉为股神,不可能对中石油的这些基本面情况不了解,但是他又不能口无遮拦把这些理由和盘托出。所以,他唯一的办法就是2007年下半年全部抛空中石油、见好就收。从这一点来看,他的这种投资行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实际上这正是他在能力圈范围内做得很好的一件事,让人看到了他理性投资的一面。
  【投资心法】每位投资者都有自己的专长,利用专长了解投资对象的价值,是充分发挥能力圈的表现。每个人的能力圈范围有大有小,但只有在能力圈范围内投资才是理性投资。
  

经常用镜子照照自己
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对所选择的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请特别注意“所选择”这个词。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有多大的能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能力圈”),才能正式开始投资生涯。因为只有具备这个能力,才能准确评估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常用镜子照一照自己是很有必要的。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股票投资其实也是如此,经常用能力圈对照一下自己,有助于避开投资误区。
  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这是很显然的。是不是只有能力达到的人才能投资,能力不够的人就不能投资股票呢?巴菲特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无论能力大小,每个人都可以投资股票,问题是你必须清楚自己的能力大小,并且知道能力圈范围在哪里。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巴菲特介绍说,你可以在自己了解的股票名称前面做个记号,然后划掉那些没有内在价值、没有好的管理层、经过困难考验事实证明是不合格的公司,剩下的就是你了解的好公司了。也就是说,对于这些股票的了解,都在你的能力圈范围之内。
  巴菲特着重指出,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看能力圈范围大小,而是看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里,你会比那些不知道能力圈边界在哪里、能力范围要比你大5倍的投资者富有得多。
  在明确了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后,不用说,你应该把自己的资金完全投放于能力圈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你只对自己了解的,具有内在价值,并且有一个好的管理层、经过困难考验证明是合格的公司进行投资,这样才能避免犯大的错误。
  这些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业务相对简单,业绩相对稳定。如果企业的业务非常复杂,而且经常变化,投资者就没有办法去预测它未来的现金流量。在上市公司中,确实有许多公司业务非常复杂而且不断变化,但这和你没有关系。如果你不具备对它的判断能力,你不去碰它就是了。只要坚持避免犯重大错误,投资者只需要做很少几件正确的事情,就足以取得成功。
  巴菲特举例说,自从1986年艾吉特(Ajit Jain)进入伯克希尔公司,并且负责签发所有保单后,巴菲特仔细观察发现,他从来都没有违背过签发保单的三项原则,这种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巴菲特感到满意。
  巴菲特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如果都能非常严格地对自己进行纪律约束,虽然无法保证绝对不会发生损失,但至少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愚蠢错误。保险和投资一样,要想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不在于做出几个非凡的英明决策,而在于避免做出愚蠢决策。
  巴菲特介绍说,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