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加薪不加班-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喜欢把我的清单组织成这个样子(a)需要写作,(b)需要打电话,(c)开会和其他要做的事项,比如锻炼身体什么的。现在再来看看我的每日清单。

第2章 打造私人专属的时间管理清单(4)
通常,列出每日清单是我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或者是前一天晚上做的最后一件事,后面这种做法要好得多。如果我在早上列清单,就会总是在早上一起床就做,但是在前一天晚上做这件事要好得多,要把列清单作为你在回家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之所以说这样做比较好,是因为你清单上的事项就会进入你的潜意识,在你脑海里不断地酝酿发酵,然后往往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你对这些事项就会有更明晰的看法,或者产生了新的见解。有时候在前一天怎么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就想出了办法。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就会明白我是什么意思。
  效果维持
  之前我曾经提到过,我们需要用新的做法和习惯来取代那些旧的,如果你已经完成上述练习,那么你就尝试过新的做法了。但是,一般来说,这并不足以形成新习惯,你需要每天都这样做,直到你记不起你什么时候不曾这样做过为止。有些人通晓关于改变行为的知识,他们认为至少需要21天坚持不懈的重复才能养成新的习惯。所以在本章末尾,我安排了一个30天的日历。如果你不想直接在书上留下印记,就复印一份,在接下来的30天里按照这个日历行事。
  处理意料之外的事件
  可能你会发现,这个ABCD分类法在有些日子里很有效,但是在另一些日子里,你的良好愿望会被一些意外事件所干扰,比如会出现某些障碍、危机、“灭火”行动之类的事情。下面就来讲讲如何处理这些情况。
  这表示,你平均每天要花3个小时(15个小时除以5天)来处理意外事件,这也很正常。那么你可以从下周开始,把这个因素也纳入你的每日清单里。加入一个称为“处理意外事件的时间——3小时”的事项,归入A类。注意,如果你度过了这样的一周:
  那么这一周里只有周一你必须多工作一些时间,其他的四个工作日都不会有问题。
  如何对付“小事情”
  有一位女士是本书案例学习部分中的当事人,在跟我合作的早期,她说:“我通常的做法是列出一个庞大的清单,然后挑出每天需要做的事项,但是我先做那些我觉得可以迅速完成的事项。可是它们占用的时间一般都比我预计得更多,这样我就没办法做重要的事情了。”她还谈到:“而且我还发现,一天之内一般也会冒出五六件新的事情来,我觉得马上处理掉它们会更容易些。但是事后想一想,是不是应该把它们加入到清单里,然后先做我的重要事项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遇到过她所描述的情况, “其他事情”、“小事情”、“琐事”、“我觉得很快就做完的事” 常常都会出现。我们决定把这种事情先处理完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时间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了,然而不幸的是,虽然很多传统的时间管理书籍和体系都赞成这样的做法,它却是错误的。我着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人都把 “时间管理”和“极限时间管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了。
  举例来说,现在市面上有一本很有名的时间管理书籍,戴维·艾伦(D*id Allen)写的《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one)。在这本书中,作者谈到了“两分钟原则”。这个原则说的是,如果你可以在两分钟之内把一件事完成,那么你就应该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处理完毕。如果你只是想成为一台高效率机器的话,这个办法就太好了,因为这可以提高你的效率,增加你的产出。
  但是如果你想做到事半功倍,真正拥有时间管理的智慧,也就是说你想要不做有些事情,“两分钟原则”就没有用了,因为依照“两分钟原则”来做事你会完成一大堆琐事,而做那些事情花费了你的时间——宝贵的、不可替代的时间,所以请忘掉“两分钟原则”吧,我们还是来看看如何处理上面谈到的情况。
  1。如果你有一连串的琐事要做,你应该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其中哪些事——如果有的话,是真的需要今天完成的?这里仍然是使用ABCD来给它们分类。
  2。就像前面提到的案例学习中当事人的情况一样,一天当中会不可避免地冒出其他必须做的事情来,也就是A类事项,因此你要在一天当中设定一个时间,在那个时间里你所有的A类事项必须完成。这就意味着,你会有一个计划好的时间来完成所有你已知的A类事项以及当天中不可避免地冒出的A类事项。但是注意,不是所有在当天冒出的事项都属于A类——如果不是A类就不要做它。你可以使用我们前面一节中讨论过的技术,来估算你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这些当天冒出来的A类事项。
  超前工作
  终于,美妙的情况出现了,如果你已经把今天所有的A类工作都完成了,你可以开始做明天的工作而不是回家去,换句话说,列出明天的清单,把事项分成ABCD四类,删除所有的D类事项,然后从A类事项开始做起。这样,你今天就在做明天的事情了,这就是“超前工作”。像这样做事情,到周末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要做的事情减少了,因此周五你就不会过得很紧张,或者你可以早点回家去,如果你的公司实行某种形式的弹性上班制度的话;或者周五也不用上班,而是愉快地度过一个长周末!
  

第3章 时间管理中的“供需平衡法”(1)
做事情需要耗费时间,在读完第2章后,你应该对此有更加清楚的认识。现在你已经做好准备,可以用“供给和需求”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了。
  在有限的时间里,有些人似乎比其他人完成了更多的事情,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听说过一些将军、政治家或者知名的商业人士,他们似乎可以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能有时间来进行诸如锻炼之类的事情。
  你可能会这么想:“因为他们有很多下属可供差遣。”这种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他们的确可以差遣其他人去做事。你可能还会说:“他们都是工作狂。”是的,他们之中确实有些人是工作狂,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仅仅如此。
  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样,至少部分上是因为他们非常了解怎样以供给和需求的观点来看待时间。
  “供给和需求”这个说法是詹姆士·德汉…斯图亚特(James Denham…Steuart)在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探究》(Inquiry into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中首次提出的。这个术语涉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但供给和需求实际上是一个更为普遍的概念,打比方说,我们可以用它来考虑个人财务状况:需求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成本,而供给是我们的收入。我们也可以用供给和需求的方式来考虑时间问题,需求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供给是可以用于做这些事情的时间。我们在第1章中曾讨论过的两堆事情,就是供给(可用的时间)和需求(想做的事)的问题。
  差不多在过去的20年中,我都让人们测量他们在时间上的供给和需求,我发现有两件事非常明显:大多数人都低估了需求(他们必须做多少事)而高估了供给(有多少可用的时间)。比如,当某人在约会中迟到,或者在截止日期前没有完成任务,恰恰就是因为他们高估了供给,低估了需求。如果你问你的同事能不能花点时间来帮你做你的项目,差不多他们总是会答应你,因为他们很愿意表现出团队精神来,非常乐意能够帮上你的忙。根据我的经验,人们往往会花费掉他们并不富裕的时间。如果你也常常这么做,那你就会承担过多的工作负荷,变得非常紧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如果你想做到有效地极限时间管理,那你就需要更加有意识地以供给和需求的观点来看待时间。而怎样做到这一点,就是本章的主题。本章不仅可以增强你的时间“供给和需求”意识,还会教你如何对它们进行测量。
  供给和需求计算器
  “供给和需求计算器”是一个有趣的名字,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跳舞卡”。在崇尚上流社会的时期,当一位女士去舞会跳舞时,她会得到一张卡片,上面列出了乐队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