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药用饮料变为人们熟悉的“清香提神”饮料。  不仅如此,阿萨对待可口可乐的销售工作十分认真,公司创业初期,有一位杂货商告诉阿萨说,他希望自己的那桶可口可乐原浆有泡沫。于是,阿萨马上就派他的侄子乔治去。乔治到了那家杂货批发店以后,尽力使可口可乐原浆起泡沫,直到那桶原浆的泡沫比别的任何一桶原浆的泡沫都多为止。  1890年的一个星朗六下午,工厂里只剩下了两三个人。此时好几个街区以外的一个杂货商托人捎话,他需要一些可口可乐原浆。当阿萨听到这个消息后,赶紧来到售货厅,准备让人给这位杂货商送货,却发现售货厅里也没有剩余的原浆。于是,阿萨亲自动手,专门为这个客户加工了一加仑的可口可乐原浆,马上又叫了一个人把货给送了过去。尤其难得的是,加工这么少量的可口可乐原浆,仍然保持了统一的高标准和出色的味道。阿萨一点也没有因为这笔生意量少而拖延时间,或者干脆不接这笔生意。阿萨有一切为客户着想的商业意识和一丝不苟的优良品格,他竭尽全力不失去任何一笔买卖,这使阿萨赢得了客户,也使可口可乐的生意得以兴旺发达,越做越大。  阿萨有一句座右铭:“今天损失的可口可乐,明天再也补不回来。”从细微处着手,认认真真地做着每一笔生意,并力图把生意做好,这使得许多客户从他那里得到了足够的自尊,感受到了阿萨的自信。因此,所有的客户都乐于和阿萨做生意,也相信阿萨的可口可乐原浆的产品质量。于是,阿萨的客户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大。  但是在辉煌之中,可口可乐也遇到了不少麻烦,面对可口可乐的巨大成功,当时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仿冒产品,什么“可乐王”、“欢乐可乐”等等,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成了当务之急,在弟弟约翰的帮助之下,1905年,美国《商标法》刚刚实施,阿萨就给自己的公司注册了“可口可乐”商标,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除了这些,更令阿萨头痛的是联邦政府,1903年,一个化学家从可口可乐里化验出含有禁用品可卡因成分,于是阿萨被联邦政府起诉,结果败诉,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多认为可卡因是一种药,没有意识到它是有毒物质,但阿萨还是从饮料的成分中剔除了可卡因。但没过多久,1906年,阿萨又被起诉了,因为新任药品管理局长想“新官上任三把火”,拿这个大鱼开刀。这场官司持续了8年,耗资25万美元。尽管最后阿萨胜诉,但是他已经筋疲力尽,因此决定退出商场,安享晚年。  遗憾的结局  1919年,对于阿萨而言,是不幸的,先是最爱的妻子露西在同癌症经过了长达两年的斗争之后,离他而去,长期与他同甘共苦的伴侣这样离去,阿萨悲痛万分,卧病不起。但就在这年夏天,阿萨的孩子们未经父亲的同意,就把可口可乐卖给了别人,虽然当时转让的价格是一个天价,但是可口可乐配料的价值是无价的,这其中的品牌价值又怎么会是人力可以买到的。  1919年7月,在吃晚饭时,阿萨听到了股东们的决定:出售可口可乐公司。阿萨惊呆了,一时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推开了餐具,独自来到另外一张大桌子旁,在远离众人的一边坐了下来。泪水沿着面颊滚滚而下。他一边擦着那止不住的泪水,一遍又一遍地说:“我明天将在亚特兰大街上走走,像我第一次来这儿那样,一个没有工作的人。”阿萨的两个精神支柱都倒塌了,一个是露西,一个是可口可乐公司。从此,他的身体再也没有好转。1929年3月,阿萨·坎德勒就这样与世长辞了,享年77岁。  虽然他离开了人们,但是他开创的可口可乐王国在别人的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每个人都感谢他,称他为“可口可乐之父”。  成功秘诀  不安现状,永远追逐着下一个目标。  永远追求质量第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柯达”创始人(1)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士曼  财富档案  “柯达”公司的创始人,发明了第一台自动照相机。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60年代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纪录,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是世界十大著名品牌之一,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企业类型  摄像器材。  成长记录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是闻名世界的一个广告语,也是世界闻名的大众摄影之父乔治·伊士曼在一个世纪前创造的著名口号,直到今天依然还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它表现了柯达照相机简练、为顾客着想的风格。作为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优良品牌,“柯达”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的功绩在于,他不仅创造了“柯达”,还奠定了公司的文化理念和发展方向,他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今天。  贫寒出英才  1854年7月12日,伊士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沃特维尔。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原本家中的日子还过得去,但不幸降临了,伊士曼7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伊士曼的母亲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没有多少文化,只能替人做零工挣钱,但她却知道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为了筹措这些费用,她夜以继日地工作,难得片刻休息。伊士曼看到母亲这样辛劳,心中很痛苦,可是小小年纪的他,只能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中。  14岁的时候,伊士曼再也不肯读书了,他不忍心母亲独自承担家庭的重担,他要帮助母亲分担这个责任。母亲反对他辍学,可是伊士曼决心已定,母亲只能心酸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这么早就进入了社会。  辍学后的伊士曼开始到保险公司去做杂役,工作很辛苦还很累,一周工资只有3元,第二年才增加到5元,尽管只有这么一点钱,但伊士曼还是视若珍宝,小心地积攒下来,全部交给母亲。同时,他还做兼职书架的销售工作,有时甚至还会上门向家庭主妇推销打毛衣的编织针。推销的工作更是让人备受打击,经常遭遇冷眼,但为了母亲和家里,伊士曼都忍受了下来。  就这样,家里的情况开始慢慢好转起来,伊士曼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会计课程。1年以后,他进入罗切斯特银行工作,年薪800美元。经过几年的省吃俭用,他终于积聚了3千美元。作为一个银行职员,伊士曼已经跨入了白领的行列。  从小的时候,伊士曼就喜欢去旅游,原来是没有钱没有时间,现在终于可以到处走走了,1879年,25岁的伊士曼利用假期外出旅游,花了94美元买了一套照相器材——包括照相机和显相设备,并学会了摄影技术。没多久,他便对摄影着了迷。但令他烦恼的是,当时的照相机太笨重:粗笨的三脚架、装片机、药粉……简直要用马车才装得下。更糟糕的是,这机器操作起来有许多麻烦的步骤,如果不严格按照技术要领操作,结果不是漏了光,就是照成模糊一片。这样子下去,照相不是负担,而是累赘了,能给旅游者带来愉快吗?伊士曼暗自立誓:要努力改进摄影器材,简化拍摄手续,让照相技术“面向大众化”——使用照相机像使用铅笔一样方便,使人人都能享受摄影的欢乐,他开始一心扑进研制轻巧方便的摄影器材工作之中。  柯达一刻 留住永远  当时照相技术还在初创阶段,效果很不理想,伊士曼决心探索革新之路。每天从银行回家后,他就一头钻进了自己的研究中,家里的厨房成了他的实验室,他买来各种化学试剂做着各种试验。对于化学,他是一个门外汉,可是真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各种实验,许许多多的奥秘都被他揭开了。他的主要“导师”就是一本被他翻烂了的英国摄影杂志。  每次,他把屋子遮得严严实实地做着那些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实验,累了就躺在地板上睡一会儿,醒了又接着干。这种无休止的单调生活他一点也不觉得苦,他的心中充满了创造带来的快乐。  有一次的实验,他从星期三一直做到星期六晚上,正好女朋友来电话约会,两个人约定第二天早上10点钟在车站会合。挂了电话后,伊士曼又开始搞自己的试验,结果因为太过于专注,等他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