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几岁,痴迷于学习吧-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味着对社会对公司都毫无贡献,这样是万万不可的。
   。 想看书来

40 不靠经济学,要掌握经济感觉
■实践中的职员才应该学习经济学
  据说“经济系已经走向没落”,这一点很有可能是事实。我在上大学那会儿就已经感觉到,这种脱离现实(即,一无是处)的学问完全无趣,所以,除了必修课以外,其他科目的学分一个也没有拿。
  经济学并非学生时代该学的东西,只有那些每天在经营实践当中对现实中的经济感受颇深的职员们,才有必要去再次学习经济学。而且,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济理论,无论是古典的还是新的学说,只需要浏览一下就可以了,真正要学的是最本质的“现实中的经济”。这样,就既可以用于商务又可以用于理财了(关于理财,请参见拙著《盆满钵满》(DIAMOND出版社))。
  那么,公司是如何理财的呢?
  虽然答案形形色色,但是众所周知,正确答案就是用“钱”来理财。资金对公司而言是珍贵的血液。没有了血液就会走向死亡,没有了资金就无法展开正常的企业活动。不知有多少公司因为所谓“惜贷”而导致血液断流、最后不得不倒闭破产啊。
  但是,这一点还是有人很难明白过来。我想公司职员的弱点也正在于此。假如问他们“公司的钱与自己的钱哪个更重要?”100个人中就有100个人回答你“自己的钱最重要。”因此,那些在自己家里不嫌麻烦开灯关灯的人,一旦到了公司就任由没人的屋子灯火通明,空调开着也不关。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看过以“节约”为主题的一档电视节目后,又重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北海道某金融机关里工作的某职员,在家里小气得连倒调味汁都要一滴两滴地倒,可到了公司的食堂,即使是分量很少的一点配菜也一个劲地浇上调味汁。节目的内容就是这样。
  ■公司职员要有“经济感觉”
  销售人员当中,有人一心只想着完成销售定额,而不关心利润、资金等等。
  销售人员容易陷入销售额至上主义,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对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资金而不是销售额。无论销售额有多高,如果所需费用也随之增多的话,就会出现赤字,资金随之减少。债权回收也是一个道理,所谓债权就是赊销金,无论在哪都只是虚构的收入而不是现金。
  无论那个公司筹措资金都是财务部的工作吧。中小企业的话,可能就成了老板自己的工作。“下个月的支出是5000万日元,如果还收不回货款的话,又得跑银行了。现阶段还差1000万日元。最近因为惜贷严重,不管怎么样,如果还是收不回赊销的话……”财务主任也好老板也罢,都会为此而殚精竭虑。
  但是,销售人员只是拼命为了销售成功,没有想到要为回收赊销金而努力,所以,当听到对方解释后说:“请再等等,下个月一定付。”也只好回答一句:“明白了,那就拜托了。”然后简单地在确定栏中填上“○○公司预定下个月支付”就万事大吉了。
  这样的应对,只能说是经济感觉为零。
  对于这样的员工,你如果问他:“这个月的工资呀,有点突然,真是不好意思,可以等到下个月再发给你吗?”对方听了一定会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不好办呢。我有车贷要还,还得交房租呐!”在此之前,老板和财务主任应该已经这样脸色大变过好几回了吧。别人的钱就没关系,自己的钱迟发了就苦恼,这不是太自私了吗?
  有这样一件事情。几年前有个自主创业的人,经过努力终于得以与索尼有了生意往来。
  索尼公司在发付账通知单时,会事先记上扣除转账手续费的金额。但是这个公司的财务主任没有注意,就和平时一样扣除了600日元转账手续费后再转账,当然就产生了计算错误。
  于是令人惊讶的是,那天傍晚很晚了的时候,索尼的负责人突然出现,说“还少了600日元。”更让人吃惊的是那个人还说:“现在就请交给我那600日元吧。”
  这个创业者吃惊是因为索尼是世界闻名的大企业。这区区600日元不至于会影响到索尼的经营吧。但是,虽然只是600日元,可也是600日元呀。
  高水平的公司职员,即使对经济学不甚了解,但却完全掌握了经济感觉。
  

41 不是人事管理学,而是要成为“人间通”
■全才需有“调动别人做事”的能力
  专业人才需要有独立工作能力,而全才则需要有调动其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
  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全才不是要上场的演员,而应该是一个导演。根据自己的意志让演员完成动作,导演必须要有这样的能力。同样,对一个全才而言,其终极能力的开发就要集中到如何调动周围人这一点上来。
  即便是专业人才,越是往上发展,就越要求具备成为全才的那些必要条件。
  比如说,一个身居研究所所长或研究开发部部长要职的人,是不可能去亲自摆弄试管来获得数据的,他有责任去指挥他的下属做出成果。因此,引进先进的设备,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也都是为了达到出成果的目的。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成果,责任并不在他的下属,责任应该由没能让下属做出成果的上司来负责。虽然他拥有权力,但也必须负担相应的责任。
  团队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一个人都是“原材料”,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被称为“人材”(在英语中也是把能胜任管理职务的人称为“management material”)。这些人材是具有可塑性的。他们会变成人“财(或者人才)”呢?还是会变成人“罪(人祸)”呢?这些都和全才紧相关联。
  一个全才,最好是去学学人事管理,但是比这更好的是成为“人间通”。即,要在现实中去研究一个人到底在什么时候会干劲十足,在什么时候会全无斗志。就是看小说、看电影或者看比赛,也一样可以学习。前边提到的那些商务方面的书籍,一读之下,就能准确而愉悦地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例如,城山三郎在他的随笔集《生活方式》(新潮文库)中就这样写道:
  “要成为‘人间通’。做一个对人抱有兴趣并善于观察人的人。为此,还要做一个不断磨炼感受力,仔细倾听他人意见的人。”
  “我主张,一个新的员工,无论别人是否关注你,都要全力以赴,充实地生活下去。如果这样,那些本来未曾关注过你的人也会从此开始关注你。”
  稍微翻翻这本书,里面有不少的东西,值得还是二十几岁的你作为参考。
  ■要使人有干劲,全才就要发挥作用
  “什么时候会产生干劲?”我曾经以参加我的学习会的200名商务人员为对象进行过调查,得到的回答如下:
  ①有干劲的时候
  (1)投入到有兴趣的工作中的时候(做起来觉得有意思)
  (2)自己起而挑战的时候
  (3)对于体现自我价值有切身感受的时候
  (4)有危机感的时候(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
  (5)有物质刺激的时候
  (6)涉及晋升加级的时候
  (7)觉得做了会有意义的时候
  ②失去干劲的时候
  (1)对那项工作没有兴趣的时候(工作很无聊的时候)
  (2)上头硬性强压工作的时候
  (3)工作失去意义和价值的时候
  (4)工作过于单纯、简单的时候
  (5)没有紧张感的时候
  (6)没有时间限制与任务的时候
  (7)对于实现自我价值无望的时候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觉得“只有自己才是主角”的时候,就会干劲十足。“全才是导演”,这种说法的确有它的道理。
  在美国的商业社会也是如此。虽然不能否认在美国社会实力和能力受到最大的重视,但是人性发挥作用的事例也有不少。
  以前,最优秀企业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曾向它的3万名管理人员做过“成为上司的条件”的问卷调查, “Likability”(受欢迎的人)高居榜首。这是一个由“like(喜欢)”与 “ability(能力)”组成的合成词,它告诉我们,只凭规则和理论是难以服众的,有人情味的人,才能鼓起别人的干劲。
  

42 二十几岁时就一定要注意磨炼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全才的必备条件
  “什么样的员工才是理想的员工呢?”
  HORIPRO公司的堀义贵的回答很是耐人寻味:“是跟谁都合得来的独行侠。”
  “得是有团队精神的全才。”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